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不能忘却的记忆:舞剧《记忆深处》×《张纯如》分享会

发布时间:2025-08-27 18:16:13  浏览量:1

1937年12月13日,是刻在每一个中国人记忆深处的日子。南京沦陷,随后发生的长达一个多月的“南京大屠杀”惨案,让30万同胞罹难,南京城血流成河,成为人类历史中极其黑暗的一页。

更令人痛心的是,这段历史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国际视野中几乎处于被遗忘的边缘。整整60年,30万人惨遭屠戮的事实,在西方世界被有意湮没——图书馆无迹可寻,教科书只字未提,甚至连教师也茫然不知。

这,就是当时在美国读书的张纯如所面对的一切。

1994年,26岁的张纯如看到了那些改变她一生的照片——被斩首的躯体、被剖腹的孕妇、遭受凌辱的赤裸少女……她的灵魂被深深触动。一场如此惨绝人寰的暴行,为何竟被世界遗忘?

父母为她取名“纯如”,意为“纯洁天真”,她却以一生凝视最深重的黑暗。“作为一名作家,我要将这些受害者从遗忘中拯救出来,替那些喑哑无言者呼号!”

她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追寻真相,在详尽的资料搜集和调查过程中,她还成为《拉贝日记》与《魏特琳日记》的重要发现人之一,为证明日军暴行再添铁证。

堆积如山的残忍记录令她噩梦连连、头发大把脱落,但她未曾想过放弃:“我现在所承受的这些与大屠杀受害者的遭遇完全无法比拟。”

1997年,《南京大屠杀》横空出世,震惊西方世界。铁证如山,西方社会对南京大屠杀长达60年的沉默终被打破。然而黑暗也随之反扑——她收到夹带子弹的恐吓信,遭遇不明组织的跟踪与威胁。

面对篡改历史的行径,她凛然怒斥:“这些修正主义者正在进行第二次南京大屠杀——对历史的屠杀。”

2004年,36岁的张纯如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张纯如的母亲张盈盈强忍悲痛,耗时6年亲笔为女儿写下传记《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回顾她追寻历史真相与正义的一生。

书中收录50多张珍贵照片、70余封张纯如与家人的通信信件,记录了她人生每一个重要时刻的心路历程,让我们得以走近这位为无声者请命的勇敢灵魂。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以张纯如探寻南京大屠杀真相为线索创作的舞剧《记忆深处》国际版,将于2025年8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举行全球首演。

该剧以震撼心灵的肢体语言,掀开时间的帷幕,重新唤醒那段刻骨铭心的民族记忆。

“书写”是贯穿全剧的核心动作,象征着历史记忆的传递。当“张纯如”以身体在舞台上奋力“书写”,无形的文字便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

这也是我们祭奠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意义——并非沉溺伤痛,而是铭记历史,汲取前行的力量。

编导佟睿睿摒弃传统叙事与概念化表达,以凝练、抽象且充满力量的现代舞语言重构历史场景。

通过约翰·拉贝(德)、明妮·魏特琳(美)、李秀英(中)、东史郎(日)四位真实人物的平行叙事,构建出一个多维的历史记忆空间。

他们视角各异,却最终共同指向同一个真相:以和平之名,祭奠我们民族所经历的深重苦难。

张纯如曾说:“每个人都会死两次:一次是肉身的死去,另一次是在记忆中的消亡。当故事就此失传时,我忍不住流泪。”

张纯如无法忘却那段历史,用生命照亮历史的真相,我们也无法忘记张纯如,她的勇气和信念将被中华儿女代代传承。

8月28日,宽街有戏、北京天桥艺术中心联合举办舞剧《记忆深处》国际版主创见面会,中信出版嘉宾受邀对《南京大屠杀》(张纯如著)《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张盈盈著)等内容进行分享交流,与观众读者深入舞台背后的故事,更加全面、立体、深刻地认识张纯如,一同走进南京大屠杀那段不容忘却的历史记忆,致敬张纯如。

8月28日至31日,《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将在天桥艺术中心现场售卖,现场买书可加盖舞剧《记忆深处》国际版官方纪念章。

-End-2025.8.27编辑:孙小悠 | 审核:醒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