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弹起扎木念 舞出“黄河”情

发布时间:2025-09-13 03:54:23  浏览量:1

闹白(右)拿起扎木念,快乐弹唱。

本报记者 杨红霞 张多钧

实习记者 张富昭

只要有一把扎木念,闹白就能随时随地弹唱起来,以自己为中心形成一方小舞台。

9月7日,见到闹白时,他和同事正坐在玛多县的一处小湖边,围成一圈,愉快地唱着歌跳着舞。

今年39岁的闹白是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黄河源”民间艺术团的成员。从牧民到专业演出队队员,再到玛多县弹唱非遗传承人,闹白终于把爱好变成了可以登上更多舞台的阶梯。

玛多县素有“千湖之县”之称,作为黄河源头,5849个大大小小的湖泊让这里的人们对山水有着独特的热爱。

“以前弹的是曼陀铃,2015年开始接触扎木念,现在是玛多县弹唱非遗传承人。”闹白说他喜欢唱家乡的山水、牧民的生活,现在的工作就是自己的热爱。

波光粼粼的湖面、青黄的草原,闹白的扎木念发出轻快悠扬的曲调,大家随声附和地唱着,尽管我们听不懂歌词,但依然被眼前的氛围所感染,沉浸其中。

玛多“黄河源”民间艺术团组建于2013年,拥有曼陀铃演奏技艺的闹白顺利入选。

“刚开始只有15个人,演出的内容都是在玛多县境内手耳相传的传统节目。”闹白说取材于牧区生活的传统节目成为了艺术团主要的演出内容。

虽然艺术团人数不多,但排练的内容却很丰富,包括舞蹈、歌曲、小品、传统剧目等。

也正因为人数少,演出又不能凑合,多才多艺的大家往往身兼数职。闹白说自己除了弹唱,有时候还要客串主持、小品、格萨尔说唱等节目。

取材于玛多县丰富的山水文化、游牧文化等节目,深受群众喜爱。艺术团自成立起,足迹遍布玛多县2乡2镇32个村。

“我们就是要将牧民的生活搬到舞台上,尤其这里是黄河源头,拥有独特的黄河文化,玛多县作为格萨尔史诗中赛马称王之地、史诗的起源之地,说不完的格萨尔、唱不完的史诗,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这些都是我们想要演出的内容。”闹白说,艺术团会从民间搜集传唱下来的歌曲、剧目,通过重新编排,让传统的文化魅力焕发新的活力。

“黄河源”民间艺术团,不仅演出内容源自民间,招录的演职人员也大多数是来自牧区的牧民。今年33岁的窝赛卓玛进入艺术团已经10年。10年前还在家里放牧的她,因为热爱唱歌,在知道艺术团招人后,果断报名。

“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但就是热爱。”或许是热爱,也或许是藏族“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的天赋,23岁进团后,窝赛卓玛得到了专业指导和培训,唱歌技巧进一步提升,再加上自身努力,现在成为玛多县格萨尔说唱传承人。

“当时没想太多,因为喜欢唱歌就来了,现在不仅每个月有工资,还能到处去演出长见识,对自己的提升帮助很大。”窝赛卓玛席地而坐,笑着说:“当时进团也不是很容易,还要经过专业的考试”,如今,工资从1600涨到2600,还到过江苏、上海等省市演出。

从牧民到舞台,变了的是身份,不变的是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玛多的热爱。

十余年的发展,艺术团的成员越来越多,演出节目越来越丰富,到过的地方也越来越远。他们精心编创具有浓郁玛多地方特色的民族歌舞节目,下乡演出、出省演出,不仅让玛多的民间艺术焕发活力,也将玛多的文化魅力传播到远方。

《青海日报》(2025年09月13日 第1版: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