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发现没有?那些甘愿帮儿女带娃的老人,身上有3个共同特质

发布时间:2025-08-08 21:14:39  浏览量:2

往小区走一圈,我发现,大部分带娃出来溜达的家长,是老人。

有爷爷奶奶,也有外公外婆。

与这些老人聊天,我渐渐发现,这些甘愿帮儿女带娃的老人,通常有这3个共同点。

一:不再执着“控制”

家有老人带娃,最怕的就是“你说你的,我带我的”。

前脚孩子爸妈刚说,不要喂饭,让孩子自己吃。

后脚爷爷奶奶就端起碗,拿着勺往娃嘴里塞:“你不喂,他吃不饱。”

爸妈刚说完别给孩子吃太多零食,添加剂太多了。一转身,老人就经不住孩子缠磨:“好好好,买买买,别跟你爸妈说。”

而那些心甘情愿帮忙带娃的老人,很多也并不是“什么都听年轻人”,只是,他们懂得在这个阶段,自己应该做什么、退到什么位置。

我认识一位阿姨,她帮儿子带了两个孩子,整整十年。

她说:“带娃我肯定也有经验,但我不插嘴太多,孩子是他们的,我是来帮一把,不是来插一脚的。”

这种心态,很少有老人能做到。

很多老人带娃焦虑、委屈,其实都不是“身体累”,而是“被边缘化”的不甘心。

“孩子听我的,还是听她的”就变成了家庭内的拉锯。

而有些老人就特别清醒,他们知道,儿女已经成家了,很多事情就该让位。

他们放下“权威感”,不急着证明谁对谁错,只把自己当作一个“支援者”。

因为他们知道,带娃的主角不是自己,而是那对年轻的父母。

二:儿女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有人带娃,是被逼着的:没办法啊,我不带谁来带?

有人带娃,是心甘情愿的:只要我能帮,就尽力帮。

两种状态,看起来结果一样,但其实,孩子、父母、老人三方的体验,完全不同。

我表姐家2个孩子,大的由奶奶带,小的由我姨带。

奶奶总说:“我家里还有一堆事呢,我就是帮一下,过几天就回去了。”

所以,她在育儿上,始终是“边带边抱怨”,

而我姨却是“我多做一点,我闺女就少累一点。”她全情投入,哪怕操心操累,从不口头抱怨。

当然,我身边也有很多爷爷奶奶,他们体贴儿子儿媳,所以对孙辈,也是真心疼爱、全情投入。

这种“全情投入感”,不只是体现在体力活上,更体现在老人对孩子生活细节的照料中。

当父母起早贪黑,没有那么多时间陪伴时,孩子的安全感,就来自于另一个“稳定的人”。

而这个“稳定的人”,在很多家庭里,恰恰是那个起早贪黑、不言苦累的老人。

很多老人之所以愿意带娃,不只是因为责任感,而是因为:这孩子,是我心头肉的孩子。

他们带孩子的时候,不只是“完成任务”,而是真心实意地希望这个小生命能被照顾好、被爱好、被妥善地接住。

而这种爱,是没法强求出来的。

三:有自己的人生节奏,不焦虑

很多人以为,愿意带娃的老人,就是“全然付出型”,把自己放得很低。

但我却发现,那些能带得久又不抱怨的老人,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有自己独立的人生节奏。

像我前面提到给儿子带娃的阿姨,虽然她每天带娃,但每晚7点以后,她就不管孩子了。

这时候,儿子儿媳下班了,她也洗完碗了,正是休息的时候了。

天气好的时候,她就下楼跳广场舞。天气不好,她就躺在床上玩会手机,和姐妹们打打视频聊聊天。

她说:“我要是当24小时的保姆,我会疯掉的。”

是的,带娃再愿意,也不能忘了自己。

有些老人带了一两年孩子,最后情绪失控,跟儿女吵架。

她也不是不喜欢这个孩子,只是,她的生活,完全被孩子困住了。

没有喘息的时间,没有自由的空间,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压抑。

好的带娃状态,是愿意帮、也懂得适度。愿意出力,也愿意留一点时间和空间给自己。

不是每个老人都有这样的能力和意愿,但若你家里正好有这样一位,真的值得我们心怀感激。

因为,他们不仅在帮我们带孩子,也在用行动,悄悄守护着一个家的稳定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