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运集结丨创新之光,点亮世运舞台
发布时间:2025-08-16 20:47:49 浏览量:5
成都世运会的赛场上,体育健儿们奋勇拼搏的身影令人振奋,而赛场内外,天府新区的科技创新成果同样熠熠生辉。这场国际体育盛会,同时也成为了展示“成都智造”的绝佳舞台。
近日,央视新闻频道和《成都日报》分别以不同视角,报道了成都世运会期间天府新区的前沿科技应用场景。从无人机竞速、智能机器人到外骨骼机器人、超算气象预报,一项项“成都造”“成都创”技术为赛事注入智慧与活力,也让世界看到了这座城市的创新实力。
央视报道:
科技赋能赛事 全景展示创新实力
8月15日,央视新闻频道《东方时空》播出 “跟着世运逛成都”。央视新闻频道用四分钟时长 “以科技之笔 书写创新答卷”为主题,聚焦科技赋能赛事。
当世界的目光聚焦成都,成都世运会不仅是体育健儿挑战极限的竞技场,更成为了一座创新之城、科技实力全景展示的窗口。成都正以科技加体育的深度融合,让赛事更高效,观赛更舒适,为国际赛事注入独特的成都智慧。
图据 成都科技
本届成都世运会最具科技感的项目当属正在火热进行的无人机竞速。运动员佩戴飞行眼镜,通过第一视角操控时速超过200公里的无人机,在复杂的障碍物间呼啸穿梭。这项被称为空中F1的新兴运动,将科技与体育的激情碰撞展现得淋漓尽致。
世运村里的机器狗成了大明星;智能运动搭子现场陪练,吸引各国运动员排队和他较量;清洁机器人在泳池场馆忙碌……不光是比赛,放眼整个成都世运会,一场立体式的科技大秀正在持续上演。
来自天府新区的潜行创新(成都)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泳池清洁机器人为成都世运会提供赛事保障。资料图
还有80余款成都造的前沿科技项目集中上岗,点亮赛场内外的各个场景。在兴隆湖湖滨场馆,大家可以体验兴隆湖实验室最新自主研发的降温马甲、降温遮阳帽等新材料产品。这种材料通过光谱调控可以减少吸热,增强散热,可帮助赛事户外工作人员实现5~8摄氏度左右的额外降温效果。一项项前沿科技深度融合在赛事服务的各个细节中,让科技感不再是炫技,而是实实在在的体验升级。
降温马甲。资料图
世运会志愿者穿着天府兴隆湖实验室研制的降温马甲在现场工作。受访者供图
成都世运会比赛期间,青藏高原气象研究院联合成都市气象局,依托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开展了超高分辨率的数值天气预报,实现天气预报从公里级到米级的跨越。此外,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还特别开辟了3列机柜,为成都世运会的天气预报提供丰沛的算力资源。
图据 成都科技
科技的应用不仅限于赛事服务。超算技术还助力大熊猫保护,帮助摸清野外大熊猫的种群状况及健康状况,推动大熊猫保护进入精准智慧的新阶段。从竞技场到生态保护,成都的科技创新正在多个领域展现硬核实力。
图据 成都科技
据统计,目前成都已建成国家超算成都中心、成都智算中心等人工智能领域高能级创新平台64个,高新技术企业从2017年至今实现了5倍增长。
从竞技场上的科技运动,到服务细节里的创新巧思,再到大国重器的多维赋能,成都正以科技之笔,书写一份兼具硬核实力、人文温度的创新答卷。
成都日报:
“成都造”闪耀世运 留下难忘动人瞬间
8月13日,成都日报以《创新之光,照亮世运赛场的四个“动人瞬间”》为题,报道科技在世运赛场内外留下的一个个“动人”瞬间,折射出四川天府新区以创新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产出一批又一批具有自主创新和国际竞争力的科技成果的不断探索。
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开幕式在天府国际会议中心“天府之檐”区域举行。达霄羽 摄
8月7日晚,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开幕式在天府国际会议中心“天府之檐”区域举行。当世运会历史上第一支主火炬在湖中点燃,“水火相生”的奇观,展现了成都科技创新的突破。
“成都造”外骨骼机器人辅助运动员行走、无人安防巡检机器车和自动驾驶清扫车吸引运动员们拍照与打卡……“成都造”“成都创”科技元素浩浩荡荡走进世运赛场的同时,也在本届世运会留下难忘的一个个瞬间。
从赛事服务到城市治理,天府新区的科技创新在成都世运会中交出了一份“硬核答卷”。成都世运会的聚光灯下,天府新区不仅展现出当下的科技实力,更让世界看见这里未来科技发展的无限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