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传承!肇庆少年“舞”出“百千万工程”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8-12 20:06:25 浏览量:2
在肇庆市第十一届少儿艺术花会的舞台上,舞蹈《飒》与《鲤跃龙门》两个舞蹈节目以灵动舞姿诠释本土文化,更藏着肇庆“百千万工程” ,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同频共振的生动密码。从传统技艺的创新演绎到奋斗精神的代际传递,少年们的舞步正为城乡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舞蹈《飒》
醒狮少年跃动,舞出文化传承新姿态
便已埋下文化创新的种子。
《飒》以充满故事性的叙事,
让舞狮这一中华传统技艺
在少儿演绎中焕发新生。
月光下,少女们用马尾作狮鬣、以束发金环代装饰,柔韧腰肢爆发出醒狮腾挪跃翻的寸劲;晨光里,她们对着铜镜较劲招式,将胭脂盒换成练功道具的细节,藏着对传统的敬畏与突破。终章时,一位少女接过狮头,柔中带刚的舞姿既保留醒狮的精气神,又添少女独有的灵动,恰似传统与现代的温柔碰撞。
这抹 “飒” 爽身影,
恰是肇庆 “百千万工程” 中
文化传承的缩影。
舞狮文化走进乡村校园、融入少儿生活,
不仅让青少年成为非遗的 “小小传承人”,
更以青春视角为传统技艺注入新表达。
在乡村振兴的蓝图里,这样的文化活力正悄然改变着城乡风貌——孩子们在排练中读懂祖辈智慧,家长们因文化共鸣凝聚社区力量,而充满本土特色的少儿舞蹈,更成为串联城乡的 “文化纽带”,让传统文脉在代代相传中为乡村发展赋能。
舞蹈《鲤跃龙门》
灯影跃动间,点亮乡村奋进路
封开县的鲤鱼灯舞与状元文化,
在《鲤跃龙门》的舞姿中
交融成动人的奋斗画卷。
节目里,灵动的 “鲤鱼” 时而摆尾游弋,时而蓄力腾跃,灯光流转间,既再现了封开鲤鱼灯舞的水乡灵韵,又以 “跃龙门” 的意象呼应着当地深厚的状元文化——那是对智慧的尊崇,对进取的礼赞,更是对 “不甘平庸、追求卓越” 的精神传承。
这份精神,与肇庆 “百千万工程” 中乡村振兴的内核高度契合。在城乡协同发展的进程中,“鲤鱼跃龙门” 不再是遥远的传说:乡村学校里,孩子们以 “状元” 为榜样勤奋求学,用知识改变命运;田间地头,新农人带着 “敢闯敢试” 的劲头发展特色产业,让土地焕发新活力;非遗工坊中,手艺人将鲤鱼灯舞的技艺转化为文创产品,让传统文化成为乡村增收的 “金钥匙”。
少儿舞蹈《鲤跃龙门》的意义,正在于将这份奋斗基因植入少年心中。当孩子们在舞台上模仿鲤鱼摆尾、奋力跃起时,他们不仅在演绎文化故事,更在传承一种信念——就像封开的先辈们曾以智慧书写历史,今天的肇庆少年也将带着这份进取精神,成为乡村振兴的 “生力军”,让 “跃龙门” 的梦想在城乡大地上照进现实。
肇庆的“百千万工程”
为非遗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它们在产业发展、文化传承、
乡村旅游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相信未来,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持续推进,
会有更多非遗文化
在肇庆的乡村大地绽放光彩,
让肇庆的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也让这些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的舞台上
继续闪耀,传承不息。
◆ 资料来源 肇庆市文化馆
◆ 编辑 黄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