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歌手舌癌术后站上舞台,舌部锻炼有助恢复
发布时间:2025-09-01 00:00:36 浏览量:3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虞晔)日前,曾发视频自曝确诊舌癌的歌手张咪,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回归舞台的视频。“舌癌术后第287天,我终于又站上了舞台。没有歌词,只有旋律……但每一个音,都是我对生命的再次告白。”
早在2024年11月,张咪就发视频透露,自己确诊舌癌。这是她继2019年确诊扁桃体癌、口咽癌晚期后,第三次确诊癌症。同年11月26日,张咪在个人社交账号发视频向大家报平安,声称6个小时的手术很顺利。不过,她也表示,自己将与挚爱的歌唱事业永别。今年3月7日,张咪又在社交平台发视频称其恢复得不错,“现在可以说话了”。
张咪回归舞台视频截图
8月31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放化疗科主任医师陈锦飞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舌癌属于相对少见的恶性肿瘤,全球年发病率约为每10万人中1~2例,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25%~40%。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2~3倍,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高发,但近年年轻患者比例有所上升。”
舌癌一般指发生在舌前2/3舌体的恶性肿瘤,多发生于舌缘,其次为舌尖、舌背及舌腹,是较为凶险的口腔癌,恶性程度较高、生长快、浸润性较强,常波及舌肌,致吞咽、发音、进食困难。晚期舌癌可蔓延至口底及下颌骨,使全舌固定,部分晚期舌癌患者伴有扩散至半侧头面部的剧烈疼痛。
舌癌发病与多因素相关,包括长期吸烟饮酒、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口腔卫生差、家族遗传及持续口腔刺激等。陈锦飞表示,烟酒中的有害成分会持续刺激舌黏膜,诱发细胞异常增殖;高危型HPV(尤其是HPV16型)感染可导致口腔黏膜细胞改变;口腔清洁不足会引发细菌滋生,进而产生亚硝胺等致癌物质;牙结石、残留牙根或牙冠长期摩擦舌体易引发慢性溃疡;频繁咀嚼槟榔、摄入过烫食物等生活习惯,也会造成舌黏膜反复损伤;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遗传的抑癌基因突变(如p53抑制基因异常),会增加舌癌发生风险。
目前,舌癌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早期舌癌癌变范围小,通过手术即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由于保留了更多的健康组织,对进食、吞咽及发音的影响较小。晚期舌癌因为癌变范围较大,舌部缺损可能达到1/2或更多,需要通过手术+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式。
陈锦飞指出,术后恢复良好的患者通常可在1~2周后逐步尝试软性食物,并开始语言功能训练。日常可进行以下舌部锻炼:缓慢将舌头伸出至最大幅度后收回,重复拉伸动作;灵活控制舌头完成左右、上下摆动及卷曲等动作;将舌头紧贴上颚或下颚施力按压后放松,重复按压练习;舌尖前伸配合吸吮动作后收回,重复吸吮训练;发音练习时重点强化舌部参与的音节(如“l”“n”“r”),通过清晰发音促进舌肌功能恢复。大部份患者通过针对性训练,能实现不同程度的言语功能恢复。
“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避免用力过猛,更需要耐心和坚持,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避免盲目操作造成不利影响。”陈锦飞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