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被查为啥许多家长欢欣鼓舞?看看它都干了什么戳家长的事
发布时间:2025-09-12 10:24:46 浏览量:1
小红书被查,确实有不少家长站出来声讨小红书,对网信办的执法行动表示支持和欣慰。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美国对TikTok动手后大火特火的小红书,一时间成为国民的骄傲,但这么快就被查了,说明还是有让主管部门和网民忍无可忍的原因。这次被查,基于现行问题,由此我们也可追溯和回顾历史不良记录。
1.热搜榜单管理不善。频繁呈现“炒作明星个人动态和琐事类词条”等不良信息内容,破坏了网络生态。
2.存在虚假广告和“种草”陷阱。平台上存在大量“种草”笔记代写、数据造假等现象,笔者甚至刷到过公开售卖代写硕士论文的内容。很多所谓“真人试用推荐”实际上是商家付费推广,用户不需要实际使用产品就能发布好评,误导消费者。
3.内容审核机制存在漏洞。过去几年,小红书曾因“传播儿童软色情表情包、利用未成年人性暗示短视频引流”等问题被约谈。这些内容无疑会对青少年产生极为负面的影响。
4.存在过度收集用户信息的问题。在2019年,小红书就曾因“存在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个人信息,误导用户同意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等问题”被监管部门点名。2025年3月,不少用户发现自己的设备在未使用应用的情况下仍然被高频访问位置信息。这引发了“从标记我的生活到窃取我的生活”的质疑。
从以上不良记录可以窥见许多家长支持查处小红书的背后逻辑。长期以来,一些家长认为小红书平台上存在不少可能对未成年人产生不良影响的内容,以及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现象。有家长在查处通报消息评论区留言称:“这么说吧,一个好人连续刷一周小红书,绝对能变成一个贪图享受、贪婪自私、三观扭曲的人”。还有家长毫不讳言地说:“我女儿都差点被小红书改变人格了,幸好发现得早,当父母的千万别给孩子单独的手机,不然会接触到颠覆你三观的内容”。
归纳起来,家长们对小红书的担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价值观误导。平台上一些内容可能宣扬攀比消费、过度关注外貌、不切实际的生活方式等,容易对判断力尚未成熟的孩子产生误导。
2. 不良内容侵蚀。虽然平台有审核,但一些软色情、暴力、炫富或不健康的情感观念内容仍可能被孩子接触到。
3. 信息真实性难辨。大量营销广告和虚假“种草”充斥平台,成年人尚可能被迷惑,未成年人更容易上当受骗,甚至可能引发食品安全、用品安全等问题。
4. 沉迷于刷视频浪费时间。算法的精准推荐容易让人沉迷,过度刷屏会挤占孩子的学习、运动和休息时间。
也正因此,网信部门此次依法查处小红书,责令其限期整改,在很多家长看来,是对未成年人网络环境进行一次必要的净化,有助于推动平台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减少不良信息对孩子的侵害。
从小红书的反应来看速度挺快的,“诚恳接受,深刻吸取教训,认真落实整改要求”,并已第一时间成立整改专项工作小组,推进热搜榜单生态专项治理。我们需要一起来监督小红书整改落实情况——近看行动,远看效果。不过,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仅靠一次查处或一个平台的整改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平台切实负起主体责任,加强内容审核,优化算法推荐机制,严厉打击违规内容和行为,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当然从监管的角度需要持续的监测和监督,监管部门需要持续聚焦破坏网络生态的违法违规突出问题,发挥网络执法“利剑”作用。家长的引导和陪伴也很重要。家长也应关注孩子的网络使用习惯,加强沟通引导,帮助孩子提高媒介素养和信息鉴别能力,教会他们安全、理性地使用互联网。
总而言之,家长们为小红书被查而欢欣鼓舞,其背后是对“更清朗网络环境、更健康网络内容”的期待,是对保护孩子免受不良信息侵害的迫切愿望。这次查处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也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切实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