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迁》:用歌舞讲述万里戍边传奇
发布时间:2025-09-09 05:59:23 浏览量:1
转自:辽宁日报
《西迁》中融入了西迁节、子孙绳、贝伦舞等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既强化了艺术感染力,也实现了对民族文化的当代传承。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刘臣君
8月22日,2025沈阳艺术季在沈阳盛京大剧院拉帷。本次艺术季紧扣“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由舞台艺术、艺术展览、文化交流、文旅共融四大板块组成,涵盖戏曲、曲艺、话剧、舞蹈、交响乐、美术等众多门类,自8月持续至11月,为市民与游客奉上一场贯通中西、融汇古今的文化盛宴。作为开幕演出,由沈阳演艺集团创排的大型歌舞剧《西迁》以磅礴的舞台叙事再现锡伯族西迁壮举,赢得满堂彩。该剧计划2026年上半年启动全国巡演,并将赴新疆伊犁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致敬。
《西迁》的创作,从剧本打磨到舞台呈现,始终围绕“民族融合”“家国情怀”两大核心,力图让这段260年前的戍边故事真切触动当代观众。该剧导演之一、曾担任《只此青绿》执行编导的谢元臻介绍,为拉近历史与年轻人的距离,创作团队大胆采用双线叙事结构,一线追溯260年前锡伯族军民在赛必图率领下万里西迁、戍守边疆的壮烈历程;一线勾勒当代锡伯族青年赛伦重走西迁路、寻求文化根脉与文化认同的心路转变。为了让现代线更具说服力,团队特意调整了赛伦的出发动机,“之前版本里赛伦是因爷爷去世要完成爷爷的遗愿,这次我们淡化了爷爷去世情节,强化他主动寻找人生方向的过程——他从浑浑噩噩玩游戏,到受爷爷口中锡伯族文化的触动,做足一年准备踏上旅程,这样人物更鲜活,也能让当代年轻人找到共鸣。”谢元臻说。
在舞台呈现上,《西迁》着力构建沉浸式审美体验。除常规前后投影外,更创新引入俯视地面投影,动态呈现雪山、沙漠等极端场景。例如赛伦遭遇雪崩的段落,通过投影和舞美配合,令观众身临其境,深切感知西迁路上的艰险与戍边军民的坚韧。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副局长王明鑫表示,锡伯族西迁题材深度契合沈阳“英雄城市”的精神内核:“锡伯族现约20万人口,辽宁占13.3万人。260年前,他们从沈阳老北市锡伯族家庙出发,4000多人历经15个月抵达伊犁戍边,这种‘保家卫国’的精神,正是沈阳民族文化和历史底蕴的象征。”王明鑫说。
《西迁》剧中,更融入西迁节、子孙绳、贝伦舞等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既强化了艺术感染力,也实现了对民族文化的当代传承。
专程从新疆赶来参演的阿吉·肖昌和伊文兰,都是西迁的锡伯族后裔,他们在剧中饰演一对跳贝伦舞的爷爷奶奶,谈及参演感受,阿吉·肖昌难掩激动地说:“能回到祖先出发的地方,参演这部讲述自己民族故事的剧,我们无比自豪。《西迁》将民族历史提升到了新高度,让更多人看见锡伯族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
2025沈阳艺术季以111项丰富活动绘就多元交融、全民参与的艺术图景。舞台艺术板块好戏连台:除了《西迁》外,9月有传统京剧《海瑞背纤》、杂技剧《先声》,10月有曲艺“沈阳相声大会”、评剧《小女婿》《杨八姐游春》、话剧《寻找“王成”》,11月有音乐剧《夜幕下的哈尔滨》、舞剧《敦煌归来》,涵盖戏曲、杂技、话剧等多个门类;“青年戏剧单元”从全国34部小剧场剧目中选出11部新锐剧目,为戏剧生态注入活力。
艺术展览板块则打破场馆限制,让艺术触手可及。“通勤者的美术馆”“百鸟缘·鸟类博物馆”“重溯魔法世界——格林童话200年奇幻之旅”等展览融入城市日常;文化交流板块引入维也纳童声合唱团音乐会,西班牙伊比利亚弗拉门戈舞团的《卡门》等国际级演出,推动本土艺术与国际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