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跃动的诗意芭蕾——评巴陇锋散文集《笔尖上的芭蕾》
发布时间:2025-08-26 03:55:21 浏览量:1
蒋正治
《笔尖上的芭蕾》乃作家巴陇锋先生近年来发表于报刊之散文精选集。其文章选题多元、题材丰赡、文笔精妙、涉笔成趣。内容涵盖往事追忆、童年趣事、旅游见闻、采风佳作,亦不乏红色叙事、非遗述写等诸多领域。作家以细腻笔触,恰似于文字舞台翩然起舞之舞者,凭其独特魅力,为读者奉献了一场触动心灵的文学盛宴。
一、深沉细腻,触动人心的情感;文学,本质为情感之艺术。白居易曾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好的文学作品往往凭借真情实感打动读者心灵。巴陇锋先生之《笔尖上的芭蕾》,字里行间倾注了大量真挚情感,极易引发读者的心灵共鸣。
书中饱含其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于《桑树颠的童年》一文中,作者借对桑葚由青涩至成熟、从偷食到分享的描述,以生动语言展现桑葚之诱人美好,重现快乐童年时光。其间融入对家乡变迁的感慨,往昔桑园今成故园,童年欢乐一去不返。这种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相互交织,赋予文章浓烈的乡愁。在《燎疳》里,作者对陇东家乡独特民俗活动 “燎疳” 进行生动描写,呈现出人们于火光中欢聚、嬉戏的热闹场景,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与质朴乡情。
在《过了腊八就是年》《周祖故里话年俗》等篇章中,对杀年猪、赶年集、贴春联、放鞭炮、撇 “红眼猴” 等传统习俗,尤其对腊八节 “冻腊八坨儿”“吃腊八面” 等细节的刻画,生动展现出古风犹存的豳地年俗的独特魅力。这般对传统习俗的深情追忆,蕴含着作者对故乡无尽的眷恋与思念。在其笔下,故乡已超越单纯的地理概念,成为充满温情与回忆的精神家园。
作者对亲情的描写亦感人肺腑。在《父爱如山》中,作者通过一系列生活细节的记述,彰显父爱的深沉与伟大。在《贤明的姥爷》《我的河南奶奶》《有师如玉》等文章里,深情回忆姥爷、奶奶、常文昌老师等,以质朴语言与真挚情感表达对亲人恩师的深切怀念,读来令人动容。
二、洞察生活,启迪心灵的思想;巴陇锋先生的《笔尖上的芭蕾》在生动展现生活细节的同时,也蕴含着他对生活的深刻洞察与思考,给我们带来心灵的启迪。
他对生活的态度是积极乐观的。《背馍上学那四年》一文中展现了作者在艰苦环境中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尽管背馍上学的生活充满了艰辛,如“馍只能吃半个饱”“冬天手冻得如同红萝卜,耳朵早冻烂”等,但作者并未被这些困难打倒。相反,他不屈不挠,将这些痛苦的经历视为成长的磨砺,认为“背馍上学委实艰苦,但惟其艰苦才磨炼了我们意志,使我们在逆境中得到锤炼、得以成长成才”。这种达观的态度不仅帮助作者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激励着他不断发奋图强,最终跳出农门,成就一番事业。叙述中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成长历程,也传递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陇东场活》一文中详细描绘了收麦、捆扎、运输、扬场等陇东地区的夏收农事环节,再现了农人面对自然挑战时的无奈与拼搏、坚韧与乐观。尽管劳作艰辛,但他们并未流露出消极情绪,反而通过“忙里偷闲地喝茶吃饭聊天”等细节,体现了农人在劳作间隙的轻松与从容,这种在困境中寻找生活乐趣的态度,传递出豁达乐观的生活哲学。《放羊琐忆》中通过对放羊生活的追忆,记录了乡村生活的艰辛与乐趣,放羊虽然无聊,充满着无处不在的焦虑、艰辛甚至危险,但能锻炼人,在吃苦中长才干,磨练意志品质,最终成长成才,并举王冕、朱元璋、茅盾文学奖获奖作者为例。这种努力乐观的生活态度,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昂扬向上的力量,激励着人们在面对生活的困境时,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
同时,他的散文还有富于启迪意义。在《想象那场花事》一文中,通过对迎春花在寒冬中绽放的描绘,表现了其不畏艰难、顽强生长的生命力。提醒人们在面对生活的困境时,要像迎春花一样,保持乐观和坚韧的态度。作者在描写家乡的野花和城市中的花卉中,流露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鼓励人们珍惜身边的美好,用心去感受平凡的生活。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可以帮助人们在忙碌和压力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力量。在《童真可贵》一文中通过小儿子对农村的热爱,以及他勇敢跟随爷爷奶奶回老家的故事,揭示了童真中蕴含的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故土的眷恋。这种童真不仅让作者重新审视自己对家乡的感情,也启发读者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要丢失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的亲近。在《呵护生命》中作者表达了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呵护生命的思想。
这种对生命、对生活的哲理性思考,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思想的深度,启迪着人们去思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正如尼采所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巴陇锋先生通过他的文字,让读者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珍贵,激励人们在有限的生命中,去追求无限的可能。
三、清新雅致、质朴自然的语言;“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是散文的外衣,也是其灵魂的载体。巴陇锋先生在《笔尖上的芭蕾》中呈现出清新雅致、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
在描写自然景物时,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捕捉细微之处,将景物的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如在描写迎春花的生长时他写道:“起初会看到枯焦的迎春花拱形枝丫的每个分叉处,探出米粒般大小的鹅卵黄花蕾;喷薄生春的花苞要不了几日就会不自持地绽放,待到双层六瓣、外染红晕的金黄消化迎风舒展,挤挤挨挨艳丽成一条条黄辫子、一面面黄墙、一片片黄海时,花瓣下鲜亮的绿色花萼和叶子也迫不及待地冒出,前来殷勤护花”,这样的描写,不仅形象地展示了迎春花开放过程,更赋予了迎春花以灵动的生命力,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充满希望的早春时光中,感受生命的希望 。
巴陇锋先生的语言还充满了诗意。他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字富有画面感和节奏感。例如《家·园》中这样写兴庆宫“春有草木萌发、满园飞花、万头攒动,夏有荷花映日、湖光潋滟、山色空蒙,秋有大丽花菊花争妍、国庆园艺,冬有腊梅报春、飞雪扮喜;四季花绿悦目,更有弦歌不断舞不绝的浓郁古都文化氛围,令人倾倒。”这样的句子,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文字的韵律之美,仿佛能看到兴庆宫的四季美景。他描写的一些民俗习惯、民间传统,如冻腊八坨儿、杀年猪、压床子面、燎疳等场景,久久印在脑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时,他的语言又不失质朴与真挚。在表达情感时,他不刻意雕琢,而是以平实的语言直抒胸臆,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他的喜怒哀乐。这种语言风格的运用,使得他的散文在优雅中透着朴素,在诗意中蕴含着真情,如同一杯醇厚的美酒,越品越有味道。
总之,巴陇锋先生的散文集《笔尖上的芭蕾》是一部充满艺术魅力与思想深度的作品。它以真挚的情感、深刻的思想、优美的语言,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文字世界。相信每一位读过这部作品的读者,都会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思考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