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人机共舞 会跳舞的“兵马俑”缘何夺冠?

发布时间:2025-08-24 15:00:00  浏览量:1

人机共舞

会跳舞的“兵马俑”缘何夺冠?

在刚刚结束的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北京舞蹈学院联合代表队依靠出色的表现和稳定的发挥,凭借《秦俑魂》获得群体舞蹈赛冠军拿下首枚金牌。机器人为何能将中国古典舞发挥到极致,当艺术遇上科技又会擦除怎样的火花?

机器人《秦俑魂》

获群体舞蹈赛冠军

8月15日,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群体舞蹈项目决赛在国家速滑馆举行。北京舞蹈学院联合代表队的表演惊艳全场,9台身披3D打印秦俑战甲的人形机器人,与一位真人舞者默契联动,在有节奏的击鼓声中,共同演绎了一场跨越千年的科技艺术对话。

北京舞蹈学院教务处副处长高骞表示:“最大的亮点是把我们中国古典舞经典的身体语汇,与我们中国舞蹈所承载的文化传统,与当今时代科技前沿的科技,进行了一个完美的结合。”

随着鼓点节奏的加快,机器人和舞者的动作幅度不断加大,舞蹈张力尽显,将磅礴气势与精妙舞姿完美融合,精彩绝伦的“兵马俑”机器人主题表演最终以92.54分的高分斩获冠军。

北京舞蹈学院2022级中国古典舞系学生龚贺说:“也是意想不到的吧,主要是有了一个艺术文化的内核,然后衬托了这个作品,就会上升一个高度。”

机器人跳舞蹈面临诸多挑战

机器人上手舞蹈绝非易事,这需要其动作流畅度、运动稳定性和多机协同能力均达到极致。舞蹈编导单思涵是第一次与机器人互动合作编舞,他感到既新鲜又充满挑战。

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系教师单思涵介绍:“机器人它是没有平衡的,它不像人有平衡感,它是不能用眼观,不能用耳听,等于它在闭着眼睛走路完成动作,还听不到音乐的基础上,我们要赋予它表演性和艺术性,这个确实对我们来说,当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给舞蹈演员排练,立时就能看出效果,但给机器人排练,从编排舞蹈到最终呈现,失败了无数次。单思涵表示,编排这段舞蹈最大的感受就是延迟满足。

他补充道:“将动作放到模拟器上面,觉得动作可以实践完成的基础上,再将每个动作和音乐一秒一秒的去吻合的卡住。这个也是一个对于我们当时排练过程中一个非常大的工作量。”

科技与艺术结合

成机器人应用新突破

对此,技术团队在硬件和算法层面进行了大量优化。例如加大电源和驱动电机功率,开放部分电机限位,优化上下肢动作协调等,并在机器人运动控制算法上进行深度定制和仿真强化,包括上下肢动作协同、高性能控制系统,以及对复杂舞蹈指令的解析、优化和执行。

湖北光谷东智具身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楼凯齐说:“我们当时给人形机器人设计的时候,其实也有考虑到要往演艺演出这个方向去走,所以我们给它全身也是设计了40多个这样一个自由度,所以它在做一些动作的时候,其实也是能够像人一样,整体来说是比较流畅的。”

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将成为未来机器人应用场景的一大突破。未来机器人与人类舞蹈演员共同上台表演的场景会非常多,眼下机器人主要是在模仿人类,未来也许能做出人类受制于身体结构不能完成的动作,为舞蹈带来更好的呈现效果。

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党总支书记兼中国古典舞系主任胡淮北认为:“我们舞蹈的这种一些我们看不到的,只能是感觉到的一些东西,然后把它变成数字化,可视化,如果今后这个过程中,再往下走成熟的话,那就变成我们真正的艺术,可以用数字去传递。”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是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综合性运动会,涵盖竞技赛、表演赛、场景赛等多个类别,吸引了来自全球16个国家的280支参赛队伍。群体舞蹈项目作为表演赛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展示了机器人在动作流畅度、运动稳定性和多机协同能力等方面的顶尖水平。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解说专家、北京科技大学研究员王旭表示:“这里边主要涉及到机器人的控制,平衡的控制,环境的感知,以及对于这个复杂环境的一个模拟。这样的话,让机器人有更丰富的数据,来处理将来未知的不同的环境下,来完成人类不能完成的任务。”

机器人跳古典舞不仅是科技实力的展现,更是艺术与技术碰撞出的创新火花。只要持续探索两者的融合之道,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深挖文化内核,未来的机器人艺术必将绽放更璀璨的光彩,为人类呈现更多跨越边界的精彩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