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市台子镇:“周五广场舞”让群众乐 让群众盼
发布时间:2025-08-08 19:14:58 浏览量:3
暮色渐染,华灯初上。每周五晚7点半,邹平市台子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的灯光总会准时亮起,退休教师张素娥踩着《最炫民族风》的节拍走向广场中央:“盼了一周就盼着这时候,和老姐妹们聚在一块儿,广场舞跳得酣畅淋漓,心里的烦心事也没了。”话音未落,年轻妈妈李女士已带着5岁的女儿加入队伍后排,“以前窝在家里刷手机,现在看孩子跟着音乐蹦蹦跳跳,我也能和姐妹们聊聊家常,这日子有滋有味。”
在台子镇,这个占地面积不足500平方米的广场,正以每周一次的“广场舞约定”书写着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生动篇章。每周五晚上,60余名不同年龄的村民在此相聚,用广场舞的动感节奏串联邻里温情,以最朴素的方式诠释着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的“文明密码”。从刚开始单纯的文娱活动,到如今最具辨识度的文明实践品牌,“周五广场舞”已成为台子镇广大群众乐意参与、主动参与、经常参与的特色文化活动。
变“高大上”为“接地气”,文明实践“对味更走心”
“新时代文明实践不在文件里,不在口号里,得让广大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参与得进来。”台子镇党委宣传委员魏静说。该镇精准聚焦群众需求,将广场舞这一基层群众最熟悉、最喜爱的文化形式作为突破口,转变过去搭舞台、搞比赛的单一模式,以零门槛、零距离的形式搭建起亲民互动平台。
这里没有华丽的灯光音响,只有便携式音箱里循环播放的经典旋律;没有严苛的动作标准,只有“跳得开心、跳得自在”的轻松氛围;没有固定的参与限制,下至垂髫孩童,上至古稀老人,都能在队伍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以前总觉得文明实践离咱老百姓远,现在跳跳舞、聊聊天,一些理论政策、农业知识顺带着就学了,这才叫‘润物细无声’。”每周五都来跳舞的王大姐笑着说。
从“聚人气”到“聚合力”,广场舞激活乡村治理“大能量”
如今,在台子镇,广场舞的小圈子正悄然构建起乡村治理的大格局。“老张,您家孙子最近学习还顺利不?”跳舞间隙,台子镇宣讲员刘晓燕和邻居聊了起来。老张高兴地说:“很顺利,多亏村里办了课后托管班,孩子写完作业还能学画画。”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话题从家长里短自然延伸到村里的民生工程,这样的场景已成为常态。
“以前都是各玩各的,现在跳完舞聚在一起,谁家有困难都互相搭把手,村庄的风气越来越好。”张素娥指着正在帮“新手妈妈”调试音响的志愿者王飞说。潜移默化中,广场舞活动成了村居共治的“黏合剂”,“有事好商量、遇事多帮忙”的文明氛围也日益浓厚起来。
从“一时火”到“长久红”,文明品牌赋能乡村文化振兴广大群众将文明理念“融”进欢快的舞步里,在小舞台上“唱响”乡村文明之音。“各位姐妹,今天跳完舞先别急着走,咱们一起学习移风易俗倡议书的内容。”每周五晚上8点半,广场舞活动尾声的“文明角”总是格外热闹,志愿者们支起宣传桌,通过案例讲解、互动问答、发放手册等形式,将党的理论政策、移风易俗知识等“打包”送到群众身边。
更加令人可喜的是,群众的参与热情正从“被动听”向“主动做”转变。广场舞队骨干组成宣讲队,用乡音土语宣讲理论政策;宝妈们自发组建广场志愿服务队,主动承担起活动后的卫生清理工作。就连平时很少出门的老人,也会带着孙辈来当“文明督导员”。“现在谁要是破坏活动秩序,大伙儿都会说他几句,人人都逐渐养成了相互监督、共促文明的好习惯。”广场舞队的郝延荣大姐说。
夜色渐深,台子镇文化广场上的旋律依旧悠扬,人们的舞步愈发轻快,这一方被灯光点亮的天地,正以最温暖的方式将文明的种子播撒进每个人的心田,让新时代文明之风吹遍乡村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