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现在的年轻人,都在读什么书?

发布时间:2025-09-13 11:44:18  浏览量:1

最近常常听到一些声音——年轻人不再读书了,纸书已经走向衰落,文学也失去了吸引力。

但在我们和7位“00后”朋友聊了聊之后,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他们当中,有人刚刚步入职场,有人还在校园中追寻梦想,但无一例外,都在文字中寻找着共鸣、勇气与理解。

阅读从未离开他们的生活,恰恰相反,阅读以更加自由、个性方式,在他们的生活中留下痕迹。

01

媛龄 25岁 刚刚入职出版社

最近很喜欢的一本书,是程青老师的《凤舞》。“凤舞”是书名,也是故事中女主人公的姓名。

凤舞、凤舞,生于生命力肆意流溢的春季,她本该如凤凰般涅槃重生、在云端穿梭起舞。可是,贫困的家庭条件、重男轻女的父母、冷血无情的兄弟姐妹、权衡利弊的爱人......一一折断了她起舞的翅膀,于是,她花了半生浴火燃烧、向死而生,却因为缺爱,而越希望通过在虚幻的泡影中寻求爱的印记,最后痴迷成执念。

她说:“长那么大,我从来都是被欺负被冷落的,总觉得自己很差,特别不讨喜,他愿意亲吻我,让我顿时有了自信。”

她说:“即使遇到挫折,心中交织着嫉妒和绝望,我也能从这里面咀嚼出甘甜。”

局外人会说,这些姑娘的心底就像一片荒原,缺爱使“被爱”成为她们存在价值的证明。所以,当爱的微光降临,她们便以无尽付出来“偿付”这份认证,证明自己“值得”。但因为恐惧重回孤寂,她们紧攥着那点爱的光亮,哪怕它是带刺的,因为爱人的“需要”恰恰能够证明她们只是荒原,而非废墟。

可是这个世界上一定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凤舞”,也许是你,也许是我,也许是你们,也许正是我们。愿所有稚拙而勇敢的“凤舞”,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回响。它并非是对“凤舞”的批判,而更像是一声温柔的提醒:你们自身,就是浪漫的起点。而爱这件事,本就如同一首浪漫的音诗——每一个“凤舞”,都是这首诗的作曲家。

02

嘉新 26岁 西北大学文学院创意写作专业

我很喜欢的一本书是《漫长的余生》,副标题是“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这本书通过对北魏碑刻中一位宫女的生平进行挖掘,串起四代帝王更迭间的历史。

在作者笔下我们可以看见对小人物的悲悯,无论是触手可及、呼吸可闻的人,还是素未谋面、已化齑粉的人。它让我看到的历史不再是一个宏观的、群体的历史,而是一个又一个个体衣食所安、平生所待,所渴望的、所恐惧的、所贪求的、所求不得的历史。

与其说在这本书中我看到的是历史,不如说我看到的是痛苦。作者引文“有荣华者,必有愁悴”,这本书中,写满了因权力而被碾压的人,因厮杀而被磨损的人。人不似人的人,在无日无天的厮杀之中,看见生,看见死。那个时代表面上繁华极盛,实则空无一物;他们构建人间佛国,实形同万里修罗,残忍和悲悯交替出现,神明慈悲和无边苦海遥遥对望。

对于它书写的那些北朝宫女,作者曾言:“因为主人公在任何意义上都是弱者和边缘人,而关心弱者、为边缘人发声,不正是当下历史学人的重要责任吗?”她们虽然弱小,虽然无声,却终于不再是风中枯叶、水中浮萍,也不是荆棘之中的游魂,而是在这本书中,起坐行止,为己张目,焕然如同新生。

03

奕佳 21岁 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倾城之恋》。

这是我见过最惊艳的书名。“倾国倾城”是令人遐想的女性容颜,神秘而美好;但“倾城之恋”却是令人沉默的婚姻困境,女性为了摆脱原生家庭的窒息与经济上的困窘,不得不将婚姻当作唯一的浮木,一头扎进充满算计与未知的洪流。白流苏的选择让我心疼,但又完全理解她那份孤注一掷的狠劲儿。在那个时代,在那个家庭,除了婚姻,她能抓住什么出路?

在小说集《倾城之恋》中,张爱玲笔下其他的女子,各有各的凄凉与坠落。《第一炉香》里的葛薇龙清醒地看着自己一步步滑向深渊,从单纯的学生到心甘情愿为姑妈“弄人”,为了那点虚幻的爱和繁华,把自己典当了个干净。这份“清醒的沉沦”,看得人脊背发凉。《金锁记》里的曹七巧,则被金钱和情欲逼疯。前半生被黄金的枷锁困住,后半生竟用这枷锁活活劈杀了儿子长安的幸福,也碾碎了女儿长白的希望,社会对女性的压迫竟将母性扭曲如此。

读她们的故事,就像目睹一场场华丽的沉没。书名越是美得惊心,揭开后的命运就越是刺骨的凉薄。

04

琳琳 24岁 努力备研中

北京最近常常下暴雨,每次乌云笼罩上来,心中读书的想法也随着突然强烈起来,恨不得马上把书架上的书一本一本都读完。我正站在凳子上,想从曾经买的一堆新书中挑出一本,视线却落在了高中时爱不释手的《摆渡人》上。

记得高中时期,这是我最爱的书之一,后来忍痛让同学借走,可她再也没还过。再后来重新分班,也没再找她要过,只好又重新买了一本。明明相同的一本书,但总感觉新买来的这一本没有原来的味道了,就再也没打开过。这天我鬼使神差地从书架深处抽出这本新的《摆渡人》,仿佛又一次回到了高中上课偷偷看书的时候。

这本书讲的是小女孩迪伦在遭遇意外后灵魂来到荒原,在这里她遇见了她的灵魂摆渡人崔斯坦。崔斯坦告诉迪伦,他的职责是保护她的灵魂穿越荒原,抵达彼岸。一路上险象环生,崔斯坦一次又一次地从能够吞噬灵魂的恶魔中救下迪伦,他们之间也慢慢地产生了羁绊。当迪伦被安全送到彼岸后,崔斯坦将会变成另一种样貌,用另一个名字去摆渡其他灵魂,一遍遍周而复始。但迪伦这一次选择独自一人重返荒原,冒着被恶魔吞噬的危险找到了崔斯坦,并带领他重新回到了现实世界。

当时读完只觉得迪伦是个勇敢的女孩子,换作是我,可能没有勇气去一个人面对能够吞噬自我的恐惧。如今重读一遍,猛然发现,崔斯坦保护了迪伦的同时,又何尝不是沉沦在荒原之中呢?一次次往返,一次次与恶魔斗争受伤,这样的日子他不知道过了多少天,似乎他生命的意义只是在荒原中反复无常,他的一生都被困在这里,而所谓的“职责”,也恰如束缚的枷锁。直到遇到迪伦,她虽是被摆渡者,同时也是摆渡者,她结束了崔斯坦一眼就看到尽头的生活,将他从荒原中解脱出来。他们相互救赎,相互摆渡,去时,他摆渡她,保护她的灵魂安全到达彼岸;归来时,她摆渡他,成为他心中对未来燃起的火花。如果迪伦在到达彼岸后选择去往灵魂该归去的地方,她将永远回不到现实世界,是她的爱与勇气拯救了自己,也拯救了崔斯坦。

合上这本书,摆渡与被摆渡、拯救与被拯救在脑子里盘旋不止。我想,或许生活就是我们的荒原,有风景,有随时拖垮我们的困难,我们也许会遇到和我们一同到达彼岸的挚友,但只有直面恐惧时,才能真正走出困境。

05

威娜 20岁 同济大学中文系

我喜欢的书有很多,但我最喜欢并且难以忘怀的,应该就是沈从文的《边城》了。

《边城》里面的人、景,和动物,都是淡淡的,平淡如水,安静和谐。现代人的心中多充斥着各种各样不和谐的声音,欲望,焦虑和恐惧。但是《边城》没有,里面的人物虽然命运也挺悲惨的,如翠翠的父母、祖父、死掉的天保、投水的妓女等等,但是他们的心却是淡然的,如流淌的河水,如脚下生长的土地一样,安静且坚韧。面对命运的不公,不怨天尤人,不歇斯底里,不自毁自责,只是默默的接受,让活着的人继续活下去。

文中对翠翠这样一个纯真少女情窦初开的心思,描写得非常细腻,尤其是她与二老的那段对话。二老邀请她去他家看船,但是翠翠不好意思看自己喜欢的人,也不好意思答应,加上先前听到一些“二老欢喜渡船”的传闻,她故作淡定,说“爷爷不去我也不去”,实际上她已经惊慌失措了,非常可爱但是又让人替她着急。

翠翠与二老的爱情,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不动声色的,但是又非常珍贵。因为爱就是会让人变得自卑,变得小心翼翼,因此这样的爱往往也容易错过。

喜欢边城,情节的悲剧性固然是一方面,里面人物之间的爱也是一方面,但是最打动我的,应该是它唯美的意境。它的文字永远萦绕着模糊的美好,和淡淡的伤感。

06

心意 19岁 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

《边城》的故事最初进入到我的视野是初中毕业的夏天,时光流转,故事的细节已经模糊,只记得故事当中湘西人民质朴耐劳,翠翠天真纯粹,宛若璞玉,难以开口的少女心事终成遗憾。

今日再读《边城》,故事当中茶峒令人神往倾心的自然景色、人们骨子里的善意、祖父对翠翠温柔细腻的爱、天保傩送的兄弟情义和少年心气以及对种种命运走向难以言说的失落,遗憾再一次直击心灵。在这座小城里,月光是如银的,人心大多是至善的,宛若一座桃花源,“不过一切皆得在一份时间中变化”——天保“坏了”,祖父长眠,傩送离开。“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从前我对结尾这句话满是遗憾,现在再看更多是释然,觉得世事难料,也事在人为,在沟通中明确地表达心意,随心而动,珍惜当下,多年后回望来时路会觉得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吧。

感慨一下翠翠的少女情思太美好啦~最后全然明白一切事情的翠翠也会获得属于自己的成长感悟。

07

季楠 21岁,现就读于江南大学

《快乐的科学》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在日益内卷的当下,我们往往自囚以生存,并在压力的驱逐下失去快乐,感到痛苦。但是其实找回快乐很简单,因为快乐其实就在最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从书中,我明白了快乐不来自外部的评价,而来自自己健康的身体与心灵。我们要遵从真正的想法去生活,以试验的态度去认识这个由危险和胜利构成的世界。这样,我们才能坦然地面对得失,破除偏见的迷雾,追求科学的真理。

生命固然有悲剧的成分,我们依然可以勇敢地把自己的人生活成游戏,不执着于得失与评价,用喜剧的态度去享受悲剧间隙中愉快的瞬间。追求并体验生活的每个瞬间并不代表要执着于眼前的田地,而是跳出给自己圈出的限制,用更广阔的视域去活得精彩。真正自由的鸟在黑暗里追寻太阳,生命的诗人认识到自己也有轻盈的羽毛,就能更好地飞翔。

这些真诚的分享让我们看到,经典如《边城》,始终以纯净的文字力量走进一代代年轻人的内心;新作如《凤舞》,也因书写真实生命而被认同和郑重推荐。文学始终以沉静而持久的方式,生长在愿意阅读的人心中。

故事还在继续,阅读的人,也一直在。你最近在读什么书,又有什么感悟呢?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们。我们将随机挑选三位朋友,送上小编精心挑选的书。期待你的分享。

编辑:王若凡

罗威娜

二审:樊金凤

三审:胡晓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