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坚持运动,会发生什么?这项运动能“脱胎换骨”
发布时间:2025-08-09 22:00:56 浏览量:2
世卫组织强调说:只要运动起来,都有益健康。
那么,运动是如何作用于身体并促进健康的呢?
今天,社体君就来跟大伙儿聊聊-
当你坚持运动的时候,
到底发生了什么?
运动刚开始:身体有哪些变化首先是静止代谢率的提升。也就是仅用来是维持呼吸、血液循环等基本生理功能时热量消耗的速度。恭喜!现在的你哪怕啥也不干,也能比以前燃烧更多热量。
运动过后,食欲也可能会下降。
发表于《Nature》的一篇文章分析,运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叫 Lac-Phe 小分子有降低食欲的作用。运动过程中下丘脑温度随着体温升高,也可能会产生抑制食欲的效果。
睡眠也会改善。
在运动后,快速眼动睡眠前的潜伏期变长(平均 7.7 分钟),深度睡眠时间也增加了 1.3%。运动之后的那个晚上,就美美地睡上一觉,让身体更好地养精蓄锐吧。
运动一周后:坚持一下当你坚持规律的健身一个多礼拜,身体将会逐渐适应强度,大脑也接受了规律运动的设定。
这时候,你和运动的关系将会从陌生走向熟悉。本来逃避的锻炼时间好像突然有了微微的吸引力。
昆士兰科技大学的运动学教授分析,这是因为运动过程中大脑会分泌内啡肽。这是一种能让人感受到愉悦感的激素。
微观层面,细胞里的能量工厂——线粒体增多。此前的研究显示,频率适宜的情况下,六到七次的 HIIT(高强度间歇性训练)就可以将线粒体含量拉高 25%-35%。也就是说,你的身体正在变得更加有力气。
坚持,再坚持一下!
如果你到这个阶段,恭喜你!一些可喜而显著的变化正在发生。
原本上跑步机就像上刑,现在不太费劲就能跑上 20 分钟;先前爬两层楼就乏力,如今好像能坚持的久一点……
总的来说,你会觉得自己变轻盈了,对身体有了更精准的控制力。
这些都是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增强的表现。身体可以更加高效地将氧气泵进血液,然后将其运输到正在工作的肌肉里。
你应该还会留意到,现在运动起来,更容易暴汗了……
这是身体排热功能变好的表现。
种种迹象表明,你已经进入了运动的良性循环。不仅身体越来越适应,你在运动时也会更有成就感、更有动力。
一年及更久以后:成就更好的自己如果你能将运动的习惯坚持一年及更久,你的整个身体状态都会出现可喜的变化。
①身体机能更好
坚持运动的人心肺功能更强。
这是因为心脏是全身血液循环的中心,肺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心肺功能指的是人体心脏泵血及肺部吸入氧气的能力,而两者的能力又直接影响全身器官及肌肉的活动。
坚持运动可以增强呼吸肌的肌肉强度和力度,改善肺的顺应性,增强肺功能及肺局部的抵抗力等,还可以使心脏搏动更加有力和规律,保证心脏泵血的节律和效率,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作。
心肺功能好的人,患慢性疾病如冠心病、慢阻肺的概率也会比较低。
②骨骼、肌肉、关节更好
坚持运动对骨骼、关节、肌肉的好处,可能比你想的还要多。
首先,坚持运动可以改善骨的血液循环,加强骨的新陈代谢,使骨径增粗、肌质增厚、骨质的排列规则、整齐。随着骨形态结构的良好变化,骨的抗折、抗弯、抗压缩等骨骼强度方面的能力大幅提高。
其次,坚持运动可以增加关节面软骨和骨密度的厚度,使关节周围的肌肉发达、力量增强、关节囊和韧带增厚,从而减轻关节负荷,增加关节的稳固性。
在增加关节稳固性的同时,由于关节囊、韧带和关节周围肌肉的弹性和伸展性提高,关节的运动幅度和灵活性也大大增加。
此外,坚持运动可以通过促进血液循环,使肌细胞获得更多的营养,让肌细胞变粗,肌肉体积增大,肌肉力量增加。
还可以刺激在肌肉中穿行的血管一同舒张、收缩,增强血管舒张收缩能力,降低高血压、高脂血症、静脉栓塞的发生率。同时伴随神经也能获得更好的营养供给,减少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
③ 患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风险更小
我们知道胰岛素的分泌会引起细胞消耗的葡萄糖增多,导致糖水平降低,还可能抑制肝脏释放葡萄糖入血。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则与胰岛素相反,它可以加速肝脏糖异生过程,促进脂肪组织释放脂肪酸。
坚持运动会使胰岛素分泌下降的同时,胰岛血糖素分泌增加。换句话说,坚持运动的人患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的风险也会较小。
④认知能力更好
从宋词大家苏东坡到著名戏剧家萧伯纳,古今中外,诸多名人,对于运动,都情有独钟。思想家卢俊也说:“散步促进我的思想,我的身体必须不断运动,脑筋才会开动起来。”思想进入死胡同时,让思考停下来,让身体动起来,大脑往往会像打开另一扇大门,让人豁然开朗。钢琴家贝多芬也是如此。每天午饭后,贝多芬就会带着一根铅笔和一叠纸,出门去散步;有时候会持续到黄昏才回来,对于贝多芬来说,散步是与上帝交谈,是和大自然交融,是随时都有灵感迸发的时刻。
事实上,很多人锻炼后都会觉得呼吸更轻松,头脑更清楚。这是因为运动不仅让人收获身体的活力,思维也能得到更好的锻炼。
著名生物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一群平时不爱运动的人进行六个月的有氧运动后,经测试,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当这一结论发表在《自然》杂志后,更多学者做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运动确实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工作效率,让人变得更聪明。
因为我们在运动的时候,血液循环得到改善,更多氧气进入大脑,大脑的工作环境因此得到改善,思维自然更敏捷。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运动时,体内会产生一种能给人带来能量和动力的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它如同联结脑神经细胞的桥梁,分泌越多,桥面越宽,可以流动的信息便越多。所以,我们运动之后,会感到思维清晰、大脑反应敏捷。
⑤情绪更稳定、更快乐
有研究表明,运动能够使有抑郁情绪的人感觉变好。坚持运动刺激大脑分泌的多巴胺和内啡肽,可以引起良好的情绪和状态反应,有助于缓解焦虑与抑郁情绪,促进心理健康,也有助于某些慢性疾病的愈合和康复。
运动后人们不再专注于自身的不良感觉,能够适当减弱抑郁的感觉;运动还有助于人们找回自信,发现自己的能力没有丧失,甚至发现自己其他的潜力。
经常进行规律运动的人,强化的是身体的基底,疏解的是内心的郁结,坏脾气会跟着汗水排出体外,不会再那么轻易把时间花在无用的情绪上。
这些运动给你满满“正能量”
1、广场舞
想要疗愈身心,试试广场舞。
自广场舞产生以来,自娱性是广场舞的主要特征。练习者利用舞蹈来抒发情感,产生精神振奋的愉悦感,同时观赏者也得到精神享受,这使练习者得到表现自我的机会,产生自我价值感。这就是广场舞自娱性的原因所在,也是其自产生以来经久不衰的原因。
广场舞练习者在优美动听的音乐、美妙的舞姿中,能够消除疲劳、陶冶心灵,感受到愉快的情绪,从而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跳广场舞不仅可以调节情绪,还可以改善生活、人际关系。
—— 怎样付诸行动
无论哪种舞蹈,决定锻炼效果的都是3个关键因素,即强度、时长、频率。
强度:这一指标通常用心率来衡量,运动时应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80%。年轻人一般控制在160~180次/分,四五十岁时达到140~150次/分即可,老年人应控制得更低些。
时长:主要指单次连续跳舞的时间。建议把每次跳舞时长控制在1小时以内,身体素质较好或年纪较轻的人,算上休息间隙,可以坚持1.5小时。
频率:按照有氧运动的建议,可每周跳舞3~5次,这也是使心理健康达到最佳状态的频率,至少坚持2个月。
2、柔力球
柔力球的好,练过才知道。
柔力球运动追求的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球的和谐统一。在技术上强调巧打智取、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尚意不尚力。
反对那种简单、直接、粗放、暴发的用力方法。主张动作圆灵舒展,顺随自然,刚中有柔,柔中有刚,绵绵不断,浑然一体。
柔力球是一种轻灵柔和的运动,练习时尽管全身在运动,但肢体还是在高度放松状态,放松的肌肉在肢体的带动下更像是在按摩,这样使周身气血流通,筋骨舒活,积郁散解,人体的五脏六腑,全身各关节和肌肉得到了整体的协调和锻炼。有人将柔力球运动比喻为“全身的按摩”一点也不为过。
—— 怎样付诸行动
然市场上有关如何玩太极柔力球的书籍和视频很多,社体君还是建议大家加入球队学习,因为面对面的学习交流,能够快速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使动作柔美自然、协调连贯,还可避免因为总是掉球而失去兴趣。
社体君曾在《为什么我要劝你练柔力球?柔力球的好,练过才知道!》一文中有跟大家分享柔力球的练习要领,想要了解的朋友戳文章标题即可查看。
3、骑单车
想要增加能量,试试骑单车。
当你骑车时,你不只是在踩轮子,即使你并没有骑到环法自行车赛的长度。佐治亚大学(UGA)的研究人员发现,骑了 30分钟的固定自行车后,受试者的能量水平提高了。
此外,研究还记录了受试者的大脑中与能量相关的积极的电流变化(测量脑电图)。“骑自行车似乎激活了大脑的神经电路,使人感觉精力充沛。”UGA的运动学教授帕特里克•奥康纳(Patrick O’Connor)说。而多伦多临床和运动心理学家凯特F•海斯(Kate F. Hays)博士告诉我们,“人们一般认为体育活动累人,但是事实上体育运动能为我们的生活增加能量。”
—— 怎样付诸行动
尽管骑一次自行车也能给你增加不少活力,但要获得持续的效果,应该 “用慢速到中度骑固定自行车,每周3次,每次15分钟,”佐治亚罗斯威尔的单车教练建议。这将给你提供获得持续能量所需要的刺激。
4、打太极
想要减缓压力,试试太极。
最近的研究表明,最好的减压手段是太极,这是一个很流行的中国古老武术。它本质上是一种运动和静止的组合。事实上太极和减少压力的联系有两个不同的研究,一个发表在《英国体育医学》上,另一个在《美国大学健康杂志》上。
在太极运动中,你需要反复将你身体的重量来回移动,这样可以让你全身的肌肉得到运动,还可以让你使用有节奏的呼吸。因为运动缓慢而流畅,可以使你的肌肉得到放松,使你的心情平静下来,同时改善你的平衡、力量和灵活性。
无论你是否相信你自己的力量,心理学家凯特·海斯认为,太极圆润的速度和精确的动作能使你集中心思,并提醒你行动更缓慢一些。
—— 怎样付诸行动
刚开始学太极?可以考虑在家通过视频学习些基本动作,为了最好的效果,可以每天清晨练习太极20分钟。
5、跑步
想要脱胎换骨,试一试跑步。
坚持跑步后的「脱胎换骨」,才让跑步的人坚持不懈!
如果一句话总结:无非就是变得皮肤更好了、更聪明了、身材更好了、精力充沛了、心情平静了、身体健康了……
坚持跑步一段时间后,最先有的一个惊喜发现是:身材更好了!跑步是一项需要众多肌肉共同参与的运动,消耗脂肪的同时还能锻炼全身肌肉,让身体线条更流畅;跑步之后还能抑制部分促食欲肽的分泌,打消一点「吃点啥」、「好想吃」的渴望和纠结。
长期跑步的人,还拥有一个更通畅的心血管管道。有氧慢跑每一次呼吸,都是对肺活量的刺激和挑战;长期跑步能有效保护血管,降低动脉硬化发病风险。跑步短短的几十分钟,堪比一场心血管和肺部大保健啊!
长期跑步的人,也能变得更「聪明」。学习和记忆能力蹭蹭蹭变强!这是因为跑步能刺激齿状颗粒细胞的产生,这种细胞与学习、记忆有关,神奇的是,这种成年以后生成的的齿状颗粒细胞诱导学习和记忆能力更强。
除了生理上的变化外,长期跑步,还有助于疗愈很多心理问题。有研究证实,坚持跑步对于年轻人的抑郁症状有改善效果,甚至有专家建议,可以把每天的适量跑步当作一种疗法。
美国《心血管病研究进展》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跑步1小时,可以延长寿命7小时,即使偶尔吸烟、喝酒,常跑步的人平均寿命也要比不跑步的人长3年。
—— 怎样付诸行动
享受跑步的快乐前可能要先忍受一点痛苦,无论是经常运动还是长期不运动,无论是喜欢或不喜欢跑步,都要承认一件事:跑步的开始,确实挺难受的。身体从安静的状态中慢慢启动,心跳开始加快,呼吸吃力,脚步沉重很难迈开步……怎么形容呢?反正就是很难受。很多人就是在这个阶段,产生了放弃的念头,毕竟很多人的跑步是这样的……
好消息是,如果你稍稍……坚持了一会儿,身体逐渐适应了跑步,一种叫做特异蛋白质会被慢慢激活,让血流变快,难受的程度就会小一些。
那么到底跑多久才能熬过痛苦迎来快乐?
说实话,研究人员也没有搞清楚。一些人跑10 分钟就能基本正常了,坚持 40 分钟还能体验到小愉悦,还有更多人实在与跑步的快乐无缘。
想要将跑步尽可能坚持下去,那告诉你跑前热身不可少,并且一定要量力而行,跑步还是要循序渐进,结合自己情况来跑,能快也能慢,距离能长能短……如果温度高了,像现在夏季白天基本超过30度,大家就不要室外跑了,即使要跑请早睡早起晨跑,早上相对地表的暑气最少,是一天中体感相对最可接受的时辰,但是,还是要预防中暑如果感觉到有中暑等不适情况,应立即慢下来哦!
最后,跑步不要目的性太强。不要去想要燃烧多少卡路里,也不要追求今天要跑出多快的速度,而是去感受跑步带给身体的变化,感受呼吸和步伐的配合,感受吹过耳边的风,落在身体上的晨光或夕阳,感受节奏带来的秩序,感受「活着」的真实。跑起来,或许就是意义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