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毛主席在河滩散步,一男子挥舞着拐棍走了过来,主席:目中无人

发布时间:2025-09-08 20:58:15  浏览量:2

说起拐杖,咱大多数人脑海里第一反应就是:“这东西不就是年纪大了腿脚不好,或者脚瘸了,需要辅助走路的人用的吗?”其实你仔细想想,不论它是老头用的梨木的,还是农民随手削的粗竹棍,真要论走路,都能干活,没哪个真的“高级”到能让你多走一里路。可要说拐杖还能怎么玩,普通人还真不常琢磨,不过有次毛主席亲眼见识了有人拿拐杖折腾出新的花样……那场面让他极不舒服,甚至直接说了几句重话,说此人眼里根本没把人放在心上,满肚子虚头巴脑风气。有点意思吧?就是拐杖这寻常物件,有了不同人的处世态度,居然变了味,看着真让人五味杂陈。

其实毛主席年纪大了早就有拐杖,但他那根竹棍子唯一用途就是走路,怕滑脚。别看晚年的他白发苍苍,可一到夏天还是要下水游泳,甚至在长江里泡上一阵子。搞说法的老同志常感慨:“人家毛泽东是真喜欢动,年轻时在韶山踩水塘,后来跑到湘江里玩水。”他年纪轻轻时就这样,不动不舒服,可人上了岁数,身板再硬也顶不住岁月加伤病。尤其新中国成立后,主席偶尔带着随行人员出来爬山散步,靠拐杖是必不可少,有点像农村老大爷扶着竹竿走沟,完全是生活气息。

不过拐杖这工具,真不是让人抖威风的道具,是拿来帮人走路的。还记得有一年秋天,毛主席带着警卫员在中南海附近散步,天刚下过雨,石板路滑得很。大家说说笑笑走着,迎面却突然走来一群人,有个穿灰布衣裤的老人,身边挎着篮子,后头跟着一位西装革履的年轻人,一副赶时间的样子。西装男手里拎着一根漂亮的紫檀木拐杖,皮鞋锃亮,整个人走得飞快,看起来腿脚一点事没有。

路本来就不大,三个人碰头了。老大爷一脸憨厚,绕着西装男想侧过身去。可那年轻人却硬气得很,根本不看大爷,拐杖在手反做了把“令牌”,直接左右随意挥舞,一副“赶快让道,我有急事”的架势。毛主席隔得不远看见了,心里顿时就不舒服。旁边的人还在感慨,这城里的新贵,总觉得自己比农村人高一筹,说是规则,其实就是仗着身份使劲挤你。那拐杖,真不像是拿来扶身子的,反倒像一把“指挥棒”,遇到老实人就拿来吓唬,碰到谁要是顶两句嘴,没准真得遭一棍子。

这场面不独一份。在解放初头,有一次毛主席在陕西考察,被一车老乡围着,有个区长带着派头,是自家管辖地的“文人”,偏偏腿脚麻利,手里却拎了一根写着“民政”字样的亮漆木棍。人家群众本来是来反映村里拖欠粮食的钱,却见这区长把拐杖横着桌子一拍,说“民生有我,诸君让让”。众人一哄而散,地上老农爹爹头也不回,眼里尽是无奈。主席当晚就把区队长叫来,硬生生劈头问道:“拐杖是用来帮人走路,不是逼人让路的。”区长才明白自己越过了线,红着脸收回那根棍子,再不敢拿出来示威——这一幕后来在陕北还是被乡亲们讲了很多年。

说到底,这就是人的心态问题。你是哪一边的人,就愿意站在哪一边。拐杖在手,有的人想着“能不能借我一用”,有的人就拿它刷存在感。而毛主席身上的拐杖,从来不带花哨,没贴金没嵌银。有一年他在井冈山考察,时值冬天山路湿滑,工作人员急急生怕摔跤,就去附近村寨借了根栗木棍。毛主席从人手里接过来,摸一摸说:“这棍子结实,拿来正好。”老乡说顺带送给主席,毛主席却非要让随员付钱,还叮嘱“不要拿群众一件东西”。哪怕后头有人愿意造个工艺品拐杖给他,他也摇头说:“随手一根木棍就够用,走路而已。”

后来这根栗木棍跟了他不少年,有次外宾见了还开玩笑:“贵国领导人真朴素,拐杖都带泥土气。”说是笑谈,其实也是一种敬佩。主席用的拐杖,材料虽普通,却带着生活的根气。他自己不会自夸,但这份底色,多少人看在眼里,心下要思量。“咱们做人,跟拐杖似的,别拿它端门面,要踏踏实实走路。”

我有时候琢磨,像拐杖这样的小物件,真能照出人一生性子。有的人拄着它,便是踏实过日子的老实样;有人挥着它,却只想着做势吓人。毛主席见不得那种人的作派,有一回在武汉东湖遇到类似的事:湖边钓鱼的工人兄弟本来就地休憩,无奈一位工厂主任带着“领导专用”的玉竹拐杖,小腿两条健步如飞,一路游走,见工人们蹲地喝水,竟挥杖“驱散”,嘴里还念叨“影响秩序”。毛主席路过停下来,淡淡地问了一句:“工人歇息就是影响秩序吗?你这拐杖不是用来帮人的?”工厂主任被问得脸红,不敢吱声。

实际上,毛主席一生走遍大江南北,他的拐杖越来越成了随身之物,无论是南方水乡的竹竿,还是北方山林的小木棍,都是临时找来的——只要趁手有用。他回到老家韶山,有一次村里孩子看他拄着棍子走院子,跟着模仿,闹出笑声一片。主席摸摸孩童的头,说:“你们借着我的拐杖玩,可别学某些人,拿它吓唬鸡鸭。”

拐杖,无论它多贵或多便宜,其实就那么一种实用。可人心的高低,却能让同样一个小物件染上不同的光。毛主席念念不忘的,是它的结实和质朴,是要靠自己脚踏实地走出来每一步。我想,这也是他后头一直坚持的风格——无论官再大,器物不过是用来帮人的,不是用来给自己长脸的。你让我说,谁家的拐杖最有底气?还是主席拄的那根老竹棍,那份和泥土、稻香一起长出来的存底,到底是分辨人心的最好镜子。

拐杖的道理可以延伸得很远。人活一世,就像一根竹子,“咬定青山不放松”,根须牢牢扎在底下,不惧风雨,也不会用它挥霍欺人。主席留下一根普通竹棍,这份简朴,带了点中国人的脾气,带了点苦难岁月里的坚韧。时代在变,人心却总要找回这一份底色不是?往回看那些装模作样的领导、文官,他们拄着拐杖走路是一回事,却没有学会用人生的“拐杖”扶持别人。咱们普通人,倒是锄头、拐杖随手而用,别搞面子功夫。

你说拐杖只是个小东西,到底能反映多深的人情世故?想来还是能的。见惯了那种拐杖被当成“威势”的场面,难免心里不痛快。可倘若还能在生活中,发现有人拄起一根朴素木棍,走路稳稳当当,不挤不抢,帮人扶一把——你会不会也想起咱们这个国家、这个社会最该有的那种风气?真正的“拐杖精神”到底是稳健,是在风雨中扎根。至于那些把小事搞成大场面、借物欺人的,终归只能在别人的背影里看热闹。

也许拐杖不只是行走的工具,也能教会我们如何走人生的路。人跟人之间,差距就像拐杖能起什么作用那样:是用来扶人的,还是用来吓人的。毛主席用它走过万水千山,而有的人只会在狭窄的小道上耀武扬威。你说,这其中的混沌和明澈,往后谁会记得更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