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酒馆女舞者表演被指擦边,国风不是低俗营销的遮羞布
发布时间:2025-09-07 09:51:51 浏览量:1
近日,有网民发视频称,杭州萧山区一酒馆内女舞者对顾客做出亲密暧昧的动作。9月5日,经记者核实,门店名为醉舞轻谣国风烧鸟酒馆,目前正常营业中,但已不提供跳舞服务。酒馆工作人员称,网上流传的视频是引流的视频,被喂糖者是女性,线下店内跳舞的尺度也没这么大。
萧山区文旅局工作人员称,已联合对酒馆进行检查,不存在涉黄问题,这家酒吧过度营销,已被叫停并进行约谈。
这家酒馆店名中“国风”二字十分抢眼,但又与日式的“烧鸟”拼凑在一起,像是把时下热门元素随手抓来堆砌,只求噱头不求内涵,既无文化底蕴,也无审美逻辑,暴露出对传统文化理解的肤浅和符号化。
在被要求整改之前,该酒馆的核心卖点,就是身穿轻纱曼罗的性感舞者,与顾客的亲密互动,一边跳舞一边嘴对嘴喂糖,坐在顾客大腿上,将美腿翘上顾客的肩膀,没有半分国风应有的端庄大气,反倒透着一股子旧时“风月场所”的油腻感。难怪有网友锐评“这哪里是国风,分明是封建糟粕的‘勾栏听曲’”。
面对质疑,酒馆工作人员的回应更显苍白。一会儿说视频是“线上引流摆拍”,一会儿强调“被喂糖者是女性”“线下尺度没这么大”,可网上的多段视频里,明明能看到舞者与男性顾客互动的画面,监管部门检查时也确认,互动对象中的确有男性顾客,商家怎么能睁着眼睛说瞎话,在大庭广众之下大玩擦边,还试图扯“国风”当幌子逃避责任?
退一步讲,就算这些视频,真的是探店网红为了引流而刻意拍摄,这种靠低俗互动博眼球的营销方式,本身就严重违背了公序良俗,引导了不良的审美倾向,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属于平台应该限制或禁止传播的内容。在这些视频中,观众看到的不是传统文化的魅力,而是对“古装”“舞蹈”这些国风元素的亵渎,试想,究竟是有什么样需求的顾客,会被这样的视频吸引去消费呢?
因此,监管部门光是让店家暂停跳舞,约谈整改怕是不够,广告法明确规定:广告不得有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之情形,商家的引流视频也属于广告的范畴,显然已经涉嫌违法,就应该按照法律要求进行处罚。此外,平台也应对相关内容采取措施,否则也要负连带责任。
当下餐饮行业竞争激烈,许多商家都大搞国风营销,有些商家确实做得古色古香,有模有样,既促进了自家的生意,让顾客满意而归,也在一定程度上弘扬了传统文化。但一旦刻意迎合低俗趣味、渲染情色氛围,让舞者出卖色相,以表演为名物化女性,就是不折不扣的低俗营销,不但伤风败俗,污染视听,而且对传统文化缺乏尊重,潜意识里将消费者视为“好色之徒”,无异于自毁招牌,也必然会自食其果。
什么才是真正的国风?国风之所以打动人心,是因为其中有历史、有文化、有故事,有家国情怀,有精神内核,绝不是是古装、古乐、几句诗词的拼凑,更不是低俗色情的遮羞布。商家若真想做好国风主题,就应深入理解和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体会中式美学的庄重与雅韵,将其与现代审美交汇融合,而不是流于表面,只把“国风”当引流工具,甚至走向庸俗、低俗、媚俗,糟蹋了老祖宗的好东西。
抵制低俗营销不能仅靠商家自觉,监管部门更需主动作为。当前,对“擦边”行为的界定尚存模糊地带,导致部分商家游走于法律边缘。监管部门应尽快明确标准,划清底线,对线上线下营销内容实施动态巡查,对违规商家依法严惩。同时,可通过典型案例通报、行业规范引导等方式,督促商家树立合规意识,杜绝污染社会风气的恶俗炒作。
“国风”二字不该被滥用,传统文化更不容被亵渎。若想借“国风”之力,须先了解和敬畏传统文化、尊重消费者,而不是将之当作流量生意的筹码。唯有呵护文化瑰宝,真诚对待顾客,才能赢得市场认可,才能让国风融入生活之中,在当下焕发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