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宁”的样子 • AI上校园⑥ | 沙阳:“小诗人”与智能体奇妙共舞

发布时间:2025-09-12 19:56:35  浏览量:1

在2025年教师节来临之际,南京市教育局联合南京晨报自推出“2025年‘宁’的样子•AI上校园”优秀教师征集活动以来,老师们、家长们、学生们、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纷纷推荐身边的“AI+教育”好老师。

即日起,南京晨报推出系列报道,一起来认识这些“超能教师”中的代表。在AI成为教育改革必然选择的当下,他们拥抱时代、主动学习、积极转型,重塑教与学的每一个环节,为培养适应数智时代的“新质人才”贡献力量。

南京市石鼓路小学的语文老师沙阳喜欢引导孩子们仿写古诗,孩子们兴趣很高,但干瘪的语句也常常让沙老师“尬笑”:“春天很美好”“风筝飞得高”这样句子,或许透露的是——孩子们缺乏将具体意象与情感体验相融合的能力。

有什么办法可以提升孩子们这方面的语文素养呢?沙阳开启了他的探索。

AI架起第一座诗桥

一次教学实践中,沙阳尝试点开了学校开发的AI古诗词大师智能体,输入了孩子们提供的关键词“雨后”“操场”“同学”,短暂等待后,屏幕上跳出一句“雨润操场碧色新,童声笑语相追急”。

教室里一下活跃起来:“‘雨润’比我的‘雨后’更生动!‘碧色新’写出了操场被雨水洗过的样子!”“AI写出了‘童声笑语’,但没写我们抢碧根果的有趣场面!”

沙阳意识到:AI协助,可能为他们架起一座连接生活体验与诗意表达的桥。

技术点燃最真实的课堂争论

沙阳开始有意识地将古诗生成智能体引入课堂。

在仿写环节,当孩子们把“音乐课”“音符”“合奏”三个关键词输入AI,“琴韵悠扬绕梁旋,童声清脆和丝弦”的诗句产生了。

有孩子指着“绕梁旋”叫起来:“这个词好像音乐在教室里转圈圈!”另一个孩子反驳:“我们的音乐课更活泼,还可以吹奏美妙的陶笛呢!”

技术点燃了最真实的讨论。随即,在AI诗句启示下,“陶笛声脆伴舞回”这一原创诗句也产生了。沙阳真切地感受到,AI是个好“陪练”。

最精彩的交锋发生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

当AI为爬山场景生成“空山寂寂鸟鸣幽”时,全班孩子异口同声地抗议:“不对!我们爬山时热热闹闹,还有人累得喊放弃呢!”

沙阳顺势引导:“那你们觉得该怎么改?”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拼凑:“山路弯弯像蛇爬”“爬到半山腿发软”“登顶看见彩虹笑”……最终诞生了让沙阳赞叹不已的句子:“山路蜿蜒似龙游,半山欲弃顶峰笑。”

用规则守护童心和原创力

在这个AI能轻松生成华丽辞藻的时代,沙阳坚决不让AI成为孩子的替身。

他给孩子们规定,利用AI协助仿写古诗时,每首诗必须至少要有一处自己的修改。于是,在看到了“碧根果落意相争”句意工整的同时,也看到了“伴着同窗快跑跳”的拙朴童趣。

在AI的助力下,那些充满生命力的原创更加耀眼。

变的不仅是文字,更是目光

在沙阳的课堂,你会看到这样的画面:有的孩子围在一起争论“乱飞”和“翻飞”哪个更贴切;有的孩子拿着填词模板“雨__操场__”认真填写;学习单上的每一稿修改标记着每个孩子的进步轨迹。

技术不再是冰冷的存在,而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工具。

一次课后,一个孩子举着诗稿跑来:“老师!我的‘蜻蜓乱飞’变成‘蜻蜓点水舞’了!”

沙阳知道,变的不仅是诗句,更是孩子看待自己的方式。

AI不是要创造完美的诗,而是要唤醒不完美却真实的人。在沙老师的教室里,这样的光,正透过古老的汉字和最新的技术,在孩子们笔下生生不息地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