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熊熊生命之火,在《萨蒂之名·春之祭》中看见“向生”的力量
发布时间:2025-08-29 03:56:42 浏览量:1
钢琴的演奏与定音鼓的捶击化作春雷撞开生命的迷雾,舞者时而上扬手臂如飞鸟挣脱樊笼,时而如野兽爆发出生命原始力量,他们精疲力竭地倒下又如奇迹般从废墟中站起,在春之祭中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重生,让人感受生命的顽强不屈。昨今两晚,谢欣舞蹈剧场带来的音乐舞蹈剧《萨蒂之名·春之祭》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上演。与此同时,2025SIDCT当代青年舞蹈双年展拉开帷幕。
为期5天的双年展,包括主舞台展演、片段展示、推介会、主旨论坛、影像放映、工作坊和户外舞台7大板块。在全方位展示中国青年编导的前沿创造力的同时,也为国内外舞蹈艺术搭建一座交流与碰撞的桥梁。此次活动吸引了来自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位艺术节总监、剧场掌门人和策展人,他们将与中国现当代舞蹈的新生力量深度对话,共同为舞蹈行业的未来发展出谋划策。
音乐共舞,双钢琴双打击乐版耳目一新
《萨蒂之名·春之祭》作为谢欣舞蹈剧场建团10周年的重磅作品,无疑是本届双年展主舞台展演中最受瞩目的焦点。这部作品由艺术总监谢欣亲自编舞,打击乐演奏家付艺霏负责音乐改编与编配,集结了舞团精英舞者及多位杰出音乐家。
舞台上,钢琴家与打击乐演奏家分居两座流动的小岛上隔空对话,萨蒂那节奏缓慢、缥缈忧郁的音乐仿佛泛着泪光。上半场《萨蒂之名·轻之重》将法国作曲家埃里克·萨蒂的3首《裸体舞曲》与6首《玄秘曲》进行了巧妙的重新编排。
身着浅色轻纱的舞者以松弛的肢体语言,演绎出风中摇曳的蒲公英、孩童嬉戏的纯真画面,甚至将“木头人”“老鹰捉小鸡”等童年游戏融入舞蹈叙事。神秘空灵的旋律中,舞者以细腻且充满诗意的肢体语言,将音乐里悬浮、无意义的感觉具象化,引领观众踏入一个深邃而又充满哲思的精神世界。
下半场《春之祭·生之路》以俄罗斯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经典之作《春之祭》为蓝本,进行了大胆而独特的全新演绎。这部创作于1913年的芭蕾舞剧,自诞生之初便充满争议,但在随后的100多年里,它却逐渐奠定了在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衍生出了400多个演绎版本。
此次音乐家付艺霏将其改编为“双钢琴双打击乐”的震撼版本,演出时,音乐家激情四溢的演奏,与舞者充满力量感和原始生命力的舞蹈相互交织、激烈碰撞。舞者们的动作刚劲有力又不失灵动飘逸,他们用肢体生动地展现出原始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礼赞,以及献祭过程中的挣扎与牺牲。
劫后重生,生命之火淬炼赤诚
谢欣曾说:“大部分《春之祭》都是‘向死’的过程,而我们的《春之祭》是‘向生’的。”2023年12月29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让谢欣舞蹈剧场所在的“白屋”付之一炬。这毁灭性打击让谢欣痛彻心扉,却也让顽强的她获得了一次新生的机会:“生命的劫难,总会让一部分的你死去,但又会有新的一部分长出来。”
《萨蒂之名·春之祭》是谢欣历经“生命之火”后的归来之作,带着火焰淬炼的赤诚和坚定,也是在经历生命劫难后的全新出发。回头再看《春之祭》,她的感触变得更敏锐:“正是这场灾难,让我强烈地感受到了《春之祭》音乐中所蕴含的原始生命力,那种人类在脆弱中展现出的韧性。”
面对从天而降的灾难,若只是感叹命运无常,它便只是灾难;但若将之视作重生之火,那便是生命的馈赠。谢欣将那份劫后重生的感悟注入新作。《春之祭》的音乐极其复杂,节奏密集且不规则地转换,要求舞者时刻处在变化的状态,她告诉舞者:“这很难,但你们必须穿过它,这是一种信念。”此次演出采用现场演奏的形式,让音乐家与舞者在同一舞台上深度互动,打破了以往现场音乐作为伴奏与舞蹈分离的表演模式。付艺霏改编的音乐贴合谢欣作品既中国又世界的特质,蕴含东方元素又具神秘气息,音乐中丰富的内容通过舞蹈语言作视觉的延展。
《萨蒂之名·春之祭》不仅是谢欣舞蹈剧场艺术探索的成果,更是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搭建平台、推动艺术家合作共生、激发艺术创造力的有力见证。作品中熊熊燃烧的生命之火,恰如双年展的“薪火”主题,让世界舞坛看到中国当代青年舞蹈的新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