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专访|《脱友2》,如何打造中国2.0版脱口秀舞台?

发布时间:2025-09-12 15:40:00  浏览量:2

文|「视听潮」林沛

时移势易,当脱口秀成为主流青年文化的一部分,当“人人都能说5分钟脱口秀”的时代来临,打造2.0版舞台成为脱口秀创新的重要表征。

干净的表演背景,是《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第二季(以下简称“《脱友2》”)的舞台特色。但,这多少有悖舞美创作者的天性。

在《脱友2》现场总导演蒋亚亚看来,这一季最具挑战的就是“取消了‘工业风’的舞美结构,用光幕作为表演的主背景,而非冰屏。”从《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再到《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第一季,团队“从没尝试过纯灯光”,她告诉「视听潮」,要下这个决定和判断,并试图说服所有人,不是件容易事。内部讨论经历了数个回合和反转,“不知道什么样,大家都没试过。”

况且,在一档S+综艺里,干净通常不意味着节省预算。相比冰屏,目前的呈现方式“很难便宜,是会更贵,因为我们在呈现上花的心思更多。观众看到的蓝绿紫,对应我们的实际是几千种颜色”。

“做出和以往所有的脱口秀节目都完全不一样的舞台效果”既是豪言壮语,也是朴实的目标。在本季的舞美概念设计之初,整体的灯位设计和用灯数量便十分大胆激进,“直到总决赛整个现场不算边边角角的补充,就用到了近1112台灯。”主背景纱帘后方的8根truss架上组合了短吻鳄、龙卷风、光束灯、染色灯、矩阵灯、par灯等6-7种灯具。整个灯阵系统的体量按照秀的舞台标准进行设计,连在节目常规流程里也用了很多心思设计和制作了大屏素材和灯光cue点,“我们可能真的是非常死掐的导演组”,蒋亚亚说道。

不少观众的repo提到,《脱友2》的背景“干净到不用抠图”——一组强大的灯光阵列,最终实现的却是极简风。“冰屏上的很多画面会影响视觉聚焦”,在前期的众多设想中,团队最终选了这个看似最没存在感的方案,“就是要让所有人都只看到演员,太多图案或动态在演员背后,是影响观感的。”

去掉“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在整个综艺界,脱口秀的舞台似乎都最应该是“炸裂”的。爆笑的氛围、热情的观众,尤其是早年间的亚文化特质等,都让初代的脱口秀舞台有种潮酷感。时移势易,当脱口秀成为主流青年文化的一部分,当“人人都能说5分钟脱口秀”的时代来临,打造2.0版舞台成为脱口秀创新的重要表征。

将《脱友》打造为一个真正的新IP,是舞美必须创新的另一个动因。如果说节目第一季还保留了之前的某些观感和元素,那么已然拥有用户基础的第二季便正是闯的年纪。在设计上,第二季去掉了此前过多的景片、装置,或者“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蒋亚亚指出,避免视觉上的“稀碎”,《脱友2》要做一台更聚焦59组演员的演出,一台更沉浸的演出。

借鉴了近年来音乐舞台和秀场舞台的“超级个体”理念,《脱友2》舞美的中心是演员头顶上一个类似“台灯”的装置,这一圆盘形的机械成为本季舞台重要的视觉标识。其下沿用了龙卷风、频闪灯作为“描边工具”,天上还藏了三圈数控灯架。通过这盏圆环“台灯”的追光与映射,节目力图实现“每个人的人生故事都是值得被看到、听见的”。

此次,《脱友2》的录制场地选在了上海闵行的M-hub,这里也是上海台、SMT天鹰等众多专业制作单位的摄影棚所在地。入驻新场地,是因为“本季的舞台设计对于棚的层高和承重的要求都更高,需要足够空间去容纳包含‘台灯’在内的众多装置,而且需要大幅的升降。”顶棚的承重30吨,顶上的装置也有30吨,“除了圆环,旁边还有灯架,以及一些升降的装备”,蒋亚亚说,“其实天上已经堆满了。”

不过,这位经验丰富的现场总导演不无遗憾地告诉「视听潮」,“台灯”造型原本由十台左右的投影组成,意在为脱口秀演员提供59组定制化的舞美方案。但这项技术需要非常大的流明投影,“整个现场都会特别亮,非常影响演员的演出感受和线上线下观众的体验。”出于“想把所有重心放在演员身上”的初衷,团队最终取消了这个设计。

质感与沉浸

为了弥补顶光的遗憾,后续舞美设计重心实则放在了舞台的纵深。

舞台的主背景设置了巨型纱帘,其本身是三层错位的铁丝网。依托圆形舞台,铁丝网也被做成了模拟幕布褶皱的波浪形。蒋亚亚指出,在顶光方案改变后,团队不得不想方设法做好这道最主要的舞台背景,“因为大部分镜头都会带到,这个铁丝网折腾了很久。”铁丝网的材质,孔径大小,颜色都单独进行了镜头测试。且为了使舞台更有层次,团队对其做了三层错位,“看上去是一整块,但实际是有前后关系,有不一样的角度。”由此,在大量灯光之间,它起到不可或缺的点缀作用,营造出某种灯光的深邃之感。

处理这道纱帘质感,团队一点一点调整灯头的角度,“可能每期都花个3-4个小时死磕,就为了让它尽可能更好的染出色彩和明暗的层次。”而为了实现这种晕染的质感与灯光的纵深,团队还给不少灯“穿”上了黑丝袜。“灯罩是玻璃的,会有一些反光,特别暗的时候还会有光斑或者光点,包括地板也会有反光。所以套上黑丝袜去避开这些光的折射,让画面更干净。”

将光线、色温、画面调整到一个舒服的状态,是脱口秀演员们和现场观众沉浸感的来源,也大大减少了屏幕前观众的视觉疲惫感。无论是国内外综艺节目或盛典晚会,在蒋亚亚看来,画面质感都已成为舞台进化的重要方面。也正因此,《脱友2》的舞美搭建最初就非常明确地拒绝“景片感”,在结构、材质或颜色的处理上,都倾向于一种更加真实、纯粹的舞台效果。

这与脱口秀演员常年浸淫的、仅有简单陈设的小剧场环境不谋而合。作为一种从线下搬到线上的综艺形态,综艺舞台与剧场环境的不同是不可避免的,但“能靠近就尽量靠近,对演员来说应该算是录制综艺和线下演出的一种相互磨合,可能都在临界点。”

让脱口秀舞台“不一样”

现场录制中,《脱友2》一般会设定30-32个机位,对于有固定表演区域的棚内综艺而言是不小的数量。此外,在表演者、嘉宾(“笑友团”)两个原有区域之外,本季又新设了编剧与脱口秀俱乐部老板的坐席区,形成对称的三角形对话场,而这一设定也常见于大型棚内综艺,尤其是包含“秀”元素的节目之中。

“我们整体的制作理念就是把脱口秀也当成‘秀’,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我们希望拓宽这个边界,有新的尝试。”蒋亚亚直言团队有“巨物崇拜”,“目前的这些装置,之前会用在一些大型演唱会上,脱口秀节目确实较少。”

在李宇春演唱《冬泳》之时,舞台模拟出了水底世界的感受,并在歌曲进行到高潮之时,适时转变为“冲出水面”。而在静态的氛围里,团队亦在很早期就预设了几套视觉视觉效果,例如把嘉宾、男生、女生整体聊天和脱口秀氛围做出区分。为了落地实现这些想法,内场用了2000多米的全彩灯带、近200台洗墙灯、200台摇染以完成各氛围中各区域的精准染色。

不仅是打通线上线下观感,一个新的脱口秀舞台需要的,还有对中式综艺是否适用西方小剧场舞台的探讨。抛开砖墙、幕布、霓虹灯管、高脚椅,蒋亚亚认为,抛开这些元素的局限,才能说这一季的舞台是真的不一样。

脱口秀和综艺节目互相成就,既是综艺的幸事,更是脱口秀的运气。这个夏天,在用心感受脱口秀之时,观众用眼睛看到的崭新舞台,也将为《脱友》带来新的运势和勇气。

将所谓传统的脱口秀和综艺节目做融合,《脱友》IP的使命简短到用一句话便可概括。但对舞美团队来说,却意味着不断地、一点点地试错、调整和改进,“对我们来说,是一点点地使整个舞台无限地接近心目中冠军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