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80年仍无和平条约:日俄关系走向何方?
发布时间:2025-08-29 13:48:34 浏览量:1
《每日新闻》报道,日本对俄罗斯的制裁已导致被莫斯科列为“不友好国家”。
东京根本无法承受与俄罗斯彻底断交的后果。对于日本来说,持续讨论俄罗斯天然气进口和渔业等重要议题至关重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80年,尽管经历了漫长的和平时期,俄日关系依然未能实现真正的正常化。
在乌克兰冲突持续的当下,日本应采取怎样的策略?目前,日本外交官的选择颇具争议。
1956年,苏日双方签署《苏日宣言》,战后两国恢复了外交关系。这份联合文件结束了两国的战争状态,但未提及将南千岛群岛(即日本所谓“北方领土”)归还日本的问题。
这些岛屿在1945年日苏战争中被苏联占领。那时,日本急切希望加入联合国,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获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苏联的支持。
当务之急是恢复外交关系,让在日本战败后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等地的日本战俘得以回国。苏联方面也希望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局势,非常重视改善对日关系。
悬而未决的领土问题,成为两国互信提升的主要障碍。
1956年《苏日联合宣言》规定,在签订和平条约后,将四个岛屿中的两个(齿舞群岛和色丹岛)归还日本。然而,冷战影响下,关于争议领土归属的谈判迄今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两国在南千岛群岛归属问题上的立场存在根本分歧。日本坚持所有四个岛屿都应归还,而苏联仅同意归还其中两个。
日本民众普遍支持政府立场,因此政府一直寻求能够收回全部岛屿的方案。
冷战结束后,谈判一度取得进展。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陷入困境,日本有机会向新生的俄罗斯提供急需的援助。
日方提出多种解决方案,但始终未能取得突破。日本政府也没有通过与俄方反复磋商、循序渐进地推动问题解决。相反,日方试图以自上而下的方式一举解决问题。
1998年,桥本龙太郎政府试图与当时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直接谈判,提出承认四个岛屿属于日本但不设归还期限。
然而,这种未经充分磋商、急于求成的做法,遭到俄方内部强烈抵制,问题陷入僵局。
2019年,时任首相安倍晋三试图凭借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私交推进领土谈判,他甚至同意只归还其中两个岛屿。然而,这些努力最终也未取得成功。
日本没有充分理解南千岛群岛对苏联和俄罗斯的重要意义。一位参与谈判的日本外交官指出:“俄罗斯永远不会放弃北方领土,这对它来说是不自然的。
纵观俄罗斯历史,自沙皇时代起,边界土地都是通过各种方式获得,而不是轻易放弃。”
误判苏联和俄罗斯领土扩张意图的不止日本。西方也曾寄望于戈尔巴乔夫提出的“与欧洲共存”政策。
苏联解体后,民主俄罗斯诞生,加入了七国集团,扩展为八国集团。当时的理念是,俄罗斯能在同一框架下共享自由和人权的重要性。
普京执政后的一系列事件,让西方国家感到担忧。2008年,格鲁吉亚与南奥塞梯爆发冲突,后者得到俄方支持。
2014年,克里米亚通过未被西方承认的公投归入俄罗斯。2022年,乌克兰冲突爆发。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曾明确表示:“今天的乌克兰或许就是明天的东亚。”他随即对俄罗斯实施制裁。此后,日本更加重视与七国集团(G7)的合作,担心中国未来也可能以武力改变现状。
今年1月,形势发生变化。特朗普再次成为美国总统,并开始调解乌克兰停火,但进展混乱。白宫的行动和表态显示,他更倾向于大国之间直接达成协议,而不太重视合法性与公平原则。
对俄罗斯的制裁令日本被宣布为“不友好国家”,政府间互动渠道关闭。随着时间推移,恢复对话的机会越来越少。
以往包括前岛民在内的日本居民可以访问北方领土,免签交流项目也已暂停。领土问题的前景依然非常渺茫。
尽管如此,俄罗斯始终是日本的邻国,日本无法承受与其断绝关系的代价。
虽然法治和人权等价值观至关重要,但与俄罗斯建立能够讨论天然气进口、渔业等关键问题的关系,对日本来说十分必要。
美国、中国和俄罗斯是世界三大强国,拥有足够实力无视国际规范。而日本则必须与小国合作,致力于恢复基于公认准则和规则的国际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