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界痛失英才!50岁当家小生朱俭离世,舞台绝响成永恒遗憾!
发布时间:2025-08-09 23:36:46 浏览量:3
2025年7月25日晚,上海沪剧院一级演员、沪剧当家小生朱俭,因突发脑溢血,经全力抢救无效,在上海华山医院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年仅50岁 。这一噩耗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沪剧界和广大戏迷群体中引发了强烈震动,无数人为之扼腕叹息。
朱俭的艺术之路,始于对音乐的热爱。他1975年生于上海,自幼就对唱歌展现出浓厚兴趣,曾参加小荧星艺术团,音乐艺术的熏陶为他日后在沪剧舞台上的大放异彩埋下了伏笔。1987年,年仅12岁的他凭借着对沪剧的热爱和自身的天赋,考入上海戏曲学校沪剧班,从此开启了他漫长而辉煌的沪剧之旅。1992年,17岁的朱俭正式进入上海沪剧院,在这里,他开始了自己的演艺生涯,不断打磨自己的演技,逐渐成长为沪剧界的中流砥柱。
在沪剧舞台上,朱俭塑造了众多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典角色。从《日出》中的方达生,到《雷雨》中的周萍,再到《邓世昌》中的邓世昌、《一号机密》中的陈达炜,每一个角色他都演绎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他的扮相英俊挺拔,表演细腻质朴,唱腔舒展飘逸,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深受观众喜爱。无论是温文尔雅的书生,还是英勇无畏的军人,朱俭都能轻松驾驭,展现出了深厚的表演功底和卓越的艺术才华 。
为了演好每一个角色,朱俭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在排练新编沪剧《邓世昌》时,为了演出军人的精气神,他和剧组一行30余人深入上海水警区四大队体验生活、接受训练。每天早上6点起床,绕着训练场5圈长跑,还有不间断的军事对抗,输的一方面临50个俯卧撑的“惩罚”,下午5点高强度的训练后,还要进行海军知识的培训,内容涵盖旗语旗操到舰艇修复……几个月的时间里,他从穿着短裤海魂衫到裹上冬衣,经历了三个季节的排练。这部剧对他的声带也是极大的挑战,与以往唱段不同,《邓世昌》的唱段很费嗓子,但他从未有过一丝退缩。首演时,他饰演的邓世昌有16段唱,他用自己的演绎,让观众看到了沪剧的侠骨阳刚,也让这部剧成为了沪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
在《一号机密》中,他演绎表面文弱、实则内心强大而理性的陈达炜。为了演好这个人物,他特别注意收敛表演幅度、把握精度、注重细节,表演“外松内紧”。他将陈达炜比作早晨五六点钟正要日出时天空中的月亮,是心中有光芒、守护着太阳升起的月亮 。他在潇洒飘逸的“王派”外,还融入“解派”特色,实现唱腔上的双结合,表现陈达炜外柔内刚的个性,受到了观众和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
朱俭不仅在舞台上有着出色的表现,还一直致力于沪剧的传承与推广。他深入乡村,为那里的百姓送去精彩的演出;他积极参与沪剧爱好者的培养工作,开办沪语学习班;在青浦,他设立朱俭文化艺术工作室,开展达人选秀活动 。他曾表示,唱了30年沪剧,他的梦想就是带领沪剧爱好者传承沪剧文化,并普及上海话。他深知沪语是上海的文化根脉之一,传统沪剧学习也有念白课,只有上海话说标准了,才能保证沪剧传承的原汁原味。
朱俭的离去,让整个沪剧界陷入了悲痛之中。他的师父、沪剧表演艺术家孙徐春悲痛万分,回忆起与朱俭相处的点点滴滴,不禁潸然泪下。他说,朱俭性格至真至诚,虽然平时不喜欢应酬,但他很大方,排《陈毅在上海》时,朱俭每天不声不响帮他把饭和水果买好,做这些事他都默默地,从来不声张。他还清晰地记得拜师那天,朱俭真诚地对他说,叫他一声师父,不仅仅是传授技艺的师傅,更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师父 。
众多戏迷也纷纷表达了对朱俭的怀念和不舍之情。他们自发地来到上海沪剧院,送上鲜花和挽联,以表达对这位优秀沪剧演员的敬意和哀思。许多戏迷表示,朱俭的演出陪伴了他们的成长,他的离去让他们感到无比悲痛 。还有戏迷在社交媒体上留言:“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以后再也看不到朱俭老师的精彩演出了,他的每一个角色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他是沪剧界的骄傲,一路走好!”
朱俭的离世,是沪剧界的一大损失,他的艺术成就和奉献精神将永远被人们铭记。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对沪剧艺术的热爱和执着,他的经典作品将成为沪剧史上的瑰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沪剧人不断前行 。虽然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音容笑貌和舞台上的精彩瞬间将永远留在观众的心中,他的艺术精神也将在沪剧界永远传承下去。愿他在天堂没有病痛,能够继续在他热爱的舞台上绽放属于他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