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歌舞《族迹·石月亮》精彩亮相云南省第十八届新剧(节)目展演

发布时间:2025-09-02 21:57:16  浏览量:2

当高黎贡山的流云与怒江的怒涛在峡谷间交织辉映,傈僳族儿女千年积淀的文明基因,正循着艺术的脉络转化为可感可触的鲜活呈现.......

9月1日晚,由怒江州民族文化工作团历时一年零八个月精心创排的大型歌舞《族迹·石月亮》在云南艺术学院实验剧场上演,精彩亮相云南省第十八届新剧(节)目展演。19点30分,演出拉开序幕。伴着古朴悠扬的摆时声,舞台光影缓缓铺开,演员们身着传统的民族服饰,循着摆时、期奔、优叶、刮克等傈僳族音乐节奏,或轻盈旋跃,或刚劲踏地,举手投足间复刻着傈僳族先民生产劳作的生活状态,瞬间把观众带入了千年民族故事的叙事中。

该歌舞以傈僳族波澜壮阔的历史为主线,由“走回家”“爱如山”“石月亮”三个篇章构成。在浓缩的舞台时空中,以艺术化的叙事,将一个古老坚韧、刚毅勇敢的民族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迁徙历程和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生动呈现给观众,充分诠释了傈僳族人民历经磨难却始终挺直脊梁永远向前的民族精神。

在怒江流域的历史长卷中,傈僳族文明恰似绝壁间的古道,虽历经蜿蜒曲折,却始终以坚韧之姿绵延至今。《族迹·石月亮》以“走回家”为叙事线索唤醒集体记忆,用舞蹈语汇铺展迁徙历程中的风雨沧桑;以“爱如山”为情感锚点,借和声织体传递守护家园的精神力量;以“石月亮”为信仰图腾,凭光影艺术勾勒民族心灵的深邃图景。整部歌舞的三幕篇章犹如三枚镌刻时光的文化印记,在时空交错中铺展傈僳族勇毅前行的发展史诗:鼓点的节奏里,能听见先民翻山越岭的足音;旋律的起伏中,可触摸当代儿女奔赴未来的憧憬。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湛的艺术表达,为怒江文化事业书写崭新篇章。更相信这支由热爱与匠心凝聚的文艺团队,将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征程上持续深耕,让民族文化的时代强音在更广阔的天地间久久回响。

值得一提的是,为精准提炼傈僳族文化的精神内核,该歌舞在筹备阶段便启动深度采风:主创团队徒步深入怒江流域的崇山峻岭,踏访古村落的石板路,叩访非遗传承人的火塘边,系统梳理“摆时”山歌的韵律密码与傈僳古舞的肢体语言,实地体悟民族迁徙史诗中“石月亮”图腾所承载的精神重量,为创作筑牢文化根基。创排过程中,演职人员更是以匠人之心雕琢每处细节:舞者在模拟溜索场景的训练中,让肢体语言兼具原始张力与现代美感;歌者经千百次练习,精准捕捉“笛哩图”唱腔中独有的苍凉与悠远。传统“摆时”山歌与现代编曲形成复调共鸣,傈僳族传统舞步与当代舞台美学达成创造性融合——这既是对民族文化根脉的守护与弘扬,亦是向艺术新境的执着攀登。

“演出气势磅礴,非常震撼!”观众观演后难掩激动地说道:“我深深感受到了傈僳族坚韧、积极向上的精神,也看到了整个民族历史发展的变迁,这种努力向上的力量特别感染人。”

“我们耗时近一年零八个月,反复修改提升、调整打磨,才形成最终版本。”怒江州民族文化工作团团长孔军表示,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外界更深入地了解怒江民族文化,进一步打响“秘境怒江·户外天堂”旅游品牌。

据悉,傈僳族大型歌舞《族迹·石月亮》参加云南省第十八届新剧(节)目展演后,将于9月19日晚首次登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目前,演出已于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大麦网、猫眼、票星球、秀动等平台开票。从彩云之南到东海之滨,纵使间隔万水千山,人们血脉相连、文脉相通。期待来自怒江的“石月亮”在浦江东岸升起,照亮上海观众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