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驾闪耀欧洲舞台,2025慕尼黑车展见证双子星破局之路
发布时间:2025-09-01 15:38:57 浏览量:1
别再以为燃油车和智能驾驶无缘了!在即将开幕的2025德国慕尼黑车展上,大众干了件让整个欧洲车圈震动的事,它居然把两款重磅燃油车的智驾系统,全部交给了中国技术公司!
一款是一汽-大众全新揽境,用的是大疆旗下卓驭科技;另一款是奥迪A5L,搭载华为乾崑高阶智驾。一个走轻硬件、强算法路线,一个走高算力、全场景路线,但目标一致,让燃油车也真正聪明起来。
这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欧洲燃油车智能化困局,正在被中国方案破解。
你也许想问,欧洲不是汽车工业的发源地吗,怎么还需要中国技术来救场?
事实是,欧洲燃油车在智驾这条路上,走得非常吃力。受限于老旧的电子电气架构,以及严苛的散热要求,它们一直很难像电动车那样顺畅搭载高阶智驾系统。尤其是算力一上来,域控散热根本扛不住,智能化进程被一拖再拖。
说白了,不是欧洲不想做,是实在不好做。
但中国公司这次却拿出了两套完全不同的解题思路。
卓驭为揽境提供的IQ.Pilot,主打“端到端+惯导双目™+OCC”,不依赖高精地图,靠仿生视觉+大模型实现高速领航和城区辅助。它的双目摄像头像人眼一样实时感知三维世界,配合OCC算法,连阴影、异形障碍、雨雪低光照都能应对。
更关键的是,它不靠堆激光雷达这种成本高的硬件来实现高阶功能,而是靠算法迭代和视觉强化控制成本——这正是燃油车最需要的“性价比智驾”。
再看奥迪A5L选择的华为乾崑。和卓驭的“减法”不同,华为走的依然是高算力+全场景覆盖。城市 NOA、跨楼层记忆泊车,这些本就对算力和传感器要求极高的功能,乾崑能把体验打磨到位,证明了它在技术厚度和落地规模上的优势。
一个主打轻量泛化,一个主打全能覆盖,大众这次同时选择了两家中国供应商,很明显是在试探两种不同路线的未来可能性。
当然,这不是偶然。中国智驾企业这几年在算法研发、大模型落地、复杂场景训练和大规模量产中积累的经验,恰恰是欧洲最缺的。而卓驭甚至已经拿下大众 A-SPICE CL2 认证,相当于拿到了德系供应链的“免检通行证”,这不是一般供应商能做到的。
所以我说,这次IAA车展,中国智驾企业不是在秀肌肉,而是在重新定义燃油车智能化的游戏规则。从2018年与大众在沃尔夫斯堡合作开始,到将在慕尼黑车展的全面登台,卓驭这类企业的出海已不再是技术跟随,而是标准输出。它们正在用实打实的系统能力和量产案例告诉全世界,燃油车的智能天花板,该由中国技术来顶破。
这也让我们看清一个趋势,未来没有油电之分,只有智驾强弱的区别。
大众选卓驭,奥迪选华为,说明中国智驾不是只有一个玩家能打,而是一个生态、多种路径、全面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