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阵容重现南京大屠杀的血与泪,舞剧《记忆深处》国际版在京首演
发布时间:2025-08-31 18:27:47 浏览量:5
大幕一次次落下,剧场里没有人欢呼,甚至没有人大声鼓掌——观众肃穆地捧着手里的蜡烛灯,抽泣声中,眼泪滑下面庞;台上的演员也深深凝望着观众,把蜡烛灯放在台前,星星点点的光亮在剧场里闪烁。
8月30日、31日,由著名编导佟睿睿执导的舞剧《记忆深处》国际版在天桥艺术中心迎来全球首演,中、美、德、日等多国舞蹈家带观众一起,回到1937年战火中的南京,叩问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暴行。
台前:外籍演员重现历史人物
2017年,佟睿睿以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发掘被西方主流社会遗忘的南京大屠杀为题材,推出了舞剧《记忆深处》,舞剧从张纯如的视角切入,串联起惨案亲历者德国人拉贝、美国人魏特琳、日本兵东史郎以及幸存者李秀英的回忆。当年,佟睿睿就有个愿望,“如果有一天,外籍演员能出演拉贝、魏特琳、东史郎就好了。”
今年,佟睿睿终于如愿。德国舞者马克西米利安·鲁普饰演约翰·拉贝,希望将南京的平民护在自己这个白皮肤商人的羽翼之下,却因力所不能及而悲痛万分;美国舞者凯西·诺科米斯饰演明妮·魏特琳,面对被侵略者侵犯的女性,她唯有绝望地祈祷;日本舞者富冈櫂饰演东史郎,这位青年士兵在战争中泯灭良知,战后幡然悔悟希望洗去手上的鲜血,时刻忏悔并保持谦卑。
“ 国际版与以往版本最大的区别是,其他国籍的演员可以为这个作品加入不同的情绪表达,毕竟对于南京大屠杀,他们的感知与中国演员不同,这也是中国演员难以替代的。”佟睿睿说,当她看到作为芭蕾舞演员的马克西米利安·鲁普,改变了他以往出演王子的表演方式,做出拉贝这一角色的主题动作,大张手臂护住南京平民,她十分感动。
“当真实的外籍舞者在舞台上用肢体语言塑造出人物,这个人物的质感会变得更加生动和鲜活。”佟睿睿说,更重要的是,不同国籍舞者的参与,也能体现对和平的共同祈愿。
幕后:国际友人触摸真实历史
为了让外籍演员更深入体会剧中内容,排练阶段,主创主演带他们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师范大学内的原金陵女子大学旧址等地,触摸历史中的真实印迹。
“南京大屠杀带给他们的震惊是巨大的,在他们的知识范围里同样鲜有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叙述。”佟睿睿说,在排练中他们知道了张纯如是如何顶着巨大的压力发掘历史真相,也了解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罪行,以及当时国际救援力量给南京平民的帮助。
在魏特琳的铜像前,饰演这一角色的舞者凯西忍不住伸手,想拭去铜像脸上的泪水。“我是这部舞剧中第一个扮演魏特琳的美国人,我觉得自己责任重大。魏特琳让我看到人性的光辉,她本可以选择保全自己,但她选择救助别人。”凯西说,出演《记忆深处》让她重新审视历史,“希望我们能吸取教训,确保悲剧不再发生。”
饰演日本兵东史郎的是日英混血的演员富冈櫂,排练期间,他参观了位于南京的慰安所旧址。参观后,一向活泼的富冈櫂沉默了一路,始终没有说话。“加入这部舞剧之前,我没有意识到它背后有那么沉重的历史,但我很幸运,我有机会知道了很多人一辈子都不会知道的事,它让我有机会面对历史,反思当下。”首演之前,富冈櫂说道。
“《记忆深处》国际版的排演超出了我一开始预想的意义。”佟睿睿说,不同国籍的演员能在一起真诚地交流,了解彼此的艺术表达和历史表达,“我相信他们能真正走进历史,走进二战期间中国最惨烈的那一页历史,了解他们饰演的角色为什么被中国人铭记,再延续友爱。”
未来:走向世界舞台祈愿和平
《记忆深处》的谢幕从来与众不同,当南京大屠杀的苦难以高度意象化的手法呈现在舞台上,观众难以抑制自己的感情,唯有捧起手中的蜡烛灯,在星火中铭记历史。
南京大屠杀是佟睿睿创作生涯中一个难以跨过的重要题材,2005年,佟睿睿推出她艺术生涯中的第一部大型舞剧《南京1937》,就以此为题材。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她凭自己的一腔热血,坚持要在舞剧舞台书写历史记忆。12年后,她推出了《记忆深处》,尽管在编导中她尽力克制情感的挥洒,精准拿捏舞台上表演的分寸,沉重的题材还是让主创极度内耗。谢幕时,舞台背后的大屏幕上持续滚动播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名单,并标记出在世者的姓名,一年年过去,在世的幸存者数字逐渐变少,每每这时,观众都泣不成声。
《记忆深处》刚首演那几年,每次谢幕后演员们都痛苦得无心庆祝演出成功,连合影都提不起兴趣。“过了一两年我才开始尝试说,谢幕后我们无论如何要合个影,因为我想这部作品的意义不仅是让人铭记历史,也让人意识到,走出剧场的我们要珍惜现在,珍惜和平,要好好地生活。”
今年11月,《记忆深处》国际版将前往法国,这是法兰西喜歌剧院艺术委员会第一次全票通过中国当代舞剧作品在法国登台。“西方的主流语境里,表现第二次世界大战西方主战场的作品很多,在国际舞台上表现东方战场的作品是缺失的,我希望《记忆深处》能在国际舞台上传递反法西斯的力量,也让更多观众知道——记住黑暗,是为了看到光明。”佟睿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