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扑面活力来——湘西州直机关作风建设深化“六破六树”实干担当奋勇争先系列活动综述
发布时间:2025-09-11 10:01:58 浏览量:1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今年,党中央把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湘西州委把作风建设深化作为“三项工作”之一大力推进。州直机关工委扛牢政治责任,精心组织实施,狠抓作风建设落地见效。一场以“实干担当奋勇争先”为主线,以“六破六树”为抓手的作风建设,带来了州直机关理论学习由“虚”变“实”、为民情怀由“浅”变“深”、进取意识由“弱”变“强”、工作落实由“慢”变“快”、发展环境由“良”变“优”、纪律要求由“松”变“紧”。
作风之变催生发展理念之变
理念指引行动。作风建设的“破”与“树”,从根源上要锤炼纯洁的党性,校正党员干部的政绩观和发展思维。“六破六树”坚持问题导向,精准聚焦“政治站位不高”、“进取意识不强”等深层问题,着力破除那种追求短期显绩、盲目铺摊上项目的“政绩工程”思维,推动发展理念实现系统性转变,迈向更加注重长远效益、整体协同和可持续发展的“链群思维”新境界。
过去,有的党员干部脑子里装的还是“显绩”二字,追求“短平快”的光鲜,结果往往留下的是半拉子工程、闲置的产业园,或者与本地实际脱节的“形象工程”。“六破六树”活动开展后,这种急功近利的政绩观得到有力纠偏。州直机关各部门更加自觉地立足湘西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思考如何精准发力、久久为功。
这种理念之变的生动注脚,莫过于对“十八洞经验”的深化与推广。作为“精准扶贫”的首倡地,十八洞村的品牌价值不可估量。州委办公室、州直机关工委在十八洞村探索的“345”工作法,其核心就是将机关党组织的政治、组织、资源优势精准地注入乡村振兴一线。这一成功模式迅速在全州推广开来。150支州直驻村工作队奔赴基层一线、510个党支部联点到村、1万余名党员干部结对到户。他们带下去的不仅是责任,更是市场信息、技术资源和现代管理理念。他们帮助村里谋划的不再是孤立的种植养殖项目,而是如何融入全州的产业链条,如何对接电商快车,如何打造特色品牌。这种“授人以渔”的帮扶,才能真正激发乡村的内生动力,让十八洞的经验在更大范围“开花结果”,形成振兴的“集群效应”。
同样,州直宣传系统推动民族舞剧《二十四时舞》“出圈”,更是“链群思维”的生动实践。他们并未止步于一部优秀剧目,而是将其作为核心IP,系统构建了“创作—演出—衍生—旅游”链群:引入社会资本支持创作巡演,联合旅游公司打造“演艺+旅游”场景,携手全球最大小商品市场开发文创产品,最终形成“看舞剧、买特产、游湘西”的消费闭环。该剧已在上海、厦门等城市巡演20余场,创下超156万元票房,刷新湖南民族舞剧巡演记录,全网点击量破10亿,成为首个以商演形式走向全国巡演的本土文化精品,实现了从文化资源到文化产品再到文化市场的尝试和突破。
作风之变驱动服务民生之变
作风建设的成效,最终要由人民群众来评判。服务民生之变体现党性宗旨的践行,也是观察评价党风的晴雨表。“为民情怀不深”是“六破”重点之一,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树立深厚的“民本位”思想。“六破六树”就是要从过去的“官本位”惯性,真正回归到“以人民为中心”的“民本位”轨道上来,让服务民生更加公平、更富温度、更为可及。
提起车检,以前不少车主直摇头:费用高、耗时长、还可能遭遇“隐形消费”。州市场监督管理局敏锐地抓住这个民生痛点,果断开展“民生价格守护”专项行动,成功查清13家车检机构暗中串通、同盟涨价的证据链,以法为剑,专项整治:推动全州车检费用平均下降50%以上,达到全省最低水平!每年直接为全州车主减负3000多万元!州市场监督管理局还持续开展“党建领航政银携手助企前行”行动,为14554户非公经营主体发放贷款56.68亿元,真金白银助企纾困。整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清理水电气计量收费乱象……他们用300多个实际问题的解决,守护了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和“钱袋子里的公平”,赢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口碑,其背后正是“为民情怀由浅变深”最生动的写照。
城管与流动摊贩的“猫鼠游戏”,是许多城市的治理难题。过去,为管理而管理,甚至逐利管理的方式,不仅简单粗暴、容易激化矛盾,更重要的是背离了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初心。在“六破六树”要求破除简单粗暴作风的导引下,州交通运输局、州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有关部门转变工作方式,形成工作合力,治理方式从单纯的“禁”与“堵”,巧妙转变为“疏”与“导”,推动服务民生在州府所在地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全城科学设置8处“潮汐摊区”和9处瓜果临时疏导点,提供近千个规范摊位,让摊贩们有了安心经营的谋生地。更显温度的是,专门划出4处便民摊点,优先安置60名残障人士等特殊困难群体。与此同时,因地制宜开行“蔬菜公交”“采茶公交”以及园区专线、学校专线、赶集班车等富有乡土特色的线路,切实回应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多样化需求。治理角色从“执法者”真正转变为“服务者”,资源分配更趋公平、政策制定更具温度。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让城市不仅容得下西装革履,也装得下背篓竹筐。
作风之变引领工作效率之变
效率之变是贯彻落实党性原则的具体体现。“工作落实由慢变快”、“发展环境由良变优”,必然要求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桎梏,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和治理效能。“六破六树”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坚定决心,坚决整治“文山会海”、“过度留痕”、“报表泛滥”等作风顽疾,积极主动拥抱数字化变革浪潮,以数字赋能驱动实现效率跃升,让干部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州委、州政府带头精文减会,文件数量大幅下降,督查检查考核事项“雷霆瘦身”:综合性督检考压减5.9%,业务性督检考大幅压减42.9%,州级“创建示范”活动全部取消。
减负不是目的,增效才是关键,而“数字赋能”正是提升效率的核心利器,湘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实践正是一个生动例证。以往,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领域因“水太深”备受诟病,“人情干预”“萝卜招标”等现象时有发生。面对“六破六树”中破除“发展环境不优”的要求,他们以科技为“杀手锏”,大力推进“机器管招投标”改革,通过数字化、模块化范本和智能辅助评审,极大压缩人为干预空间,真正实现“打不了招呼,打了也没用”。同时,“易小二”智能客服与“阳雀”大数据预警监测平台双轮驱动,使交易更加便捷透明规范;全流程电子化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阳光操作带来公平、公正、高效的市场环境,成效显著:上半年,全州工程建设和政府采购节约资金3.21亿元,国有资产资源类项目溢价4100万元,同比增长近6倍。
作风之变推动问题化解之变
“纪律要求由松变紧”,严明的纪律是敢于担当的保障。过去的某些情况下,部分干部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遇到矛盾绕道走,碰到难题往上推,习惯于“击鼓传花”,害怕担当风险。“六破六树”强调“实干担当”,就是要破除这种“纪律要求不严”“推动落实不力”的弊病,激励干部敢于直面问题、善于破解难题,以斗争精神啃下硬骨头。
湘西多山,交通一直是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过去,或许满足于把路修通。但州交通运输局在“六破六树”中展现了更高的追求和更强的担当:不仅要建好路,更要管好路、护好路、运营好路,让道路更好地致富、更持久地惠民。他们创新建立了“三长三员”的三级养护管理体系,给全州近2万公里农村公路都请来了“专职管家”,实现了“路长制”促“路长治”,列养率达到100%。这条路,从此不再是“有人建、无人管”的失落之境,而是有人维护、安全畅通的“放心路”。这份担当,延伸了公路的生命线,也延伸了百姓的致富线。
同样体现问题化解之变的,还有州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它以95.11%的群众满意度,印证了作风转变的成效。热线不再只是“传声筒”,而是成为“解题器”。每一通电话、每一次投诉都被认真对待、高效流转、全程跟踪、限期办结,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而湘西州纪委监委深化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督促相关部门解决不动产登记办理难、劳务工资拖欠久等具体实事8357件,返还群众涉案资金1184.54万元。州委政法委则通过整合公安、法院、检察、司法、信访等14个部门力量,打造“一站式”矛盾调处平台,推动“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今年以来,全州排查调解矛盾纠纷8000余件,成功率达98%,办理网格事项1.2万余件,办结率达93%,公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8%,不仅高效回应了民生关切,更将“枫桥经验”转化为源头化解、依法治理的湘西实践。
清风扬帆正当时
“六破六树”,破的是旧习痼疾,树的是新风正气;变的是作风效能,获的是民心发展。从蜿蜒山路的提质升级,到招投标市场的阳光透明;从关系民生的价格重拳,到城市管理的温情脉脉;从民族文化产品舞动全国,到田间地头结对的真心帮扶……州直机关用一场深刻的作风建设,换来了理念的升华、服务的回归、效率的跃升和担当的淬炼。
一组组可观的数据,一件件暖心的实事,一张张群众舒心的笑脸,共同构成了这场作风变革最生动、最有力的证明。它深刻地诠释了:作风建设绝非虚功,抓与不抓、真抓与假抓、实抓与虚抓,效果截然不同。只要真刀真枪、常抓不懈,就能扫除沉疴积弊,激发磅礴力量。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六破六树”更需常抓不懈。当前,涵盖作风建设深化的“三项工作”正在湘西大地全面铺开。只要坚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力度,保持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的韧劲,湘西的未来,必将在这股清新务实的作风引领下,迎来一个更加蓬勃发展的春天,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