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机会、有朋友、还有属于自己的舞台” 一个巴拿马青年的追梦故事
发布时间:2025-09-04 06:02:15 浏览量:1
早晨喝过咖啡,26岁的巴拿马留学生阿荣前往绿茵场。阳光洒在他小麦色的皮肤上,他用流利的中文和现场的工作人员沟通——这是他在上海第5年的普通一天。从语言不通到成为穿梭于进博会、足球场、剧院和咖啡店的“上海通”,这位同济大学体育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说:“上海是我的第二故乡,它教会我成长,也给了我无数机会。”
一扇看见中国的窗:进博会
2019年,阿荣从巴拿马来到上海求学。最初,他只会简单的中文问候,但五年后的今天,他已经能熟练地用中文接受采访、当翻译,甚至还能说几句上海话。
他连续两年报名进博会志愿者,在新闻中心负责外媒接待和翻译等工作。“进博会就像一扇窗,让我看到了中国对外开放的诚意和上海的国际范儿。”他回忆道。
2024年11月6日,浙江电视台记者路毅的一封感谢信让阿荣成了新闻中心的 “名人”。当日中午,路毅不慎将身份证、驾驶证、银行卡及酒店房卡遗落在新闻中心的餐厅,直到傍晚接到酒店电话才惊觉失物遗失。而此时,阿荣已为寻找失主奔波了近5个小时。他先通过网络检索确认路毅的媒体人身份,再通过检索新闻报道寻找其所属机构,先尝试联系进博会媒体宣传组,又凭借酒店房卡辗转联系酒店前台、浙江代表团宣传组,最终完成这场跨越多个环节的“寻找接力”。路毅感慨地说:“希望今后能继续来上海参加进博会。希望能再遇到阿荣,当面向他说声谢谢。”
速度与激情:足球与音乐剧
阿荣与足球的缘分,早在巴拿马就已种下。在巴拿马,足球是一种生活方式,街头、沙滩、公园,到处都能看到踢球的人。
来到上海后,他没有放弃这份热爱。除了踢球,他还当上了足球教练。最近,他还参加了“明日之星”足球联赛,担任翻译。
除了足球,阿荣另一个热爱是音乐剧。在上海,他找到了与之共鸣的艺术氛围。“上海的音乐剧市场越来越丰富,既有《汉密尔顿》《西区故事》这样的国际大作,也有本土原创剧目。”他常去上海戏剧学院实验剧院看学生演出,比如《春之觉醒》。“演出时大家安静欣赏,结束时掌声如潮——这是一种对艺术的尊重。”
慢生活:咖啡与Citywalk
阿荣笑着说,自己是个“咖啡成瘾者”,家里有各种各样的冲泡咖啡设施,一天要喝三四杯。对他来说,咖啡是另一个链接上海与家乡的纽带——巴拿马以瑰夏咖啡闻名全球,而上海的咖啡文化则令人惊喜。“从独立咖啡馆到烘焙工坊,上海有全世界最好的咖啡场景。”
在空闲的时候,阿荣会尝试探索城市的各个角落。“上海是一座适合Citywalk的城市。”他说,“从武康路的老洋房到苏州河的夕阳,从外滩的万国建筑到浦东的摩天大楼——每一步都是风景。”他尤其喜欢北外滩,“那里有老上海的生活气息,咖啡店和书店藏在弄堂里,安静又治愈。”
阿荣说,作为一名外国人,上海最打动他的是“包容”和“安全感”。“这里没有人把你当‘外人’,只要你愿意融入,这座城市就会给你无限可能。”在上海的经历和体验丰富了他的青春,“如果我留在自己的国家,肯定体验不到这些。”他说。
“如果有机会来上海留学,不要犹豫——你绝对不会后悔。这里有机会、有朋友、有咖啡,还有属于你的舞台。”他笑着说道。
新民晚报实习生 陆忆凡 记者 马晓荔
栏目编辑:梅璎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