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钰鍊:十年磨一剑,墨写英歌情
发布时间:2025-09-06 23:33:07 浏览量:1
陈钰鍊(镂钰)出生于广东普宁,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曾任职广美油画系办公室、校办企业广东省集美设计工程公司,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中国画学会会员,现居北京。
张道兴题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精英靓女篇
纸本设色
180cm×392cm
2025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二
纸本设色
200cm×200cm
2022
广东省东莞市收藏家藏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三
纸本设色
200cm×200cm
2022
岭南美术馆藏
舞动的力量与灵动的线条
◎徐唯辛(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潮汕英歌舞以刚劲有力和独特节奏著称,艺术家陈钰鍊用水墨捕捉了舞者的动感与力量。线条或刚劲如铁,或柔美如行云,墨色的浓淡干湿与之呼应,呈现出力与美的结合。
画中的舞者既展现传统程序,又融入当代艺术表现,使动作凝固为富有张力的画面。每一个姿态都仿佛呼吸着舞蹈的节奏,流动着文化的韵味。
我曾在广州美术学院任教,他是我的学生。看到他今天取得的成就,我感到由衷的欣慰。这些作品不仅描绘舞蹈本身,更承载文化认同与民族精神,让传统艺术在现代画面中焕发新生。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四
纸本设色
98cm×198cm
2022
普宁市收藏家藏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六
纸本设色
200cm×200cm
2023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八
纸本设色
200cm×200cm
2023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十八
纸本设色
228cm×180cm
2023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十九
纸本设色
200cm×200cm
2024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二十二
纸本设色
218cm×165cm
2025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二十四
纸本设色
180cm×97cm
2025
北京市收藏家藏
黑白之间见豪迈
◎陈映欣(广东画院专职画家、一级美术师)
潮汕地区很多地方都有“英歌舞”,各具特色;而钰鍊兄的家乡普宁,则是全潮汕英歌舞最正宗的地方,所以他画英歌舞,也就多了一份当仁不让、舍我其谁的意气。据我所知,他早年从事设计工作,后来一段很长的时间从“江湖”的朋友圈中消失,传闻他北上京都求学,拜在张江舟、陈钰铭等名家门下,潜心修炼水墨创作,大有不搞出点动静誓不罢休的势头,这不,多年不见的陈钰鍊前些天用微信发来了一批英歌舞作品,真真蔚为大观!
英歌舞彪悍、热闹,因此美术界很多英歌舞作品均以丰富、热烈的色彩夺人耳目,画面躁动、热烈,令人血脉偾张。而陈钰鍊的作品却反其道而行,纯以墨色为之。在统一的墨色基调上,作者穷尽各种墨法,表现舞者的各种动态、各种扮相以及面部表情,画面丰富而不杂乱、单纯而不单调,是我看过的表现英歌舞题材绘画创作中刻画得最深入的作品。
他为何舍“色”而取“墨”?我没有细究,但我脑海里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已故李伯安先生的遗作《走出巴颜喀拉》——二十多年前我任广东美术馆策展人时,负责过“李伯安遗作展”的展务工作,当时这幅巨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宏大的体量、神圣的宗教情怀、遒劲的线条、浑厚的笔墨,最令人动情的是伯安先生那种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为了艺术追求不计生命付出的拼搏精神——果然,陈钰鍊告诉我,他的老师陈钰铭即是李伯安的高足,他创作水墨英歌舞,很大程度上也带有向《走出巴颜喀拉》一作致敬的意思。我终于恍然大悟,原来他风格的源头就来自这里,他的精神力量亦来自这里,他冀望自己能像李伯安前辈那样,用毕生精力画好一幅“大画”,画好英歌舞,画好潮汕先民的精神图腾,画出潮汕人的豪迈气概!
寄语钰鍊兄:造型可以再主观一点,构成可以再强烈一点,想象力可以再天马行空一点,假以时日,你的“英歌舞”一定可以跳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锣鼓
纸本设色
138cm×68cm
2024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百年好合
纸本设色
138cm×68cm
2023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蛇宝一
纸本设色
138cm×68cm
2025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头槌三
纸本设色
68cm×68cm
2024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头槌表现一
纸本设色
73cm×66cm
2021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英雄表现一
纸本设色
42cm×42cm
2022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好汉时迁四
纸本设色
90cm×36cm
2025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好奴时迁五
纸本设色
90cm×36cm
2025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好汉时迁八
纸本设色
68cm×68cm
2025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好汉时迁九
纸本设色
68cm×68cm
2025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好汉时迁十一
纸本设色
68cm×68cm
2025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豪杰二
纸本设色
68cm×68cm
2025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豪杰四
纸本设色
68cm×68cm
2025
墨舞英歌,气韵东方
◎陈钰鍊
我2015年-2018年研读中国国家画院前副院长张江舟导师博士课程班,1972年张江舟老师在河南郑州师从陈端豪先生(就读西安美院和王子武先生是同班同学)学习绘画,期间独特的线描训练方式,为日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博士课程结业后我一直在京在导师张老师指导下潜研综合学习研究,潮汕英歌舞写意水墨人物画对于造型观的问题,即形象呈现的方式问题,遵循着顾恺之所提出的“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标准。神形本来就应该是合一的,神寄居于形,没有形,神则无所依附。
对“形”的理解与把握程度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决定了一个画家根本的语言特征和造型表现的深度。古今中外的画家都非常重视形与造型的研究。在创作英歌舞作品绘画中,自觉地把绘画的写实传统与表现性的形式语言进行融合,以使之更符合现代形式感与现代意味。写实的手法与表现性的形式的合一化结构方式,可以使作品获得“主题以外的东西”,而主题又照样存在。表现性作为一种艺术把握世界的方式,与现实性艺术的具体刻画与描绘相结合,融贯与强化了它表情达意的生命力。
深入传统坚守写意笔墨意趣,努力前行,认真研究参考西方绘画理念、踏实、勤勉、实践写意水墨等画种创作潮汕英歌舞主题,十年磨一剑埋头苦干为潮汕英歌舞艺术绘画创作尽一点绵薄之力。
弘扬英歌舞所蕴含的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内涵,家乡的情怀和赤子之心的真诚,人生有些经历多些思考,中国水墨画绘英歌舞还是要往传统绘画的写意性笔墨表现走,用中国画笔墨的思维思考表现质量感、体积感和力量感。
对笔墨的理解不同,水墨写意人物画需要诗情画意和意趣表现。认知意识洗心闲,淡品人生勤悟习。画英歌舞人物要有型有情又有神,一幅英歌舞作品想表达的内容很多,画面里所要寻求的各种绘画因素也很多,有笔墨技术手段,也有对笔墨的认识。但更重要的是画家个人怎样认识英歌舞,气韵与道相通,笔墨的心性第一以现实题材人物画主题性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创作表现手法,深入塑造潮汕英歌舞精雕细琢,守正创新、扬长传统经典文化。写意人物画英歌舞创作追求厚重、质朴、壮美、雄强、震撼!水墨酣畅淋漓尽致,自然流露式的质朴表达。
我非常痴迷水墨画黑白灰、点线面构成表现手法画潮汕英歌舞于自然流露,自然流露无须刻意追求,因为自然是本真与率真的释放,自然是笔与墨的有机融合,自然是对东西方文化的综合理解,是精神情感与审美需求的最自由、最高境界、最朴素的存在方式,是画家思想深层挥之不去的梦想与意象。
在英歌舞创作实践中还赋予了写意水墨材料不确定性因素和无限表达可能的美学意义。潮汕英歌舞不止是一场表演,是族群记忆的回响,是血脉里的力量,是复兴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自信的其中一部分。传统可以很燃,也可以很酷。在潮汕大街、广场、舞台、旧巷、伴随水墨英歌舞绘画作品走向全国各地以及国外,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豪杰八
纸本设色
68cm×68cm
2025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豪杰十
纸本设色
138cm×68cm
2025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双豪杰二
纸本设色
100cm×50cm
2025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双豪杰三
纸本设色
100cm×50cm
2025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好汉武松一
纸本设色
68cm×68cm
2025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好汉林冲一
纸本设色
68cm×68cm
2024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脸谱一
纸本设色
68cm×68cm
2024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脸谱三
纸本设色
68cm×68cm
2024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脸谱四
纸本设色
68cm×68cm
2024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脸谱五
纸本设色
68cm×68cm
2024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脸谱六
纸本设色
68cm×68cm
2024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脸谱十
纸本设色
68cm×68cm
2024
英歌舞遗韵盛世风系列之脸谱十二
纸本设色
68cm×68cm
2024
英歌水墨千秋颂
赠镂钰先生
展示作品均来自艺术家本人
并为作品收藏提供防伪标识与收藏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