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心态
发布时间:2025-09-06 16:09:02 浏览量:1
中元节的黄昏,天色暗得比往常更早了些。灰蓝的暮色自四方合拢,将白日里的暑气悄悄吸去。我站在阳台上,看楼下三三两两的人蹲在地上画圈焚纸,火光跳跃明灭,纸灰如黑蝶般旋舞上升,又散入微凉的晚风。
幼时在乡下,这日是要随祖父去河边的。他总提前数日便买好黄纸,一刀刀叠齐,用铁凿和木锤打出一排排铜钱状的凹痕。我蹲在一旁看,觉得那声音单调却又神秘。黄昏时分,全村人几乎都出动了,沿河岸星星点点的火光明灭不定,映着水面也粼粼地动。祖父焚纸时极其郑重,一张张送入火中,仿佛真能藉此送达另一个世界。最后,他将一枚纸折的小船放入水中,上面托着短短的蜡烛,看它晃晃悠悠随流而去,直到融入远处的黑暗中。那时我并不懂其中深意,只觉光影摇荡,十分好看。
后来离乡读书,才知中元不止是家祭。历史书上短短几行记载着抗战时的悲壮战役,那些陌生的地名下埋着无数陌生的姓名。他们也曾是母亲的孩子、妻子的丈夫、儿女的父亲,而今却只余纪念碑上冰冷的数字。课堂里老师语调平静,我却忽然想起祖父的河灯——那些顺流而下的小小火光,是否也能照亮这些无名者回家的路?
数年前我曾访一座古战场旧址,已是芳草萋萋,野花遍开。解说员指着山坡说,此处曾激烈争夺,敌我反复拉锯七次。我努力想象当年的硝烟与呐喊,却只听见风吹过松林的呜呜声。下山时,见一老人独自蹲在路边焚纸,问他祭奠何人,他摇头:“不认得,但总是中国人。”纸灰飞起,落在他霜白的鬓发上,竟似时光的尘埃。
今又中元,我在城中阳台上焚一叠纸钱。没有河水可放灯,便以盆代舟,看小火苗在水面上漂荡。楼下孩子们的嬉笑声隐约传来,他们大约不解此中意味,只当是寻常夜戏。而这或许正是先人所欲——逝者已矣,生者犹需前行。
纸将焚尽,火光渐弱。我想起那些有名无名的逝者,他们或许从未得享高寿,未曾见及今日之繁华,却以骨血铺就我们脚下的路。其中多少悲欢离合、多少未竟之志,都随青烟散去,只余后人这一点星火相寄。
夜风转凉,我默默看最后一点火光在盆中熄灭。忽然明白,祭奠不止是追怀往昔,更是确认我们来自何处、又将走向何方。那些长眠的先祖与英烈,或许从未远离,他们就在我们的血脉里、在我们的记忆里、在我们不经意间的一句乡音一声叹息里。
中元夜祭,既是告别,也是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