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燕舞高原啼欢歌——记伊犁边境管理支队洪纳海边境派出所民警哈尔丽哈西・君居马

发布时间:2025-09-01 22:53:40  浏览量:1

“来,把头稍稍往左边靠一些……对,眼睛看过来!”9月初的新疆伊犁州昭苏县,山中牧区已透着寒意,伊犁边境管理支队洪纳海边境派出所户籍女警哈尔丽哈西・君居马的声音却像暖阳,轻柔地引导着残疾孩子配合身份证拍摄。

“哈尔丽哈西”在哈萨克语里是“燕子”的意思。正如这灵动的名字,她就像一只勤劳的燕子,坚守在小小的户籍窗口前,把温暖的笑容、热情的服务,一点点送到辖区群众的心坎上。

在近400人的昭苏边境管理大队中,哈尔丽哈西是唯一的女警。昭苏县地处高原,是伊犁州直唯一的五类艰苦地区县,距离伊犁州首府伊宁市近300公里,山路崎岖,气候严寒。历史上很少有女警分配到此,即使有,也都在上级惠警政策的关照下调去条件更好的单位。十年间,领导曾多次提出将她调往离市区更近的派出所,却都被她婉言谢绝。“这里的群众我熟,他们也需要我,我舍不得走。”她总是这样轻描淡写地解释,却把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深深埋进了每一个坚守的日子里。

从十年前刚接手户籍工作时,她就发现,这方寸窗口虽没有惊心动魄的警情,却连着家家户户的生计——新生儿落户、老人办证、群众补录户籍,每一件都关乎民生冷暖。为此,她总结出“三个一”工作法:以一个真诚的微笑迎接群众,用一次性说明消除疑问,凭一丝不苟的严谨办好每件事。

虽然有些问题涉及的业务不是派出所管辖的,但哈尔丽哈西总是耐心倾听、热心答疑。有时,一些办事群众难免产生误解、闹情绪,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她总是微笑着解释,一条政策规定她通常要讲好几遍甚至十几遍,苦口婆心地反复解释。

户籍室里总贴着她手写的材料清单,红笔圈出的“身份证、户口本、村证明”格外醒目。遇到眼花的老人,她会把流程逐条写在便签纸上;碰到听不懂政策的乡亲,她就举例子、说家常,把“户口迁入”“底卡查询”这些专业术语,变成“咱们一起办”的贴心话。

同事们常说:“燕子姐对群众的细心,是刻在骨子里的。”有次一位老人来咨询孙女身份证过期事宜,闲谈中提及孩子患有脑瘫,哈尔丽哈西当即放下手头工作,和同事带着设备赶往老人家中。拍摄时孩子身体不稳,她轻轻取下孩子的帽子,一点点整理衣领,还自掏腰包垫付了办证费用。“山区群众来一趟不容易,能多帮一点是一点。”她总这样说。

在哈尔丽哈西的工作日记里,记满了群众的“小事”,可每一件在她心里都是“大事”。今年2月,哈尔丽哈西了解到辖区群众鲁爷爷因身份证年龄登记错误,无法享受低保,让本来就困难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此后半个月,她利用午休和下班时间,往返于民政局、档案馆和鲁爷爷原户籍地派出所,在堆积如山的档案里翻找线索。有时为了一份佐证材料,她要打十几个电话核实;遇到档案模糊的情况,就逐页比对字迹。终于,她补齐了所有证明,成功为鲁爷爷更正了年龄。当把新身份证送到老人手中时,鲁爷爷红着眼眶说:“你比我闺女还贴心!”

今年3月,辖区群众库某前来求助,称自己的父亲七八年前买了房却没办不动产证,如今办证要缴1万余元契税,这笔钱对老人来说不是小数。哈尔丽哈西立刻行动,跑遍乡镇政府、不动产登记中心和村委会,反复沟通政策细节,最终为老人争取到优惠,省下8000多元。4月1日,库某带着“为民办事神速尽心尽力尽责”的锦旗来到派出所,紧紧握着她的手说:“您帮我们家解决了大难题呀!”

十年间,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为新生儿紧急送户口簿办理入院,帮四川群众补办户口簿寄回老家,为10位无户籍人员补录信息,查找600余次户籍底卡帮群众解困……她的脚步,踏遍了洪纳海镇的山区牧场;她的微笑,温暖了上万名辖区群众的心。

洪纳海镇居住着15个民族,而哈尔丽哈西正是一名精通国家通用语言和哈萨克语、俄语、维吾尔语、柯尔克孜语的“多语者”,这成了她服务多民族群众的“金钥匙”。面对前来办事的外籍人员或俄罗斯族群众,她能熟练地用俄语交流;转头接待哈萨克族老人时,她又切换成家乡话,亲切得像家人。

有次一位维吾尔族大爷来办身份证,因不会说汉语,比划了半天也没说清需求。哈尔丽哈西用维吾尔语耐心询问,才知道大爷是替瘫痪在床的老伴办证。她当即带着设备上门,帮老人采集照片、录指纹,还细心教大爷怎么查询办证进度。大爷拉着她的衣袖,非要宰羊招待她。

这样的“双向奔赴”,在她的工作中很常见。牧民努某家的孩子丢了身份证,无法办医保,她翻山越岭上门服务;老人拿到新身份证后,煮好热腾腾的哈萨克族稀饭挽留她;她垫付的办证费用,群众总想着尽快还上,有时还会捎来自家种的蔬菜……“看到他们,就像看到家人。”哈尔丽哈西说,每次听到群众的感谢,都觉得所有辛苦都值了。

如今,哈尔丽哈西已经在户籍窗口度过了十个春秋,接待群众超两万人次,办理身份证、户口业务数千件,却保持着“零投诉”的纪录。今年3月,她作为昭苏县优秀妇女代表受到表彰,可她依旧保持着初心:“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群众满意,比啥都重要。”

“只要群众需要,我就会一直在这里。”哈尔丽哈西说。她用十年坚守,在方寸窗口间谱写了一曲为民暖曲;用真诚与热爱,在各族群众心中架起了一座连心桥。她的故事,还在昭苏的山川草原间继续,像一只不知疲倦的燕子,用温暖与坚守,呵护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