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被鸡鸣唤醒的狠人, 闻鸡起舞的另一人,孤守北境十年死于盟友猜忌

发布时间:2025-09-05 05:33:06  浏览量:2

“闻鸡起舞”的典故,让祖逖与刘琨的少年壮志成为千古佳话。

祖逖北伐的热血广为人知,而刘琨在西晋末年乱世中的坚守却鲜为人关注。

他以文人之身,挑起武将重担,在匈奴铁骑与内部叛离的夹击下,苦守北方重镇晋阳,为摇摇欲坠的晋朝支撑起关键的抗敌堡垒。

他的故事,是一曲乱世悲歌,更是一位文人用生命书写的铁血担当。

刘琨出身西晋名门“中山刘氏”,年少以才华横溢闻名,与陆机、陆云并称“金谷二十四友”。

他的诗文清新俊逸,如《扶风歌》的慷慨悲壮,深受士族推崇。

与西晋末年奢靡的贵族子弟不同,他心怀报国之志,与祖逖结为挚友,立下“闻鸡起舞”的誓言。在《晋书·刘琨传》中,记载了这一场景:

“祖逖、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房玄龄等,1974版,第1622页)

每逢鸡鸣,两人起身舞剑,誓言共赴国难、收复河山,这份壮志,在西晋“八王之乱”后迎来了考验。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耗尽国力,北方陷入动荡。

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起兵,建立“汉赵”政权大肆南下,晋朝北方疆域迅速瓦解。

公元307年,刘琨主动请缨,出任并州刺史,前往残破不堪的晋阳(今山西太原)。

当时的晋阳“府寺焚毁,僵尸蔽地”,仅剩不足二百户老弱妇孺,粮草不足十日之需。

面对绝境,刘琨毫不退缩,迅速修复城墙、收拢流民,亲自率军出城与汉赵军队周旋,硬是将晋阳重建为晋朝北方的抗敌重镇。

刘琨的十年坚守,充满艰辛,他面对的汉赵军队兵力远超己方,朝廷支援几乎为零。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描述了他的处境:

“刘琨到晋阳,城邑荒毁,民多流散,兵不满千,储无旬日之粮。琨抚循劳来,缮修城府,旬月之间,民心稍附。”(1956版,第2603页)

刘琨身先士卒,带头守城,粮尽时与士兵同食野菜和树皮。

公元310年,汉赵将领刘曜围攻晋阳,城池岌岌可危,刘琨亲自登城指挥,率部夜袭敌营,扰乱汉赵后方,最终逼退刘曜。

他的“狠劲”体现在战场上的果敢,如夜袭敌营的突击战术,还在于对理想的执着。

他联络鲜卑首领拓跋猗卢,成功说服其出兵,公元311年在光狼城之战中,协助晋军击败汉赵将领刘虎,缓解了晋阳西部的军事压力。

然而鲜卑内部派系复杂,拓跋猗卢因与刘琨在战略上的分歧,合作时常受阻。

刘琨以“义”聚民,减免赋税,组织流民开垦荒地,设立屯田以解决军粮短缺,为流民分发粮食,使晋阳人口增至数千户,成为北方百姓的避难所。

他的诗文激励士气,《扶风歌》作于赴并州途中,“烈士慷慨,志在四方”一句,抒发北上抗敌的悲壮决心。

然而他的坚守难敌乱世洪流,公元315年,汉赵将领刘曜与石勒联军进攻晋阳,切断城池对外联系。

刘琨信任的文人谋士徐润,原为士族出身,因干预军政与刘琨产生矛盾,叛变投敌,泄露晋阳布防。

内忧外患之下,晋阳失守,刘琨率残部经由太行山小道逃往辽西,投奔鲜卑首领段匹磾(其势力范围主要覆盖今河北、辽宁一带)。

刘琨与段匹磾结为兄弟,试图联合鲜卑收复失地,但段匹磾却忌惮其威望。

不久之后,段匹磾之弟段末波伪造刘琨儿子刘群的书信,诬陷刘琨谋反,公元318年五月,段匹磾下令处死刘琨。

临刑前,刘琨写下《重赠卢谌》,诗中“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一句,抒发壮志未酬的悲愤。在《晋书·刘琨传》中,记载了他的最后时刻:

“琨临刑,神色自若,赋诗一首,叹曰:‘斯言何慷慨,悲哉世道离!’”(1974版,第1625页)

刘琨的坚守,与凉州张轨集团的抗敌相辅相成,晋阳地处中原与匈奴交界,战略位置更为关键,刘琨的抗战延缓了汉赵南下,为东晋建立争取了时间。

相比祖逖北伐以进攻为主的策略,刘琨更注重防守与联合地方势力,展现了文人将领的独特智慧。

他的文学成就影响深远,其诗作慷慨悲凉,与潘岳、陆机齐名,为后世文人推崇。

唐代李白在《赠何七判官昌浩》中赞其“起舞鸡鸣晨”,南宋辛弃疾在《水龙吟》中以“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表达敬仰。

不过后世对其也有争议,如部分学者认为刘琨军事指挥存有失误,比如过于依赖鲜卑援军,忽视对内部将领如徐润的管控,导致晋阳失守。

但无论如何,他的故事,远不止“闻鸡起舞”的豪情,他用十年孤城血战,证明文人亦可成为乱世脊梁。

他的悲壮结局,提醒后人:忠义与担当,往往需以生命为代价。

今日回望刘琨,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人抗争,更是中华民族危难之际的英雄气概。

1、房玄龄等 (1974) 《晋书》 北京: 中华书局。(本书详细记载了刘琨与祖逖的闻鸡起舞故事及其在并州的抗战事迹。)

2、司马光 (1956) 《资治通鉴》 北京: 中华书局。(本书详述了西晋末年刘琨在晋阳的坚守及其与汉赵、鲜卑部落的交涉。)

3、刘学铧 (2001) 《魏晋南北朝史》 北京: 人民出版社。(本书记载了西晋末年社会背景及刘琨的军事与文学贡献。)

观点声明:

本文基于历史资料整理,旨在还原刘琨在西晋末年乱世中的抗战事迹与文人担当,文中所有观点为笔者整理分析,仅为个人观点,不构成官方意见。解读因视角不同而异,欢迎大家阅读本文后留言交流,提出宝贵意见。

图片来源声明:

本文所用图片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料,仅用于内容展示与说明,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