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大舞台:聚民力汇众智 方寸舞台书写基层治理新答卷
发布时间:2025-08-29 15:03:44 浏览量:1
8月21日14时30分,长沙地铁6号线湘雅医院站2号口涌出几十名演员,顶着太阳,沿芙蓉路步行400米,来到CFC富兴时代广场中央的“东风大舞台”。
(首场 “讴歌新时代 一起向未来” 主题活动吸引200余人参与。)
在舞台幕后,身着红的、蓝的、绿的演出服的演出人员在38度的高温室外来回穿梭,汗水已经浸透了演员们的服装,却无一人退场。
“第13场演出马上开始,宣传片《掌心握着家》首映。”东风路精英路社区宣传专干黄子益一边核对流程,一边抹去额头的汗。舞台左侧,开福区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摆开义诊台,量血压、发资料;观众区里,82岁的“中国好人”邓学东与国防科技大学某研究院原政委郝建军相视而笑:“熬过来了,‘东风大舞台’人气越来越旺。”
01
“众人拾柴” 燃火种:31万元爱心款点亮东风大舞台筹建路
“45天就能把舞台建起来,靠的全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劲头!” 回忆起东风大舞台的筹建历程,东风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陈思含至今印象深刻。今年4月的一个下午,舞台筹建工作正因资金、场地等问题陷入僵局,82岁的老党员邓学东与64岁的党员郝建军,带着22万元捐款主动找上门,一句 “这钱要花在让老百姓开心的地方”,为筹建工作注入了关键 “火种”。两位老人想法一拍即合,东风大舞台的建设自此正式破土动工。
筹建初期,项目没有政府立项资金,全凭各方力量 “搭把手”:“中国好人” 邓学东带头捐款后,更多爱心人士陆续加入——李健捐5万元、苏立雄捐1万元、张明香捐1万元、王夏卉捐1万元、沈更生捐1万元…… 在 “东风大舞台” 的记账本上,爱心名字越列越长,募集款项也随之不断增加,最终汇聚成31万元的筹建资金;企业主动伸援手,CFC富兴时代广场商圈免费腾出核心场地,湖南泽和演绎公司扛起前八场演出的灯光音响保障,直播公司负责人李健更是从第一场起就带着团队常驻,助力活动传播;街道层面也全力配合,城管、安保、电力等部门迅速跟进,做好场地协调、秩序维护、电力保障等后勤工作,形成 “人人出力、事事尽心” 的筹建氛围。
首场演出当天,总策划邓学东站在崭新的舞台上,向台下观众动情说道:“这个舞台从来不是某一个人的,而是大家共同的家——你捐点设备,我出个节目,你搭把手,我添份力,‘东风大舞台’才能真正‘活’起来!”
(各式各样的文艺节目。)
02
“三人联签” 明账目:透明管理守住公益初心
富兴广场一楼,东风大舞台简陋的办公室墙上贴着制度和活动照片。邓学东指着身边60多岁的中年人说:“这是沈更生,我最信任的助手,负责整个项目的执行。”
沈更生翻开笔记本,上面记录着:设备坚持“能租不买”,泽和公司按设备使用场次计费;今年募捐加政府补贴共55万元,用于全年活动略有盈余……
为使专款专用,东风大舞台所有支出都会由邓学东、东风大舞台法人代表谢立纯、主席沈更生三人联签,并且每季度公示。
“不是你的钱就真的拿不得,拿了就要负法律责任”,郝建军笑着对身边的几个人说。
(每场活动都吸引来众多市民观看。)
03
“1234” 解难题:舞台变治理平台,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
在“东风大舞台”上,不仅有各类精彩的表演,满足广大居民的文化精神需求,更是一个基层治理的 “联动中枢”。
据悉,开福区将其纳入基层治理试点,逐渐形成“1234”工作法:
1个全覆盖——计划在全区设立5个移动子舞台,把法治情景剧送进小区;
2轮驱动——二百多个专业艺术团体与8000名群众演员同创节目;
3类融合——东风大舞台与市内上十家高校艺术系联手,打造艺术生实习基地,让原创节目经得起老百姓的考验;
4项保障——每场演出设“民情联络站”,已收集并办结居民诉求100余件,办结率约95%;
“以前喊三遍没人开会,现在看场戏就把楼道灯修好了。”居民汪灵说。
(“中国好人”邓学东带来的微党课《信仰的力量》。图片均为星辰全媒体记者 张奇涛/摄)
04
“从陌到睦” 聚人心:方寸舞台铺就 “熟人社区” 回归路
7月25日,《开口就唱共产党》的旋律在东风大舞台悠扬响起,台下500多名观众不约而同起身合唱,熟悉的曲调里满是邻里间的温情。演出间隙,居民李女士主动拉住曾因琐事争吵的邻居,笑着发出邀约:“咱们一起组个合唱团吧,以后常聚着排练!”
这样的暖心场景,在东风大舞台已成常态。依托舞台衍生的 “好人工作室”,37位道德模范入驻其中,用榜样力量带动邻里互助;“艺术联盟” 通过 “老带新” 模式,培育出12支基层文艺队,让居民在共同排练、演出中拉近距离;每周一次的民情联络站更成了 “认亲台”,大家不再是 “3栋502住户” 的模糊称呼,而是变成了 “绣湘绣的周姐”“爱唱戏的老罗头”,彼此的牵挂多了起来。
如今,网格微信群里,谁家需要帮忙、谁家有急事,一句招呼便能引来邻里响应;楼道里遇见,不再是点头而过,而是能停下聊聊家常、问问近况。从 “陌邻” 到 “睦邻”,东风大舞台正让社区一步步从 “陌生人社会” 走向 “熟人社区”,更实现了基层治理从 “单向管理” 到 “多元共治” 的深刻转身。
05
数据见证实效:13场活动聚4000居民 带动商圈客流升12.7%
自5月16日正式揭幕以来,东风大舞台的 “活力指数” 持续攀升:截至目前,已累计举办各类文化、服务活动13场,吸引周边居民参与超4000人次,平均每场活动都有300余名居民到场,成为社区里人气十足的 “文化地标” 与 “民生阵地”。
这份热闹不仅暖了社区,更带活了周边商圈。据第三方平台监测数据显示,受东风大舞台活动引流带动,其周边商圈客流较去年同期上升12.7%,综合消费额突破100万元,实现 “文化聚人气、人气促消费” 的良性循环。与此同时,舞台还激活了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累计新增志愿服务时长3000小时,越来越多居民从 “台下观众” 变身 “治理参与者”。
“东风大舞台的模式能不能复制推广?” 面对这一关注,舞台执行导演沈更生给出了坦率回答:“核心关键在两点,一是‘人’,二是‘制度’。只要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把方向、群众主体当主角、市场参与添活力、制度保障固根基,就能在更多地方打造出第二个、第三个‘东风大舞台’,让基层治理的‘文化密码’持续释放效能。”
话东风.记者手记
以文化人润心田,搭建为民服务“幸福场景”。这是开福区委书记罗玉环心中的愿景。
融文化于场景,使“陌生人”变为“熟人”。
融文化于服务,使“被服务”变为“共治理”。
用“家门口的舞台”——小广场、架空层、口袋公园,把居民从“观众”转变为“演员”。开福区“东风大舞台”220支文艺队、8000名队员就是例证:一起唱一起跳,网格长、楼栋长自然浮现,自治骨干从“群众”里长出来。
一句话:让文化先“聚人气”,再“立规矩”,最后“育骨干”,社区自治就活了。
来源│星辰在线
编辑│诸泠秀
一审│胡云红
二审│姚雨含
三审│苏天添
出品│开福区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丨2477824875@qq.com
点击分享告诉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