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藏在音管里的传承——丹寨苗族四滴水芦笙的文化印记

发布时间:2025-08-26 12:03:44  浏览量:1

在贵州省丹寨县的苗族村寨中,流传着一种极具特色的乐器——四滴水芦笙。它不仅是苗族同胞音乐文化的瑰宝,更是承载着民族历史与情感的重要符号。

四滴水芦笙主要流传于丹寨县排调镇的麻鸟、羊先等村寨。其制作技艺是芦笙制作中最精湛的工艺,传承于排调镇麻鸟、羊先两个村寨的余、王两姓人家。这种芦笙是丹寨、雷山、三都等县苗族村寨跳《锦鸡舞》的必备乐器。

四滴水芦笙的制作工艺极为繁琐,主要包括选竹、烤竹、制簧片、制木件、制音斗、装簧片和定音等几十道工序。因工艺复杂,平均每个手艺人一个月只能制作一套4支芦笙。其独特之处在于,芦笙的上部挂有一个用竹壳卷成的喇叭状共鸣筒,为固定的降A调,另外有一根下部比上部短三分之二的音管,发音为降B音,且有一个共鸣筒套住底音支上。

四滴水芦笙的音调独特,曲调丰富,低、中、高、特高多音混合,如行云流水,又似林间鸟鸣,欢快流畅,优美动听。它是苗族锦鸡舞的主要伴奏乐器,在表演锦鸡舞时,男性吹芦笙作前导,女性随后起舞,芦笙的旋律与舞者的步伐相互配合,生动地展现出锦鸡的优美姿态。

四滴水芦笙还具有重要的文化交流价值。它曾用于参加全国多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开、闭幕式吹奏表演,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还伴随苗族《锦鸡舞》出访过亚洲、欧洲、美洲等地区的国家,赢得了国内外一致好评。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四滴水芦笙的制作技艺曾面临传承困境,多年来,一些人因为吃不了苦而放弃了这个技艺,村里仅有极少数人还在从事这项古老的手工技艺。近年来,当地政府积极采取措施,鼓励村寨里的年轻人加入到制作行列中,将这项手工技艺发展成文化产业,以带动村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供稿丹寨县融媒体中心

一审刘珺珺

二审石开恒

三审王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