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文艺晚会总导演揭晓:“舞坛双子星”周莉亚、韩真再执导筒
发布时间:2025-09-05 01:19:55 浏览量:1
2025年9月3日晚,北京人民大会堂内灯火辉煌,“正义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在此隆重举行。当晚,除了一众歌手、演员的精彩演出,晚会总导演的名单引发全网热议——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周莉亚与韩真,这对被业界誉为“舞坛双子星”的80后导演组合,再度以总导演身份亮相国家级文艺盛典。
周莉亚与韩真的合作始于2014年。彼时,二人首度联合执导舞剧《沙湾往事》,以广东音乐为背景,将岭南文化与现代舞美完美融合。该剧首演于广州大剧院,两年后斩获第十五届“文华大奖”,成为二人合作的里程碑。此后十年间,她们以联合总导演身份创排的四部舞剧中,三度摘得中国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大奖”,更包揽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舞蹈“荷花奖”等重量级奖项,创下中国舞剧界的纪录。
她们的作品以“传统文化现代化表达”著称。2022年央视春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选段惊艳全国,以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为灵感,用舞者肢体勾勒出山水意境,被网友称为“春晚最美节目”;2024年,舞剧《咏春》再度登陆春晚,以叶问故事为载体,将武术与舞蹈结合,展现中华文化的刚柔并济。这些作品不仅在国内引发现象级讨论,更随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巡演至海外,成为文化输出的典范。
周莉亚的成长轨迹颇具传奇色彩。这位来自四川乐山的导演,出生于一个“学霸工科家庭”——父亲是建筑工程师,母亲是幼儿园教师,家族中不乏研究生、博士。然而,她自幼展现出对舞蹈的痴迷:镜头前“精灵古怪”的摆拍、听到音乐便即兴起舞的灵动,让母亲发现了她的艺术天赋。13岁离开家乡峨眉山求学,16岁报考北京舞蹈学院失利后,她以中专毕业生的身份进入珠海艺术团,从舞者转型为编创者。一场车祸让她重新审视生命意义,最终辞去稳定工作,背水一战考入北舞编导系,开启了职业导演生涯。
韩真则以细腻的情感表达著称。在合作中,周莉亚负责结构设计与宏观把控,韩真则擅长人物刻画与情感渲染,二人形成互补。例如在舞剧《杜甫》中,韩真通过独舞设计展现诗人从“致君尧舜”到“孤舟病骨”的心境转变,周莉亚则以群舞构建盛唐气象,共同完成对历史人物的立体解构。
此次执导九三文艺晚会,是周莉亚与韩真首次操刀国家级纪念活动。相较于传统晚会“节目拼盘”模式,她们的创作理念更强调“主题性叙事与艺术性表达的统一”。例如在抗战题材中,二人可能突破歌舞晚会惯例,借鉴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沉浸式场景”设计,通过光影与肢体语言重构历史时空;或融入《只此青绿》的写意美学,用舞蹈诠释“正义必胜”的精神内核。
这种创新源于她们对舞台艺术的深刻理解。周莉亚曾说:“作品是创作者的一面镜子,真诚与否,观众一眼便知。”在《沙湾往事》中,她们为采集广东音乐素材,深入民间乐社学习;在《咏春》创作期间,主创团队赴佛山叶问纪念馆采风,将咏春拳的“寸劲”转化为舞蹈语汇。这种扎根传统的创作态度,或许正是她们被选中执导九三晚会的关键。
从地方剧院到人民大会堂,周莉亚与韩真的十年,折射出中国文艺界对年轻创作者的重视。近年来,国家级晚会导演团队呈现“年轻化、专业化”趋势,如2023年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总导演陆川、2024年春晚总导演于蕾,均以创新理念打破传统框架。周莉亚与韩真的加入,进一步证明:当传统文化遇上年轻视角,便能迸发出跨越时代的艺术生命力。
当晚,人民大会堂的掌声不仅献给舞台上的表演者,更属于幕后这群用舞蹈书写历史的创作者。正如网友所言:“从《只此青绿》到九三晚会,双子星用脚步丈量着中国文艺的新高度。”这场纪念胜利80周年的文艺盛宴,或许将成为她们艺术生涯中又一座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