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看见敦煌——壁画中的线歌笔舞

发布时间:2025-08-28 10:48:11  浏览量:1

“从看见到看懂,从走近到走进,是一个质的飞跃。”

这是曾任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谢成水的《看见敦煌》一书中的推荐序言的一句话。偶然在书店遇到这本书,细细读来,方觉之前在莫高窟以及其他敦煌展上的自己真真切切就是个“外行看热闹”。借着这次阅读,把书中一些敦煌壁画中线条艺术的发展过程做个笔记,虽贻笑大方,但也可以是自己扩展艺术知识面迈出的一小步吧。

~~ 1. 北魏 ~~

莫高窟最早于公元366年开凿。按书中介绍,北魏时期的莫高窟艺术表现更多还是模仿外来艺术,大多仿照印度样式,采用装饰线法,即形为主、线为辅的造型方法。

~~2. 北凉~~

印度绘画中的线条本身无法独立表现情感。在莫高窟早期开凿的第275窟壁画的人物造型上,细线都是用中国毛笔画成的情感丰富的线条,而且不像印度绘画块面的晕染,采用的是用笔起止洒脱、行笔粗犷有力的晕染线。

~~3. 西魏~~

出现了土红线造型的线法,不设色,造型生动逼真。也有土红线勾完形体后设色加彩,“染高不染低”的高染法出现。

~~4. 北周~~

中国绘画中,线的表现应该排在首位,这在北周时期的艺术中实现了。仍然是土红线造型,同时大胆舍去了许多形体色彩,留出了线的表现。用“线+线”的“二重唱”——勾完第一遍土红线,再刷上一层白底色,再用土红线勾画,以线表现空间。

此外,还有用白粉覆盖不需要或不协调的线条的“艺术减法”。

~~5. 隋代~~

隋代艺术家彻悟到中国线法表现的要领,开始用北周第290窟的造型方法创造出真人大小的菩萨形象。

由于当时线法造型的画面色彩偏少,也出现了一部分画家将北周以前的色彩结合到线法上,土红线再次被色彩盖过,这种历史的反复在艺术创造中也是常有的。

~~6. 唐代~~

唐代的艺术家使用朱砂色勾勒造型线,在保持情感丰富线条的同时,又可以使线的表现立于艳丽多彩的色彩之上。这一时期也增加了色块的表现。

线法也出现了多种变化,例如起笔很细的“空中落笔”,两头细中间粗的“兰叶描”等。

莫高窟第103窟东壁的维摩诘经变画等大都以单独的墨色线来表现。第103窟的线开始注意到“水”在墨中的作用,这也为后来的水墨画艺术的兴起打开了一道艺术之门。

~~7. 宋代~~

文人水墨画多用纸、绢作画,这一时代水墨画对于五代、宋朝前后的壁画艺术影响不大。

~~8. 元代~~

在这一时期,水墨画线法及其表现形式正式影响到莫高窟。

两种线法一直沿用到今天的绘画之中。一种是线条两遍画成,注意浓淡变化和转折停顿。一种是较浓的墨,不求浓淡变化,特别强调起笔的效果,具有“钉头鼠尾”的效果。

另外,汉地画家把西藏艺术融入中原绘画,以极其工整而细小的墨线造型,目前这种形式也在唐卡艺术保留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