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以舞为笔 绘就抗战壮丽史诗 ——吉林市歌舞团献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发布时间:2025-09-04 19:03:07  浏览量:1

9月3日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演出。在这场备受瞩目的晚会中,吉林市歌舞团凭借卓越表现,成为舞台上闪耀的明星,用灵动的舞姿、炽热的情感,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岁月。

晚会中,吉林市歌舞团深度参与了晚会第二篇章《延安、延安》、第四篇章《不朽的旋律》及第五篇章《势不可挡》的排演工作。舞台上,他们是抗战历史的讲述者,用精湛的技艺和饱满的热情,将抗战时期的壮烈场景与胜利的光辉鲜活地呈现在观众眼前。集体舞段整齐划一、气势磅礴,细腻的情感处理丝丝入扣,生动勾勒出英雄人物的铮铮铁骨和深沉的家国情怀,引领观众回溯那段峥嵘岁月,深刻感悟和平的珍贵。现场,观众们沉浸其中,演出收获了响彻全场的掌声,这不仅是对吉林市歌舞团艺术水准的高度认可,更是对他们成功传递抗战精神的热烈回应。

这场震撼人心的演出背后,是演员们长达95天的艰苦付出。舞蹈队长黄涛回忆道,每天12小时的高强度训练,让大家疲惫不堪,起初练完后腿发软、脚踝肿得像馒头是常态。即便如此,团队中没人喊停,有演员腰伤复发,疼得直冒汗,简单喷药缓解不到十分钟就又回到排练场。在这样互相激励的氛围里,每位演员都憋着一股劲儿,立志要把那段历史完美呈现给观众。

为真实还原历史,演员们做了大量准备工作。舞蹈队副队长丁晓峰介绍,团里组织观看了许多历史纪录片,深入了解延安军民的精神面貌。在排练《不朽的旋律》时,他们努力带入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想象战士们开垦良田、土法造枪的艰难场景,将信念融入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导演对我们有着严格的要求,比如一个握拳的动作,要能够精准传达出愤怒、决心还是悲痛。这个过程挺磨人的,但当你真正‘信’了,跳出来就不一样了,舞台上的表演也就有了灵魂。”

演出过程中,也有许多令人动容的瞬间。舞蹈演员康南分享,在第五篇章《势不可挡》演出时,当聚光灯亮起,他看到台下白发苍苍的老兵眼中闪烁着泪光,年轻观众脸上满是震撼和激动。那一刻,他深知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他们不仅仅是在跳舞,更是肩负着使命,“我们是在替那些为抗战牺牲的先烈们讲述故事、传递精神。演出后的掌声就是观众给予我们的最高赞誉。”

而这次令人难忘的演出经历,对于演员们来说,也是一次成长与蜕变。舞蹈演员郝晓旭感慨,以前跳舞更多是出于热爱、展现自我,而这次深刻体会到了“责任”的重量。为了一个动作的精准、一个眼神的到位,他们反复打磨,有时一个细节要练习上百遍,这源于对历史的敬畏。演出结束后,内心的平静与充实让她明白,通过自己的身体和情感传递历史的感动,比任何奖项都更有意义。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这份精神已深深融入吉林市歌舞团的血脉。他们在《延安、延安》里用开垦土地的舞步、锻造铁器的身姿,诠释着“人民必胜”的根基——那是军民同心、自力更生的磅礴力量;在《不朽的旋律》中以肢体语言重现战火中的歌声与呐喊,印证“正义必胜”的信念——即使硝烟弥漫,真理与尊严终将穿透黑暗;而《势不可挡》的磅礴气势,则是对“和平必胜”的深情呼唤,舞者们用每一个整齐划一的动作,传递着对未来的期许:唯有铭记苦难,方能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

这场演出,让历史不再仅仅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化作了演员们肩头的汗水、眼底的坚毅,更是吉林市歌舞团艺术生涯中的又一座丰碑。舞台的灯光虽已熄灭,但他们传递的信念和力量将永远回响,激励着人们铭记历史、捍卫和平。

记者:高鹤龄

初审:高鹤龄

复审:常海军

终审: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