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优秀毕业生郑冰晓:跳着舞步探索人生的旷野

发布时间:2025-08-06 16:31:03  浏览量:1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也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破解创新发展难题的“生力军”。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提升为国家战略人才。近年来,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向新而生、向兴而行,培养出一批批挺膺担当、技能报国的优秀毕业生,推动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不断涌现,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有力支撑。

舞伴曾调侃托举她时

感觉“不是一滴水,而是一桶水”,

她却在这份重量中触碰到梦想的支点。

排练厅里,郑冰晓正指导孩子们练习朝鲜族《顶水舞》。当一个小姑娘稳稳顶着水碗完成旋转,清脆的童音响起:“老师,我的‘平衡大挑战’成功啦!”郑冰晓眼含笑意——这声欢呼,仿佛穿越时空,与当年学院舞蹈团排练室里,那个咬牙练习托举动作的青涩身影遥相呼应。

滴水成渊的托举之力

2014年,郑冰晓成为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时,并未预见未来的舞台聚光灯。枯燥的仓储流程、复杂的资源调配模型,一度让她萌生退学的念头。

转机发生在舞蹈团招新。指导老师杨文龙敏锐察觉她的天赋与迷茫:“她专业兴趣不算浓,但对舞蹈极有热情,自身条件也好。”杨老师多番恳谈留住了她,“舞蹈团能给你艺术学习的机会。”

从此,白昼属于物流专业课业,夜晚则交付给汗水浸透的排练室。

很快,她迎来了舞蹈团的重头戏——双人舞《两滴水》。这支舞蹈迅速成为机电校园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多次在学院迎新晚会、校外文化共建晚会等舞台上演出,广受好评。

然而,聚光灯下的华彩,源自幕后近乎残酷的打磨。《两滴水》的排练难度远超普通双人舞。“它不仅仅需要身体的柔韧与协调达到极高水准,”杨老师指出,“那些双人的表演和托举的技术技巧,两个人的配合更要求力量与重心的动态平衡必须分毫不差,如同精密仪器的咬合。”

刚开始练习托举动作时,舞伴一句玩笑“你不是一滴水,是一桶水”让她哭笑不得,却更激发了倔强。排练室的地板记录了她无数次的仰卧起坐和腹背肌练习。“单组动作时间短,但组间休息仅10秒,用肌肉耐力代替纯力。”她以近乎严苛的方式锤炼核心力量。

杨文龙老师将一切看在眼里:“冰晓身上有股劲儿,肯下苦功磨细节,她对艺术无止境的追求,正是我们机电人才培养所看重的工匠精神。”滴水之力,终能穿石。机电的舞台,稳稳托举起她人生的第一次重要跃迁。

当物流思维遇见舞蹈韵律

毕业后,郑冰晓选择了少儿艺术教育,从舞蹈助教做起。

很多人对此表示不理解,“学了几年的物流管理,却去当舞蹈老师,不浪费了吗?”“物流管理与少儿舞蹈跨度那么大,能胜任吗?”面对这些声音,郑冰晓很坚定,“学什么专业都不白学,物流让我做事更有条理,舞蹈让我更灵活。现在教小朋友跳舞,我也会用一些管理小技巧,反而比纯艺术背景的老师多了一些不一样的思路。”

面对满屋活蹦乱跳的孩子,在校期间学会的流程优化等物流管理专业知识显现了它的威力。“光靠一个人根本管不住4-6岁的孩子,”郑冰晓笑道,“我就把机电上课时的‘小组模式’搬过来。”她将物流管理中的资源调配智慧注入课堂:让活泼孩子当小队长带头,安静孩子负责检查站位;用“接力编舞”游戏模拟流程协作,每人编2个动作串成完整舞蹈。课堂秩序与参与度奇迹般提升,“家长反馈孩子居然能耐心听别人意见了”。

这种独特的跨界融合,如同为她职业发展注入催化剂,让她在工作中展露锋芒,迅速晋升。

2021年,年仅26岁的郑冰晓升任奇异树分校校长,负责新校区筹建及全面运营管理。她将跨界思维发挥到运营层面,包括推出“99元舞蹈盲盒课”,精准裂变社群;开发“班级能量树”小程序,学员打卡积累树叶兑换校区装饰权等。她甚至巧妙嫁接广府文化,将广绣与舞蹈融合起来,申请政府补贴引流。短短半年,新校区招生突破200人,超额完成目标120%。

任职期间,郑冰晓不断优化课程体系,重点引入了“快乐舞蹈”教学法。与传统追求技术完美不同,她的课堂80%设计为游戏:“用‘穿越丛林’练柔韧,用‘身体故事会’替代枯燥压腿。”她更引入物流行业的高效反馈机制:开发即时激励系统,每完成动作触发音效灯光;设置“舞蹈勇士”段位制,通关解锁特色课程。

这套方法论成效斐然:学员留存率达90%,所带班级考级通过率98%。

“专业不等于枷锁,你的背景是跳板而非围墙。跨界的价值恰恰在于‘不同视角’。”这是她想对与自己有相似经历的学弟学妹说的话。虽然学生时代对自己选择的专业一度感到迷茫,但现在回过头来看,“我的物流逻辑,反而成了课程设计的优势。”

让每个生命在舞动中扎根

郑冰晓的奇异树,枝头挂满名为“热爱”、“坚持”、“共情”的果实。这棵大树,扎根于母校机电在她心中播下的种子——“学做人,学做事,学艺术”。

“杨老师教会我,教育者的责任不是培养优秀舞者,而是通过舞蹈培养优秀的人。”这一理念成为郑冰晓管理下的奇异树的精神内核。她策划社区公益演出、联动学校开放日,将舞台延伸到更广阔的天地。孩子们不仅学习舞步,更在合作编舞中学会倾听,在公益表演中传递善意。她最骄傲的并非金龟子少儿舞蹈大赛团体金奖、桃李中华舞蹈展演和星耀杯舞蹈大赛一等奖等奖杯,而是机构教师留存率92%,以及“培养出了一批懂得‘用舞蹈传递善意’的老师”。

当被问及奇异树的竞争力,郑冰晓目光沉静:“我们不做流水线式的技能培训。特色在于‘艺术+学科’融合课程,和深耕社区的温情运营。”她期望这里成为一片丰饶的土壤,让孩子通过艺术“发现自我价值,成为自信、温暖、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当她看着孩子们翩然起舞,仿佛看见当年那个在机电排练室汗流浃背的自己——每一次托举都积蓄力量,每一次旋转都在拓宽边界。

“记住,人生是旷野,实习只是第一站。”她对机电的学弟学妹赠言,如同当年杨老师对她说的,“无论结果如何,你走过的路都会成为养分。勇敢去闯吧!”

这旷野之上,没有标准路线图,唯有热爱作罗盘,坚持为干粮。而所有看似“无用”的积累,终将在某个转弯处,成为照亮前路的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