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震撼了!从象雄走来的非遗宣舞惊艳四方
发布时间:2025-08-26 19:30:14 浏览量:1
宣舞是西藏特有的一种民间舞蹈,主要流行于阿里札达县境内,起源可追溯到古象雄文明时期,古格王国时期宣舞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2008年宣舞(古格宣舞)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宣舞的历史
宣舞最早起源于象雄古国,从象雄至今演变过三次:一是在七世纪赞普松赞干布时期,二是九世纪末古格王国时期,三是十七世纪五世达赖喇嘛时期。
古格遗址红庙大殿壁画中清晰地留下了宣舞的踪迹,壁画表现古格王为欢迎阿底峡大师而举行的盛大仪式场面,其中有十名身着艳丽服饰的女子盛装横列一排,交臂牵手,踏地起舞,舞姿和缓沉稳。
▲古格壁画中的宣舞
古格宣舞有“十三宣舞”之说,作为礼仪舞,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地点由特定演员身着特定服饰进行表演,不得在民间演出。表演时,一名男舞者手持皮鼓,女舞者双臂相连,以宣舞舞步边唱边跳,以“龙体”线条变幻队列,舞蹈节奏性强,先慢后快,循序渐进,具有古格地区独特的稳健风格。与舞蹈同时进行的歌唱内容丰富,节奏感很强。通常为一人起头唱,其他人接着跟唱起来,然后按逆时针前后左右随着歌声的节奏移动步伐。人数不限,共有十三种曲目,如果全部演完需十天十夜。
除“十三宣舞”外,今阿里札达县境内的底雅、楚鲁松杰、萨让等地还盛行着其他宣舞演出形式。除此以外,普兰县也有宣舞,表演形式有所不同。
▲札达底雅宣舞。图/姜曦
宣舞的表演特色
宣舞的舞蹈形式不同于其他地区藏民族舞蹈的快节奏,整段舞蹈给人以层次分明、循序渐进、恬静中蕴涵欢快的感觉。
在表演形式上,宣舞融合了藏戏、舞蹈、说唱等藏民族民间艺术,在此基础上又增添了新的发展和变化,具有自身的独特风格和魅力。
依据舞蹈动作的不同,宣舞又分为“顿宣”、“加宣”和“卓宣”三种:“顿宣”以面对面的拉手舞动,寓意着团结与和谐;“加宣”则背靠背搭手共舞,彰显出默契与信任;“卓宣”则采用对唱对舞的方式,略带竞技色彩。
▲跳宣舞的人们
西藏大部分民间歌舞的表演形式以圆圈、半圆圈形式向顺时针方向边唱边跳进行表演。而宣舞是以圆圈、半圆圈、龙摆尾形式向逆时针方向进行表演。
这是因为象雄是苯教的发源地,苯教祖师顿巴辛绕生于札达县境内,苯教转经都是以逆时针方向进行,宣舞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苯教文化的影响。
来源丨阿里旅游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