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辽芭:让足尖扎进中国文化的深厚土壤

发布时间:2025-08-07 07:03:41  浏览量:1

辽芭《铁人》里翩跹轻盈的舞姿,婷婷袅袅的足尖动作把观众带入艺术殿堂。 受访者供图

不久前,辽宁芭蕾舞团以中国四大爱情传说“牛郎织女”为蓝本,借助新古典主义芭蕾形式演绎的芭蕾舞剧《七夕》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

唯美,优雅,既饱含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也融入西方古典音乐风格。演出结束,全场掌声雷动,喝彩不断。

这部《七夕》是辽芭——这个在全国芭蕾舞行业居前的专业团队成长模式的映射。深挖本土文化资源、与国际文化交流交融、科学培养梯队人才,“三轮驱动”下的辽芭正在茁壮成长。

深挖本土资源频出精品

13年前,当辽宁芭蕾舞团筹划创排《八女投江》这个红色选题时,质疑声四起:这种来自西方的艺术形式与中国红色革命故事能有机融合吗?

结果,首演舞台上,当8位舞者用芭蕾舞蹈动作表现出东北抗联女英雄们的坚韧与悲壮时,那份不屈与抗争感染了现场每一位观众。“通过这次演出,我理解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感谢你们。”一位观众在辽芭的官方网站上这样留言。

辽宁芭蕾舞团成立于1980年,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辽芭从未停止探索芭蕾艺术的中国表达。

东北,一片饱含红色文化基因的沃土。在地域文化挖掘上,辽宁芭蕾舞团率先以芭蕾舞剧这一艺术形式,将抗联精神、工业传奇与雷锋事迹三大红色主题搬上舞台,开创了题材创新的先河。从《八女投江》到《铁人》,再到《榜样》,通过将芭蕾艺术与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现代舞等多元舞种进行深度交融,生动再现了黑土地上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

辽宁芭蕾舞团党委书记、团长赵一飞说,我们的足尖既要立得住古典芭蕾的技术规范,更要扎得进中国文化的深厚土壤。

正因如此,2013年辽芭创排的《八女投江》以历史之“实”,写时代之“意”,用芭蕾的灵动语言,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将东北抗联“八女投江”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之举,演绎得荡气回肠。该剧因此获得第十五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中宣部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而2021年推出的《铁人》,则开创了工业题材芭蕾的先河——舞者们以钢铁般的肢体线条,在工业场景布景前再现石油工人的奋斗史诗,其中大段的群舞段落,将芭蕾的足尖技巧与劳动号子的节奏完美融合,收获如潮好评时,评委如是评价:“这是用西方艺术语言讲活中国精神的典范。”

引进来走出去扩大影响

20多年前,辽芭首次创排世界经典芭蕾舞剧《胡桃夹子》。2024年,辽芭第三次编排该舞剧,与其他几次创排不同,这一次,辽芭特意邀请俄罗斯编导埃尔达尔·阿利耶夫加入,旨在借此契机,搭建中外合作桥梁,让辽芭走向国际。

引进来,让辽芭的芭蕾舞技艺更具国际范儿。2023年与国际知名编导联合创排的《巴黎圣母院》,在保留雨果原著精神的同时,融入中国水墨的留白美学,当敲钟人卡西莫多以佝偻的足尖旋转时,背景中缓缓展开的书法长卷,让巴黎圣母院的钟声与中国笔墨产生了奇妙反应,引起观众共鸣。

走出去,让辽芭在国内外知名度越来越大。《花木兰》在美国演出时,当地观众给予高度评价,散场时,不少美国观众面对面为这些来自中国的年轻舞者点赞,“很美,很漂亮”“这个故事很好看”。毛里求斯之行,辽芭舞者在演绎的中外芭蕾精品荟萃中,特意加入当地舞蹈元素,让非洲观众在熟悉的韵律中感受芭蕾之美。

打造人才摇篮培育新秀

当《学习雷锋好榜样》的优美旋律回荡在整个剧场,台下观众情不自禁跟唱起来,台上与台下,演员与观众,合二为一,气氛高涨。

这是辽宁芭蕾舞团大型原创芭蕾舞剧《榜样》不久前的演出现场。“看到台下观众为‘雷锋’鼓掌,我就知道自己没有白付出。”小演员刘芊汐说。

作为中国首部以“雷锋精神”为主题的原创芭蕾舞组诗,《榜样》以《雷锋日记》片段为创作素材,综合运用古典芭蕾、现代舞等技巧,结合舞台调度与舞美设计,赋予雷锋精神新时代内涵,彰显出跨越时代的精神力量。

为了饰演好剧中角色,来自辽宁芭蕾舞团附属芭蕾舞蹈学校这些平均年龄十几岁的“娃娃们”走进雷锋纪念馆,阅读《雷锋日记》,用心灵感受这位先进人物的点点滴滴。

如今,辽宁芭蕾舞团附属芭蕾舞蹈学校已成为国内专业芭蕾人才培养基地。数百名在校生中,既有刚刚入学、略显稚嫩的学员,也有即将毕业、已显专业素养的芭蕾舞者。这种“金字塔式”的培养体系,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基础层夯实技术功底,进阶层强化舞台表现,精英层则直接参与舞团排练。

这种“学演相融”的模式,让学校输送的毕业生进入了国内外专业的芭蕾舞团,这些年轻舞者的成长轨迹,恰是辽芭人才培养理念的生动注脚——既要技术精湛,更要理解角色背后的文化内涵。

从辽宁到世界,从少年舞者的晨功到国际舞台的谢幕,辽宁芭蕾舞团40余年的艺术征程,始终围绕着一个核心命题:如何让芭蕾艺术既保持国际语言的通用性,又彰显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当来自辽宁芭蕾舞团的舞者们站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世界观众看到的不仅是足尖上的技巧,更是一个民族用艺术对话世界的真诚。“真正的艺术没有国界,当足尖扎根于文化的沃土,就能在世界舞台上舞出最动人的中国旋律。”赵一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