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舞剧《孩儿枕·家和兴》:定瓷国宝背后跃动的市井风俗画

发布时间:2025-08-10 07:34:51  浏览量:2

近几年,以文物为线索和题材的舞剧作品蔚然成风,然而,部分作品在叙事手法和呈现方式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同质化倾向。近日,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曲阳县人民政府出品的民族舞剧《孩儿枕·家和兴》在北京艺术中心上演,全剧舞蹈语汇洋溢出的民俗风情,则给文物主题的舞剧带来另外一种“解法”。

《孩儿枕》以北宋定窑白釉“孩儿枕”为创作源点,剧情故事清晰明了:白瓷的“瓷灵”选中了制瓷工匠曲三杰和窑官之女谢白花做自己的爸爸妈妈,在它的灵力的“撮合”下,这对少男少女相遇相爱,喜结连理,最终烧制出传世国宝孩儿枕,他们也喜得爱的结晶。

这是一个线索简单的故事,一旦处理不好,就会滑向幼稚和俗气的境地,但《孩儿枕》的成功之处在于,清晰的故事线给舞蹈极大的发挥空间,全剧用大量的舞蹈语汇渲染故事中的传奇色彩和民俗风味,将故事引向民间传说的语境,从而变得丰满可信。

剧中,明显脱胎于河北秧歌、传统戏曲等表演形式的舞蹈动作,让观众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民间气息。现代戏剧以“幕”为情节单元,《孩儿枕》却借鉴了章回体小说的“回”,分回目向观众介绍不同阶段的剧情。对仗的回目古意盎然,观众仿佛在看古老的传说,剧目营造的情景虚实结合,也让从小听神话传说长大的中国人感到可亲又可爱。

《孩儿枕》中的舞段情绪感染力极强。制瓷工匠、窑官之女的双人舞、瓷灵的单人舞以及他们三人舞各有特色,推动剧情的发展。除此之外,该剧还有很多群舞构成的“气氛组”,“喜怒哀乐”四种情绪幻化为四大才子,在剧中成为亮眼的功能角色,象征吃瓜群众的“长舌妇”、典型的“恶霸”,也酷似传统戏曲中的脸谱角色,都因自带夸张而鲜明的表情和诙谐欢脱的舞蹈动作让人忍俊不禁,营造出一幅不断跃动的市井风俗画。

当舞者用亲切质朴的动作、灵动轻快的身姿和诙谐逗趣的表演吸引了观众,舞剧营造的氛围感自然会让观众联想“家和兴”背后的家文化意义,舞剧也从国宝“孩儿枕”完成了向“家和兴”的过渡与升华。《孩儿枕·家和兴》为文物主题的舞台创作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路,并不一定要刻板还原这件“镇国陶瓷器”的诞生过程,也不一定讲述一个多么繁复的故事,只要挖掘文物背后的民俗文化意义,用具有生命力的舞段呈现市井民俗的横截面,也会赢得观众的掌声。

记者:韩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