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越老越不要动?医生怒斥:多数老人不知道的晚年保命法则

发布时间:2025-08-27 12:27:34  浏览量:1

人一老,身子骨就开始“罢工”。有的老人一退休,连门都懒得出了,天天窝在家里,生怕动一动就“闪了腰”。可你知道吗?真正要命的,不是多动,而是太不动。

老年人最怕的病,不是癌症,不是糖尿病,而是被忽视的“肌肉流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肌少症”。一旦肌肉掉得快,跌倒、卧床、失能的概率就跟着飙升,最后一病不起。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全球约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肌少症而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已超过20%!

问题是,大多数老人却还在误以为“多动伤身”、“静养保命”。这认知,得赶紧翻篇了。

先说句实在的:人老了不是不能动,而是更得动。

咱们常说,树老根多空,人老腿先衰。腿力一没,健康“地基”就塌了。很多老人摔一跤,表面是骨折,实则是肌肉储备早就见底。

肌少症不是一下子来的,它就像水缸漏水,每天一点点,等你发现胳膊腿没劲、走路发飘、拿不动东西时,已经是“水见底”了。

有些老人走几步就喘,蹲下起不来,不是心肺不行,而是肌肉跟不上。研究表明,60岁以后若不刻意锻炼,肌肉量每年下降3%~8%到了80岁时,可能已流失近一半!

更吓人的是,这种“肌肉偷走计划”,还会连带拉低免疫力、影响代谢、加速骨质疏松,堪称“晚年健康杀手”。

不少老人不明就里,一听关节疼、腿没劲,就不敢动了,天天躺着保养。殊不知,这就像车子因为油耗高就不开了,结果发动机全锈了。

人也是一样的逻辑。越不动,肌肉越萎缩,循环越差,最后连肠胃都没力气蠕动,便秘、胃胀、食欲差样样来。

有人说:“我吃得好、睡得香,怎么还会虚?”可惜,营养再足,没动起来,就是白搭。

中国营养学会曾建议,老年人每日应摄入1.2克/公斤体重的蛋白质,同时结合抗阻训练,才能真正保住肌肉。

可惜大多数老人,光吃不练,就像往破麻袋里倒米,留不住。

你可能见过这样的人:退休几年,肚子圆了、腿细了,走路慢吞吞,一上公交都抢不上座。其实这不是老这么简单,是肌肉在偷偷溜走。

说句难听的,躺着不动,是走得最快的一条路。

那该咋整?难道让七八十岁的老人也去健身房撸铁?当然不是。但“动”,是一定要动的,不过要动得合理、动得巧。

国家体育总局的《全民健身指南》提到:老年人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活动,比如快步走、广场舞、太极拳等。

可别瞧不起这些“接地气”的运动,坚持半年,肌肉力量和心肺功能能明显改善,连晚上睡觉都香了。

很多老人怕摔,其实正因为不敢锻炼,才更容易摔。肌肉是最好的“防摔盔甲”,没它,骨头再硬也白搭。

再说一句大实话:老年人不怕有病,怕的是一病不起。而一旦卧床,肌肉流失的速度是站立时的5倍一个月就能削掉10%以上的肌肉。

你说说,这不是“养”出来的病,是什么?

所以,真正保命的,不是天天补钙、吃保健品,而是得先“保腿”。

“腿脚一利索,啥病都好说。”这是许多老中医总结出来的“土话”,说得一点不差。腿是人的“第二心脏”,能走动,气血才流得起来,五脏六腑才有活力。

别小看每天那几千步,哪怕比昨天多走500步,都比坐着强。

你要是嫌走路没意思,那就找个伴儿一起走,边走边唠嗑,不知不觉就锻炼完了。或者跳跳广场舞,拍拍手操,做做五禽戏,这些看似“老掉牙”的活动,其实才是最适合老年人的“保命操”。

但也不是说,动得越多越好。老年人锻炼讲究个“稳”字,别一上来就猛冲。每次锻炼控制在30分钟以内,感觉微微出汗、心跳加快但不喘,就是刚刚好。

也别光顾着练腿,核心肌群、背部、手臂也得跟上。有人说:“我老胳膊老腿,练不动。”其实哪怕用矿泉水瓶做哑铃,一天举个二三十下,也比什么都不做强。

还有一点容易被忽略:老年人锻炼前后一定要热身和拉伸。别看这动作不复杂,做对了,能防止拉伤、防止心率突变,关键还能让锻炼更有效。

有条件的,还可以做点抗阻练习,比如弹力带训练、靠墙深蹲,这些动作既安全又实用,能有效激活肌肉群。

别再被“年纪大了,养着吧”这句话忽悠了。真正聪明的养生,是靠“动”出来的。

我们老家有句老话:“人老不动,棺材靠近。”听着扎心,可真不是吓唬你。

你要是还抱着“养生等于静养”的老观念,那可真是走偏了路。

很多人活到七八十岁,表面没啥病,其实早就“肌肉透支”,只是没摊上事。一旦出门摔一跤、发个烧,就像纸糊的一样撑不住。

说白了,晚年的幸福,不靠运气,靠的是前期的“动功”。

你想健健康康地过完这一辈子,光靠吃药不行,得靠双腿走出来,靠肌肉撑起来。

所以啊,别再说“越老越不能动”那套老话了。越老越要动,才是保命的硬道理。

到这岁数了,拼的不是谁活得长,而是谁活得久还能自己走、自己吃、自己笑。

如果你身边有老人还在“静养”,不妨把这篇文章给他看看。别等哪天摔了、瘫了,才追悔莫及。

说到底,人这一辈子,活得明白最重要。别怕动,怕的是不动,错把“静养”当“长命”。

你怎么看?你或者你家里人有没有被“越老越不能动”这观念误导过?欢迎留言聊聊你的看法。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肌少症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3,42(09):945-950.
[2]国家体育总局. 全民健身指南(2022年版)[S]. 国家体育总局编印,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