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线穿梭千年 羌绣在国际舞台绽放华彩——宁强羌绣亮相2025中国国际时装周 诠释“非遗即时尚”
发布时间:2025-09-12 00:42:34 浏览量:3
9月7日晚,北京798艺术区“兰之云裳”中外非遗服饰秀现场,宁强羌绣首秀惊艳亮相。六套融合民族传统与当代审美的羌绣礼服,以及多款精巧的文创产品,随着模特的步伐熠熠生辉,向世界展现“活着的非遗”正以时尚语言续写文明。
羌绣,被称为“云朵上的艺术”,凝聚着羌族千年的文化智慧。其最令人惊叹之处,在于绣娘从不打样、不描线,一切纹样皆由心而生、随针而就。山川日月、花草鸟兽,凭借一双巧手与无穷想象力,被一针一线绣入织物,每一幅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表达。从秦巴山区到国际T台,宁强羌绣不再只是“历史的标本”,而是以鲜活、时尚的方式持续演进。此次“出圈”并非偶然,背后是一套精准而充满温度的非遗传承与创新机制。
近年来,宁强县积极组织开展羌绣技能培训60余期5000余人,带动农村绣娘1700余人,其中脱贫劳动力400余户,帮助她们实现增收致富。目前,全县在11个镇街设立了10个羌绣传习所、3个社区工厂,通过“公司+学校+传习所+社区工厂+绣娘”的模式,实现宁强羌绣产业走上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的高质量发展,成功带动上千名农村妇女实现“守着家、绣着花、既带娃又养家”的愿景。传统手工艺,成为赋能女性、振兴乡村的有力支点。
作为项目推动者之一,省级非遗传承人王小琴与她创立的羌州绣娘文化有限公司,在此次时装周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羌绣不能只停留在博物馆和书籍里,它更应该走进生活、走向世界。”王小琴表示,“这次我们带来的作品,既保留了羌绣的核心针法与意象,也融入了现代剪裁与国际审美,让人看到非遗也可以很时尚。推动羌绣技艺实现更好的传承与创新,真正融入大家的日常生活,成为可触摸、可穿戴的文化符号。”正如她所言,T台上的羌绣服饰,既可见细腻的“云纹”“花草纹”等传统符号,也大胆运用了立体剪裁、不对称设计等现代服装语言。这种“老手艺+新表达”的方式,让羌绣不再是遥远的历史遗存,而成为一种可穿、可感、可共鸣的当代时尚。
非遗的保护,不能仅靠“固态保存”,更需“活态传承”。宁强羌绣正以行动诠释这一理念,它走出深山的路径,不仅是一场文化展示,更是一次产业探索、一场社会实践。它让绣娘们意识到,手中的针线不仅可以缝制记忆,更可编织未来。“未来,我希望进一步加强与国际时尚界的合作,让羌绣出现在更多国际舞台上。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探索线上销售和传播渠道,扩大羌绣产品的市场覆盖面。我们还计划与更多高校设计专业合作,培养更多年轻设计人才参与到羌绣的创新中来,只有吸引年轻人学习和传承,羌绣才能真正活起来、走出去。”王小琴满怀信心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