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必胜》何以“必胜”?80后、90后、00后三代舞蹈人热血接力
发布时间:2025-09-04 18:08:21 浏览量:1
“《正义必胜》看得我眼泪根本止不住。”“建议文艺晚会全国巡演!”9月3日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在人民大会堂上演并同步播出后,网友们热情地表达他们对晚会的喜爱。晚会中,大量舞蹈以及由舞蹈演员参与的情境戏剧表演引人泪下,广受好评,缔造这些精彩节目的主创主演团队,由一大批80后的年轻编导,90后的顶尖舞者以及00后的优秀青年舞者和在校学生组成,彰显当今舞蹈界的年轻力量。
“80后”编导传递年轻视角
“我们刘老庄,有人!”《正义必胜》晚会一经播出,展现刘老庄连事迹的情景戏剧《永远的番号》感动了无数观众。整台晚会用“剧”的理念进行架构,重现感人至深的抗战故事,在创作中,“80后”的编导贡献了他们的智慧与力量。
《永远的番号》所在的第三篇章名为《不可战胜的力量》,执行导演是北京歌剧舞剧院的“85后”编导黄云松与王圳冰。军人出身的他们觉得刘老庄连的故事是非常好的舞台题材。“担任本次晚会总导演的周莉亚、韩真情感非常细腻,她们觉得在晚会上呈现刘老庄连的故事是非常合适的契机,还能通过整台晚会的时空对话,形成感人的叙事闭环。”王圳冰说。
黄云松介绍,在创作中,他们选择用“大地的伤疤”作为切入点,“这样一个悲壮又惨烈的故事,发生在任何一片土地上,都会是一片巨大的伤疤,但我们中国人可以把它弥合起来,中国人是打不败的。”剧中,演员刘敏涛饰演的角色象征着“大地母亲”,她在被炮火炸得四散纷飞的土地上,一针一线缝合伤口,抚慰烈士的英灵。
节目中,600多名身披牛皮纸服装的演员演绎大地,他们张开手相互连接,就在阶梯状的舞台上延展出中华大地。一声炮响,演员滚动散开,在多媒体视效的默契配合下,黄土地上裂开一道道伤痕。创排时是如何想到这样的设计?王圳冰告诉记者,他的灵感来源于快递站。
创排阶段的一天,下着小雨,王圳冰走在路上,路过一个快递站,“快递小哥怕包裹受潮,就用一大片塑料纸,铺在高高低低的包裹上。”王圳冰回忆,“那片塑料纸已经有些破旧了,还有不少褶皱,我透过蒙蒙细雨从远处望过去,就像一片起起伏伏的大地。”他瞬间受到启发,回到排练场,与黄云松用了不同质地的布料反复尝试,又与晚会服装总设计阳东霖、视觉总监任冬生反复协商,最终展现了舞台上的大地形象。
“艺术要回归人民,回归生活,通过这次创排我们也深切感受到了这一点。”王圳冰与黄云松说,刘老庄连是来自历史真实的题材,要如何通过80后的视角,排出一个既尊重历史,又感动年轻观众的节目,是他们一直思考的,“既要对得起战场上的前辈,也要用年轻的一代的视角讲述,这种双向的情感流动一直在我们心里。”
“90后”顶尖演员齐上阵
在当今中国舞坛,一大批90后演员构成了舞蹈界的中坚力量。近年来在大热舞蹈作品中亮相的舞者,纷纷参与了《正义必胜》的演出,展示他们精湛的技术和细腻的演绎。
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舞者华宵一,是舞蹈爱好者心目中中国古典舞“教科书级”的人物,也曾连续两年登台央视春晚。这一次,她在《正义必胜》第四篇章中出演《乘风》中的女青年。这一节目以华北沦陷为背景,北平学生发出感慨,“华北之大,已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华宵一与同是北舞青年舞团的演员王思龙,在一方倾斜的桌椅上起舞。
“倾斜的桌椅让表演有难度,但这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如何回归当时人物的心境。”华宵一说,“这个故事离我们这代人不算远,在表演中我反复揣摩,无数次问自己,如果是我在当年我会怎么选;在当今的和平年代,我又要如何肩负起青年人的担当。”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舞者张翰在第三篇章《永远的番号》中饰演刘老庄连的一位小战士,他按下引爆器壮烈牺牲。在意象化的舞台表达中,他被演员刘敏涛饰演的大地母亲背在背上,合上了双眼。“刘老庄连的番号至今仍然存在,那是一个哪怕战士全部牺牲了,依然有全村的父老乡亲愿意送孩子加入进去,再上战场的连队。”张翰相信,只要是中国人,都会对这样的历史产生真实的情感反馈,“每一次排练我都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我只要把这份真实的情感拿出来,真真切切地展现我保家卫国的理想,展现我趴在母亲后背上的感受就好。”
为了表现战场上残酷的白刃战,张翰要被其他演员托举在空中,用“慢动作”进行舞蹈表演。“我的重心不在我自己身上,一会在这位演员你的肩膀上,一会在另一个演员的手上,或者后背上。”被托举着做舞蹈动作势必非常艰难,“同时还要做到一秒不差,如果差了一点,舞台上的几百人都没法继续进行了。”为了这段表演,张翰从今年六月初进入排练,直到演出当天整整排练了3个月。
深圳歌剧舞剧院首席舞者常宏基,因出演舞剧《咏春》被广泛熟知,文艺晚会中,他在第一篇章节目《殇》中饰演与妹妹走散的哥哥。在“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中,他看到无数同胞栽倒身边,自己也无数次在舞台上摔倒又站起。虽然舞台表演中的摔倒动作有专业的训练方法,常宏基还是难免受伤,“一次次摔倒时我内心想的是,我一定会站起来的,每一次摔在地上都是为了更好地站起来。”
那一路上,常宏基饰演的哥哥从一个小男孩成长为一个男人,面对着日寇,他发出一声怒吼,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妹妹,“当时我内心在呐喊,侵略者我不怕你们,来吧!”常宏基说,能参演《正义必胜》他十分自豪,“我感觉自己被赋予了强大的力量感,是在小人物身上感受到的力量。”
《殇》这个节目的编导之一、知名编导与舞者胡沈员,是1990年出生的“90后”,他用现代舞构架南京大屠杀的故事,没有晦涩的肢体语言,只有让人潸然泪下的真实感,“他们在枪林弹雨中相互寻找,目睹了同胞的死亡和敌人的凶残,展现出中华民族不屈的民族精神。”胡沈员说,在创排阶段,主创和演员们翻看了大量的历史资料,经常让他们情不自禁地流泪。
“只有我们哭过了,创作出的作品才能打动人。”胡沈员说,“我一直有个心愿,希望尽我们所能为祖国做出贡献。”2009年,还是学生的胡沈员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在天安门广场举办的联欢晚会,“那个时候我就在想,等我长大了会不会也接到国家的创作任务,今年我的愿望实现了。作为艺术工作者,舞台就是我们的战场,只要舞台需要我们,一定冲锋在前。”
“00后”新秀在创排中成长
在文艺晚会《正义必胜》的演员梯队中,“00后”演员在参演人员中的比例超过50%,他们大多是文艺院团的优秀年轻演员和艺术院校的学生。
与华宵一合作《乘风》的北舞青年舞团演员王思龙就是位“00后”,他是杨丽萍舞剧《孔雀》中的“男孔雀”,也出演过多部北京舞蹈学院出品的作品。此番他化身要参军的男青年,在舞台的一束追光下,背上行囊,与爱人告别。“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晚会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我都参加过,那时候我只是个群舞,现在出演角色演员是我的荣幸。”哪怕《乘风》这个作品只有几分钟,他也努力寻找山河破碎的悲伤情绪,以及中国青年顶天立地的力量感,“通过这个角色,我真切感受到什么是家国情怀。”
据了解,本次文艺晚会中,北京舞蹈学院共有378名学生参与了舞台表演,出演了序幕、五个篇章、尾声的18个节目。《殇》这一节目中妹妹的饰演者,就是2004年出生、正就读于北京舞蹈学院创意学院23级编导班的学生彭佳彤。“周莉亚、韩真两位总导演告诉我,在舞台上不能‘演’,不能预知自己的害怕,而是要根据情境给出真实的反馈。”为了代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视角,她看了《南京!南京!》《金陵十三钗》《南京照相馆》等电影,舞台上,她与舞者常宏基默契配合,一个天真小女孩的无助情绪直击观众内心。文艺晚会的第四篇章中,当知名演员宋春丽饰演的老年时期的妹妹站在舞台上与哥哥时空对话,观众都泪如雨下。
彭佳彤是一位预备党员,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国家级的大型活动,明显感觉到自己在成长,“我不仅更加细节地了解了抗战的历史,还感受到了祖国的变化。”她说,“晚会最后看到仪仗队的兵哥哥走上舞台,我热泪盈眶,只要他们身后、在祖国母亲背后,我就特别有安全感,骄傲与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记者:韩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