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隋朝科举舞弊:刚诞生就有作弊?咋防范的?

发布时间:2025-08-27 14:56:38  浏览量:1

开皇七年(公元 587 年),隋文帝下诏设 “志行修谨”“清平干济” 二科,科举制初现雏形。这年秋闱,长安贡院外槐树落英满地,却掩不住考场内暗流涌动 —— 这项意在打破门阀垄断的新制度,刚诞生便遭遇了第一场舞弊风波。

一、墨卷里的隐秘记号

来自河东的考生柳生,攥着袖中半块刻着 “柳氏堂印” 的竹牌,在贡院门口迟迟不肯入内。他本是寒门子弟,却被同乡权贵柳述胁迫:“若在策论卷首画三横,事后保你入仕;若不从,你那在河东郡学当差的父亲……”

三日后阅卷,主考官苏威翻到一份卷子时眉头紧锁。卷首果然有三横暗记,字迹却稚拙,与文中 “安邦之策” 的真知灼见判若两人。更可疑的是,卷末落款 “柳生”,与前日柳述递来的 “荐才名录” 上的名字分毫不差。

二、烛火下的巧计验真

苏威不动声色,命人将柳生的卷子单独封存。当晚,他以 “复核笔迹” 为由,传柳生到官署。烛火摇曳中,苏威递过纸笔:“听闻你策论中‘轻徭薄赋’之论甚妙,可再写一遍与我细看?”

柳生接过笔的手微微颤抖,写下的字虽工整,却与考卷上的苍劲字体截然不同。苏威突然问道:“你卷首三横,是何用意?” 柳生膝行跪地,哭着道出被柳述胁迫的原委 —— 考卷实为柳述门客代笔,暗记是约定的认卷标记。

三、朝堂上的制度初立

第二日,苏威将舞弊证据呈给隋文帝。文帝震怒,当即下令将柳述贬为刺史,代笔门客流放岭南。更重要的是,他采纳苏威的建议,立下三条新规:一是考生入场前需 “搜身验籍”,防止夹带;二是考卷需 “糊名”,盖住考生姓名;三是主考官若徇私,与舞弊者同罪。

这年冬天,柳生虽未中第,却因揭发舞弊被郡学举荐为吏。他站在长安街头,望着贡院紧闭的朱门,忽然明白:科举这颗刚种下的种子,虽遇虫害,却因及时除弊,终将长出参天大树。

隋朝科举仅存三十余年,却在初创时便直面舞弊难题。苏威的反舞弊举措,虽简陋却开制度先河 —— 后世的 “糊名”“誊录”“搜检” 之制,皆源于此。历史证明,任何新制度的成长,都需与漏洞博弈;而那些为公平所做的努力,终将成为文明进步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