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科学家在上海聊嗨了,人造太阳、银河系中心的“花生”……这个400平方米舞台上的创新者脑洞大出天际

发布时间:2025-09-12 19:42:22  浏览量:1

钱江晚报

你的车未来可能装上“人造太阳”、银河系中心藏着一颗“花生”、移民外星该选哪?——这可不是一个科幻沙龙,这是2025外滩大会创新者舞台的现场!22位讲者、17场分享,没有艰深难懂的术语堆砌,没有正襟危坐的专家叙事。天体物理、AI作曲、核聚变能源、低空经济……全部被打包成一个个可感、可趣、可共鸣的“脑洞故事”,扔向台下睁大眼睛的年轻人。就连远在美国的科技艺术节“西南偏南”也发来赞叹,说这个舞台“真正打破了科技与人的距离”。

天文教授的“浪漫暴击”:

银河中心像颗花生,外星人肯定存在

上海交通大学沈俊太教授一上来就甩出一个浪漫脑洞:银河系的核心像一颗“花生”!我们太阳所在的银河系,不过像是宇宙中一个岛。外星人或许就存在另一个星系里?上海交通大学沈俊太教授我们所在的银河系中心到底长什么样子呢?天文学家通过红外波段的观测,穿透星际尘埃的遮蔽后,发现银河系的中心居然不是标准椭球形,是左右不对称的方盒状,一侧比另一侧显得更大。中心的核球其实是“花生”状的。此前的经典理论认为核球是两个星系并合形成的。“我们提出一个大胆的假设:银河系中心核球其实是自发形成的棒,而棒是“花生”状的。我们通过超级计算机模拟构建了一个演化的银河系模型,模型与观测数据在各方面都符合得很好,证明银河系核球是自发形成的。”一位观众很好奇,银河系中心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上千亿颗恒星为何没有在引力作用下坠向黑洞而塌缩在一起呢?“这也是我面试学生时经常问的问题,恒星围绕银河系中心转动时产生的离心力可以抵抗万有引力,而不会塌缩在一起。”还有观众很好奇,外星人是否真的存在,太阳系外来的天体奥陌陌真的是外星战舰吗?“我们目前还没有发现外星人的确凿证据,但我个人相信在浩瀚的宇宙里,一定有外星人的存在。宇宙太广袤空旷了,就像史前时代,我们的河姆渡人不知道美洲有印第安人,也很难发现对方。至于奥陌陌,学术界绝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它只是一个系外天体,而不是外星战舰。”他笑着说,天文学看似高冷“无用”,却默默地塑造了现代生活——天文研究推动了很多高精尖科技的发展,比如卫星导航、WI-FI、数码相机,甚至CT扫描也与早期的射电望远镜成像技术有关。最近10年天文学家获得了3次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对天文学的最大肯定。更酷的是,“体育老师教数学”也不是梗——天文学巨匠哈勃就干过这事。“我们不预报天气,也不解剖外星人,”他说,“但我们代表人类看懂星空。”

能源科学家的极致浪漫

我们要造“人造太阳”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连辉,带来更炽热的愿景:用磁场造一个“磁笼”,束缚上亿℃的等离子体——这就是中国的“人造太阳”。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连辉在外滩大会的展区,一套先进长反应型核聚变装置吸引了很多观众的目光,很像星际大战中的电磁炮发射场景。“那个装置跟我们的托卡马克装置不太像,技术路径不同,我们研发的托卡马克装置,就像一个‘磁笼’,用超强磁场困住1亿℃的等离子体。”连辉表示,核聚变这颗能源圣杯,他们已经追逐了半个多世纪。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只够人类使用几百年的时间。那几百年之后我们的能源怎么办呢?答案或就在核聚变。“我们在模拟太阳内部的可控核聚变的反应,在地球上建‘人造太阳’,提供无穷尽的清洁能源。”连辉说,核聚变的原材料主要来自氚和氘,海水中的氘含量非常丰富,大概有40万亿吨,一升海水产生的能力相当于300多升汽油燃烧产生的能量。“核聚变清洁、安全,是未来能源的终极解决方案之一。”连辉说。要在地球上实现核聚变的点火,需要温度、密度、运行时间三重积满足10的21次方KeVs/立方米量级。地球上最耐高温的金属也只有几千摄氏度,而上亿度的等离子体该如何约束?答案就是:磁场。托卡马克(Tokamak)的发明是聚变能研究的关键一步。“我们通过超导磁体产生强磁场,形成一个‘磁笼’,将高温等离子体约束在真空室内。”连辉解释道。装置外层是零下两百多度的超导线圈,内层是上亿度的等离子体—— extreme 的温度梯度,靠的就是精密的磁控技术与冷却系统。连辉坦言,目前全球托卡马克聚变研究Q值大于1(即输出能量大于输入能量)的实验较少,但瞄准这个实验目标的进展显著:例如欧洲的JET装置已经通过氘氚实验产生了69MJ的能量输出,国内的东方超环EAST装置已实现1000多秒以上的高约束长脉冲运行。他透露,中国正在推进BEST装置,目标是在未来实现Q>1,即能量净增益。“我们正在走向点火条件,每一步数量级的提升都是重大突破。”“或许有一天,你的电动汽车会装上拳头大小的聚变反应堆。”连辉向对聚变感兴趣的年轻人发出邀请:“我们所有常年开放的科普馆,每年还有两次公众开放日,欢迎来实地看看这座‘人造太阳’。”

科学在这里不设限

跨界激荡创新

2025外滩大会创新者舞台的嘉宾五花八门,更像是一场科学家的跨界大秀的入口:AI虚拟歌手Yuri现场发布新歌;用城市噪音做阿尔茨海默疗愈DJ;甚至用AI复刻味觉和触觉;从非洲来的创业者菲凡梅也站上台,讲述AI如何帮她落地医疗普惠项目。

F5 Shanghai数字设计师 龚绎明分享“蹦迪”疗愈

科技在这里,不是高冷的论文,而是可听、可感、可舞动的“烟火气”。在黄浦江畔,前沿科技变成一场开放、轻松、没有围墙的派对。这儿让科学回归好奇,从你身边背包走过的可能是某个领域的大拿,论坛里各种思想碰撞,没有人问你“听懂了没”,只问你“好玩吗?”、“受启发了吗?”正如一位观众感叹:“这不像科技大会——这更像是一场发生在上海的、未来已来的聚会。”AI TALK创始人、Yuri构建者赵汗青分享星语智能创始人兼醒辰,分享AI情感陪伴创新者舞台是个包容的舞台,再疯的脑洞在这儿都能被认真倾听,再跨界的组合都不违和;又是一个创新的舞台,它不玩虚的,敢把“人造太阳”“宇宙花生”这种终极问题,变成你能看懂、能调侃的聊天。在这儿,创新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自然的氛围。

潮新闻 张云山 钱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