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了!这届年轻人,在“团”一种很新的东西
发布时间:2025-09-10 14:21:21 浏览量:1
年轻人群体中,正悄然兴起一种名为团播的文化消费新方式。所谓“团播”,通常由4到8人组成团队在同一直播间表演才艺,配控场主持人,核心是多位主播互动表演,内容涵盖舞蹈、才艺展示等。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中国网络表演(直播与短视频)行业发展报告(2024-2025)》显示,2024年我国网络表演(直播)行业市场营收规模达2126.4亿元(不含线上广告营销业务)。
一个快速增长的文娱消费新市场,到底发生了什么?一场团播是如何制作的?背后有哪些支持岗位?年轻人为何爱上团播?总台主持人李羚瑞走进团播幕后,带你深入了解“团播经济”。
从“单打独斗”到团队协作:
工业化生产链重塑直播生态
团播和过去的个人直播有什么区别?最近,总台主持人李羚瑞来到国内头部直播机构,不仅体验了一把团播主播,更为大家“解密”了团播背后堪比电视综艺的制作流程。
如果说过去这些年我们所熟悉的直播是“一个人的独角戏”,那么今天的团播更像是一场“大型线上晚会”。它的核心特征,就是“团队化”与“产业化”。
团播的升级,是从业者整体的升级。此次探访的团播机构工作人员介绍,所有新主播都需要参加为期两周的“新人训练营”,接受从业近20年的资深编舞老师的系统培训,通过考核后才能正式上岗。而这种标准化的培养体系,正在为行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专业人才。许多成员是参加过国内外舞蹈大赛的专业舞者、拥有舞蹈工作室的老师,或是怀揣舞蹈梦想的大学生。
在现场主持人看到,一场高品质团播的诞生,依托的是一条完整的工业化生产链。
台前,主播需通过舞技、声乐等严格考核;幕后,导播、运镜、灯光、编舞等专业工种协同作战。头部机构的舞台、灯光、音响设备堪比电视台综艺水准,将直播升级为“线上剧场”,为内容创新提供硬件支撑。
“我们这里每一场团播,其实都是一个小型的节目制作。”团播团队运营负责人金明介绍。为了提升内容质量,团队成立了专门的技术中台,灯光舞美、服饰妆效、镜头设计均有专人把关。其制作班底中,不乏来自知名综艺节目的制作人员。
高度分工的产业链为稳定的内容制作提供保障,台前幕后产生的分工岗位也为年轻人提供了实现职业梦想的舞台。
抖音团播主播航不易的故事是这个新赛道追梦故事的生动缩影。他学习街舞十三年,因街舞演出机会稀少,一度只能在重庆街头独自跳舞。被团播机构的运营挖掘后,他获得了专业的编舞、妆造、灯光舞美等全方位的资源支持,不仅收获了稳定的职业归属感,也吸引了近8万粉丝的关注。如今,他的父母也变成了他事业上的伙伴,母亲还会为他提供内容规划建议。
航不易说:“我感觉到这是一种新兴的职业正在被大众所接受,全国有很多像我一样热爱街舞的青年都渴望有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现在我的梦想实现了,未来我也会跳好每一支舞,用最真诚的方式展现中国舞蹈青年的精气神。”
从草根摸索到专业制作,团播的进化,也吸引越来越多专业团队入场。国有文艺院团、专业艺术院校、影视制作公司纷纷入局,衍生出国风团舞、剧情互动、器乐合演等丰富多元的内容形态。
团播承载的已不仅是娱乐,更是文化传播的窗口,满足了广大网友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提质升级需求。
团播为何火热?
悦己消费正成青年新潮流
团播为何能在当下火热?其底层逻辑与演唱会经济、谷子经济(动漫、偶像周边商品)的爆发异曲同工,精准契合了当代年轻人个性化、“悦己”的精神消费需求。它本质上是一种“数字化”的文化演出。
如果说去看一场演唱会,是对一座城市的“文化奔赴”,那么点开一个团播直播间,就是一场随时随地可以参与的“线上观影”。
这种强互动性、高参与感,是团播区别于传统录播综艺的核心魅力。它为观众提供了一种群体性的文化体验和情感连接,营造出一种“数字部落”式的陪伴感。
团播团队运营负责人金明认为,团播不仅拓宽了演出的传播渠道,也带动了舞美、服装、音乐等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团播将年轻人的精神需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文化消费增长点,展示了数字经济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的巨大潜力。
不只是舞台:
一个创造未来的就业新选择
团播产业的崛起,不仅带来了消费的变化,从产业视角来看,更是创造了大量新兴就业岗位,成了容纳年轻人梦想与才华的“蓄水池”。
聚光灯之外,是一个庞大的幕后人才体系。从业近20年的资深舞者牟超颖感叹,此前街舞舞者的职业出路极为狭窄,基本只有进入培训机构一个选择。而现在,他负责整个团队的舞蹈培训,并借助这个平台探索街舞内容与短视频、直播行业的更好结合。
运镜师、灯光师、内容运营……这些在传统影视工业中已然成熟的工种,在团播领域找到了新的价值锚点,成为许多文娱从业者再就业的选择。
一场精彩的团播,运镜师需要跟随音乐节奏和舞蹈动作设计镜头语言,其独特的运镜手法甚至能成为一个直播间的“招牌”;灯光师则需要像演唱会灯光总监一样,用光影变幻调动观众情绪。这些岗位不仅技术门槛高,也为从业者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和职业成就感。
当然,还有更多像航不易一样的年轻人。比如沈阳音乐学院古典舞系科班出身的七七,曾是获得省招唯一名额的佼佼者,曾入职省级歌舞团。
“这里我可以做喜欢的古风,每天都能尝试不同风格。”更重要的是,舞台就在眼前。她和大学同学也在团播机构里相聚,身边的同事大多科班出身,团播正成为艺术生就业的务实选项。
当一个行业能够为年轻人提供从台前到幕后,从技能型人才到内容创意人才的多元化、成体系的就业机会时,它便具备了强大的内生动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规范护航,
团播如何走得更远?
任何一个新兴行业的长远发展,都离不开规范的引导和健康的生态。随着团播产业规模的扩大,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直播平台、团播机构和从业者共同面临的课题。
为了进一步规范团播生态,保障从业者合法权益,抖音等平台方积极主动作为,扮演了“护航者”的角色。2023年,抖音首次发布《团播内容管理规范》,近期该规范再度升级,将治理范围延伸直播间外,保障主播、用户等的合法权益。
依据新规,平台将对违规账号和有不良经营行为的直播机构采取阶梯式处罚,直至终止合作。仅2025年上半年,抖音就已清退54家违规机构。
不仅如此,行业参与者也在从内部发起“自我革新”。不少头部直播机构主动求变,联合发起自律倡议,凝聚行业共识,通过打造优质内容和真诚互动,吸引更广泛的粉丝群体,建立起更具黏性与忠诚度的社群,推动行业向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国有文艺院团,如陕西歌舞剧院、甘肃省歌舞剧院等,正带着顶级的艺术作品走进团播间,也在团播间找到了地方院团的新增量。
古典舞的翩跹身影、千年传承的鼓乐,通过手机屏幕触达数以百万计的年轻人,这是传统文化与数字经济的一次精彩碰撞。团播正以一种更年轻、更即时、更具互动性的方式,向大众展示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