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丁玲写杂文批评延安男女不平等,贺龙大怒:跳舞值得这样挖苦?
发布时间:2025-08-31 20:33:08 浏览量:2
贺龙非常热爱部队文艺,非常关心文艺工作者,可以说,他是“文”“武”结合得最好的我党高级领导人之一。贺龙认为,文艺要根据战争的需要去创作和演出,内容必须健康,方向必须正确,才能起到鼓舞斗志、宣传群众的作用,对于那些情调软绵绵的作品,或政治方向有错误的作品,他几次雷霆大发,严厉批评。今天帝哥就来说说贺龙在延安时期严格把握文艺方向的一些故事。
1942年初,延安出现了一些攻击党的干部和丑化工农兵的作品,产生了离心离德、涣散人心的恶劣影响。特别是王实味的《野百合花》,政治方向有明显错误,他把延安某些机关在节假日组织的文艺晚会,说成是“歌啭玉堂春,舞回金莲步的升平景象”;他把干部待遇上的一些区别,说成是“衣分三色,食分五等”……
贺龙看了《野百合花》后,拍案怒吼:“我们的部队在前方打仗,流血牺牲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你们却在延安吃饱了写鬼文章,骂党,骂工农兵。再这样搞下去,我就要班师回朝了!”
后来贺龙直接向毛泽东反映了他对《野百合花》的愤慨。5月28日,毛泽东在中央学习组会议上作报告时,对贺龙的文艺批评意见作了充分肯定,他说:“有些同志对一些事不满意,提出一些意见,这些问题的提出都是对的。提出这些问题证明什么,证明我们的同志不愧为一个革命战士。虽然我的文化水平低,但是我们的政治嗅觉相当灵敏,什么风不好,我们一嗅就嗅出来了。”
1942年3月21日,延安青年艺术剧院排了一组小戏《延安生活素描》,这个戏共由10个小型剧本组成。当天晚上,贺龙应邀观看,但他越看越觉得不对劲,原来这10个剧本都是写延安阴暗面的,是当时“灰色”文艺思潮的产物。
比如剧本《多情的诗人》,写一个很有文采的女大学生到延安后,与一位长征老干部谈恋爱,恋爱期间,老干部只问她同不同意结婚,别的不闻不问。新婚之夜,老干部只想睡觉;而女大学生却坐在窗前,欣赏皎洁的明月,赞叹“月光真美”。最后老干部不耐烦说:“美什么呀,像个烧饼;睡觉,睡觉!”
贺龙对老干部是充满感情的,他认为老干部虽然古板、枯燥,但他们有着革命者最重要的优点,如政治上坚定、执行工作认真等等。贺龙曾在一次谈话时说:“一个革命军人,活到40岁以上是不容易的,因为他已经历了不知多少次的战争,有的身体上已经受了十几次的伤……老干部大都是非常能吃苦的。”
当《延安生活素描》演到一半时,贺龙实在忍受不了了,他生气地问导演该剧的延安青年艺术剧院副院长吴雪:“你到底想干什么?”后来吴雪在贺龙的教育下,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言时作了自我批评。
1942年3月9日,作家丁玲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杂文《“三八”节有感》。这篇文章的背景是当时延安有两名妇女正面临离婚的厄运,使丁玲激发出了“为妇女同志鸣不平的情绪”。丁玲虽然肯定延安的妇女比中国其他地方的妇女幸福,但是又指出她们仍然没有在性别上“取得平等”的地位,遭受了“无声的压迫”,她还在文章中写道:“有着保姆的女同志,每一个星期可以有一天最卫生的交谊舞。”
《“三八”节有感》发表以后,在延安引起了轩然大波,贺龙看了以后也十分生气,他专门找到丁玲说:“丁玲,你是我的老乡啊,你怎么写出这样的文章?跳舞有什么妨碍?值得这样挖苦?”
丁玲听了贺龙的话后,也意识到自己的文章过于偏激了。第二天,丁玲主动上门拜会贺龙,一则感谢贺龙对她的批评,二则解释一些误会,三则想再听听批评意见,她诚恳地对贺龙说:“贺老总,我们是不打不相识,我今天特地来听你的意见了。”
贺龙听后爽快地说:“没有了,之前已经提完了。劳你大知识分子登门来看我,我哪天要回拜哟!”
第三天,贺龙果然来回访丁玲,还在她家里吃了顿饭,两人谈得十分融洽。这充分体现了贺龙是非分明的政治品格,他认为错的,就提出批评;对于好的,则热情支持,诚心帮助作家找到正确的方向。几十年后,丁玲深情地回忆说:“我们之间的这种无私无间的同志关系,我是永远深深放在心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