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晴热仍是湖南天气舞台主旋律

发布时间:2025-09-03 18:04:16  浏览量:1

预计今晚(3日)至5日白天

湖南大部晴热依旧,

最高气温可达38℃,

部分地区多阵性降水;

5日晚开始受冷空气影响,

省内有次小到中雨,

并伴有降温、大风天气过程。

高温黄色预警

湖南省气象台09月03日16时发布高温黄色预警:预计4日白天,全省大部分地区有35℃以上高温,其中长沙、株洲北部、湘潭、衡阳、怀化中北部局部地区将达37℃以上,请做好防范。

具体预报

今天晚上至明天白天,晴天间多云,湘北、湘东南局地有阵雨或雷阵雨;南风2~3级;最高气温34~38℃,最低气温24~27℃。

9月4日晚上至5日白天,晴天间多云,湘南局地有阵雨或雷阵雨;南风2~3级;最高气温34~38℃,最低气温24~27℃。

9月5日晚上至6日白天,多云转阴天有小到中等阵雨或雷阵雨;湘北南风转北风3~4级,其他地区南风2~3级;最高气温湘南32~36℃,其他地区29~31℃,最低气温21~25℃。

温馨提示

1.关注3日至5日高温对能源保供、农业生产、公众健康、交通运行及森林火险防控等方面的影响。

2.建议干旱区域抢抓有利天气,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并做好蓄水保水节水工作。

科普园地

今天湖南仍在发布高温预警,而小伙伴们知道吗?9月1日,在内蒙古根河,当地开始集中供暖——那么,说好的秋天呢?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大,因而入秋的步伐也不相同。关于入秋,象象就陪你来聊一聊——

入秋也有“分数线”

在日常中,我们常通过体感或是参照节气等方法进行判断。但在气象业务上,有着一套明确的标准。根据《气候季节划分》标准(GB/T 42074-2022)规定:连续5天的5日滑动平均气温小于22.0℃,则以对应的气温序列中第一个小于22.0℃的日期作为秋季起始日。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多样,因此各地入秋的时间也大不相同。一般来说,受到纬度和地形的影响,我国北方和高海拔地区入秋较早,大多在8至9月;南方则相对较迟,主要集中在9月下旬至10月。正因如此,便常常会有“立秋不等于入秋”等说法。

古人的“追秋”指南

而中国古人判断入秋,则更倚重历法和物候及与之相关的概念,比如:“四时”和“二十四节气”。

中国传统文化中将季节称为“四时”,这一概念在先秦时期便已经出现,在早期其并不与四季完全对应。到了秦汉时期,随着历法的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四时”最终逐渐演变为与四季等同的存在。古人常常将农历的七、八、九月作为“秋”。

蓝瑛(明)《红叶秋禽图》

此外,在二十四节气中,“立秋”有三候,分别是:“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和“三候寒蝉鸣”,分别代表凉风、露水与寒蝉鸣叫,这些都是秋意的信号。

南宋吴自牧所著《梦梁录》一书中,记载了宋朝用梧桐叶判断“入秋”的雅事。“立秋日,太史局委官吏于禁廷内,以梧桐树植于殿下,俟交立秋时,太史官穿秉奏曰:‘秋来。’其时梧叶应声飞落一二片,以寓报秋意。”

梁楷《秋芦飞鹜图》

这些优雅、多样,且富有情趣的判断方法,也催生出许多与“入秋”相关的经典诗词。

初秋

唐·孟浩然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初秋雨晴

宋·朱淑真

雨后风凉暑气收,庭梧叶叶报初秋。
浮云尽逐黄昏去,楼角新蟾挂玉钩。

立秋日闻蝉

宋·杨万里

老火薰人欲破头,唤秋不到得人愁。
夜来一雨将秋至,今晚蝉声始报秋。

袁江(清)《秋涉图》

秋天也有“小脾气”

不过,入秋并非线性渐变过程,季节转换时,在我们期待的舒适感之外,常有不那么受欢迎的天气现象和事件存在。

“秋燥”是入秋以后很多人会感受到的身体反应,如口鼻干燥,心烦意乱。从气象学的角度,这是由于北方的干冷气团逐渐占据主导,大气变得冷干,加上大陆冷高压盛行下沉气流,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进一步降低所致。

秋天也有一些气象风险需要警惕。譬如,秋台风就不容小觑。秋台风指每年9月至11月在西北太平洋生成的台风。根据1949年以来的气象统计数据,秋台风在生成数量上与夏台风基本持平,但登陆数量则偏少。与夏台风相比,秋台风路径偏南、威力更强,登陆区域多集中在广东、海南和福建等地。

看到这里,你对“入秋”是否已经有了一些概念呢?请大家提前关注天气变化,合理调整衣物,平稳迎接这个诗意与凉爽并存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