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21年前“与外乡人一起跳舞”的你,这里有份来自“小店之夜”的邀请

发布时间:2025-08-06 19:28:49  浏览量:1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方时列 方力 杨晓轩 盛锐

小店主也能站上大舞台,这是一次彰显时代意义与温度的艺术表达。潮新闻·钱江晚报众筹“百变小店之夜”的进度条正在持续刷新。

目前,导演崔巍已经开展小店走访采风,用心投入创作中。

21年前,钱江晚报曾携手崔巍在杭州大剧院未完工的工地举行了一场大型先锋舞蹈实验活动《与外乡人一起跳舞》。

当时,参与者有50名建筑工人、60名在杭外乡人、40名专业舞蹈演员及3000名观众。演出带来的情感交流、人文关怀、先锋艺术,至今让很多人难忘。

网友这么评论:小店之夜,文艺之约,演绎着都市打工人的艰辛、奋斗与共鸣!“与外乡人一起跳舞”,让人感受到文艺的力量,充满为未来奋斗的信心,“百变小店之夜”,同样不变的是梦想,凝聚的是希望。

在众筹“百变小店”的同时,我们很惦念21年前作为演员的你,作为观众的你,现在过得还好吗?还在杭州奋斗吗?你又写下了怎样的人生故事?

我们想邀请你,你们,再度参与进来,一起在21年后的夏夜,和小店店主一起点亮城市的光。

当年一起跳舞的你们,要不要再和我们一起

那么疼痛,那么温暖,那么朴素,那么先锋,那么震撼!

作为21年前《与外乡人一起跳舞》的策划者,当年的钱江晚报文艺部主任、现在著名作家鲁强记忆犹新,回忆滔滔不绝。

“这场活动是有社会性、新闻性为背景的。”他说。当时正好是省两会期间,城里的外来民工当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作为新闻人,当然是从新闻报道开始。在《与外乡人一起跳舞》活动构思之前,钱江晚报已经做了很多相关报道,其中让鲁强印象深刻的,有《十六人的乡愁报告》。

“但是文字的抵达还是不够。”鲁强说,所以他就萌生了通过一场文艺活动,让抽象的社会概念被大众感性接受的想法,“有一种艺术创作的冲动。”

鲁强想到了当时正流行的先锋舞蹈,“它其实是一种行为艺术。”有了这个想法,鲁强马上便与在工作中有过多次交流的崔巍取得联系,得到了崔巍的热情响应。

“崔巍非常认真。”鲁强说,她和团队主创不但仔细阅读相关报道,还跟着记者采访民工,体验生活。

钱江晚报资料照片

作为艺术家,崔巍还坚持把红旗作为一个重要元素安置在舞蹈的最终章,让整场演出有了一个温暖的收尾,更完整,还有升华。

演出在读者和市民中的反响也让鲁强难以忘怀。“有一个公务员,被这个主题所感动,虽然不是外乡人,但也参与到演出中来。”鲁强说,“有个小伙子,在演出结束后动情地对我们说,‘我还想再见到你们’。”

“因为有这样的演出,才让我们觉得杭州是一座现代化城市。”一位参与活动的读者这样对鲁强说,这句话鲁强一直记得,“这比文字有力量多了。”他说。

当时,来自广厦天都城建筑工地的50名民工、60名在杭工作的外乡人共同完成了这场震撼演出。

钱江晚报资料照片

说着“我还想再见到你们”的小伙子,你现在在哪里?

还有更多和我们一起给城市留下感动的你们在哪里?

这则寻人启事要找的正是你们。希望你们能联系我们,再次加入“百变小店之夜”,一起重温曾经的感动和力量。

越来越好的涛涛:要在小店之夜卖出100桶爆米花

众筹“小店之夜”的消息发出以来,一股股微小的温暖的力量正在汇聚。

香畔羊绒的店主梅香莲,用二十年时间把一件羊绒衫做出了名堂。店铺虽小,却吸引着天南海北的顾客。

她告诉我们,这次打算携家人一同参与小店之夜,“我们就做小小的志愿者,和钱江晚报一起成长。”

涛涛 记者 杨晓轩 摄

“要加辣吗?”烈日下,杭州永盛路地铁口的爆米花小摊上,18岁的脑瘫少年涛涛微笑着和顾客交流。

5块钱一桶的爆米花和3块钱一根的烤肠和面筋,他用颤抖的双手努力为自己的生活注入甜蜜。

“他每天早上8点营业,晚上11点收工,没有落下过一天,很厉害。”妈妈姚传华夸赞涛涛,白天一个人把摊位支棱起来,生意最好的时候能卖几十根烤肠。

“涛涛从之前自卑不愿意出门的孩子变成今天一说三笑的开朗样,个中的滋味只有我自己知道,现在我真的很欣慰,涛涛很幸运,很感谢钱江晚报长久以来对他的关注和帮助。”妈妈鼓励涛涛勇敢报名参加“小店之夜”,“你站上舞台的一刻,你就赢了!”

涛涛和妈妈 记者 杨晓轩 摄

涛涛绽放了一个大大的笑容:我要在“小店之夜”上卖100桶爆米花。

纯真年代书吧:想讲讲纯真年代和你们的故事

今天,杭州纯真年代书吧的主理人盛厦终于将已经结业的杨柳郡店收拾完了。

当天,无意中闯入的一个新顾客,让他的心弦微微拨动了一下。这个顾客是看了推荐来的,看到店里在收拾书以为还没开业。

“书店是书的载体,书里装满了故事。”营业的2502天中,杨柳郡店里留存了许多往事,也包括和潮新闻·钱江晚报的故事。

2021年11月30日,由盛厦写的《杨柳郡店歇业公告》,曾引发全杭州的关注。那一次,潮新闻·钱江晚报和纯真年代结下了不解之缘。多方努力下,纯真年代(杨柳郡店)真的“活”了下来。

2024年,受西湖景区交通变化和炎热天气影响,经历了一个不卖座的夏天,位于宝石山腰的书吧遭遇经营困难。在潮新闻·钱江晚报持续的报道之后,景区、交警等多部门上门走访,实地了解书吧的困难和需求。“纯真年代”宝石山店也暖了过来。

对此,盛厦母亲朱锦绣曾致信感谢:“正是在你们的努力和帮助下,我们书吧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在此,我们衷心感谢你们对纯真年代书吧的帮助和支持。”

这一次,我们和纯真年代的故事还在继续。

“小店之夜”当晚,盛厦也会来,他说,“希望可以来讲讲纯真年代和你们的故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