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天鹅湖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杨经纬:织就“经纬”网 愿做“侨胞服务员”

发布时间:2025-09-13 13:19:41  浏览量:1

今年的国际潮青联谊年会上人头攒动,大家纷纷和潮人之家服务中心理事长杨经纬合影。

12年来,杨经纬从搭建潮团协作平台,到协助侨交会对接海外资源,串联全球近800家海外侨团资源,架起潮汕企业与“出海”机遇的桥梁,再到创办英歌舞队、编写《潮历》,帮助海外“潮侨”寻根。

“我只是一个‘服务员’,希望尽‘家己人’的一点绵薄之力,服务全球潮人潮商。”杨经纬说。

杨经纬参加国际潮青联谊年会。受访者供图

建平台,连接全球潮汕人

杨经纬从小崇拜陈伟南、林百欣等侨领,他立志以他们为榜样,为潮汕族群服务。大学毕业后,他到深圳拼搏,担任深圳市潮汕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多次组织和参与国际潮团活动。

在多次组织对在外遇到困难的潮汕人提供援助的过程中,杨经纬意识到,建立一个服务全球潮人的实务服务平台十分重要。2013年,他建立了潮团实务交流协作平台。四年间,他率领团队走访了30余国,拜访了500多家海外潮属社团,逐一建立起联系。现在,已经有781家潮属社团加入平台。

这个平台致力于为海外潮属社团及成员解决各种难题。比如,平台会为遇到法律纠纷的海外潮人对接专业律师团队;当海外潮人遇到医疗救助问题时,平台会帮忙联系合适的医疗机构与医生;若海外侨胞有返乡寻亲、寻根的需求,平台也会借助自身资源帮忙查找线索、沟通联络。

建立平台遇到很多困难,有的人不理解,有的人认为他不可能做到。杨经纬拜访侨团时,会带上家乡特产,主动展现以家乡人身份服务侨团、重建情感联结的心意。他还邀请侨团成员回访家乡,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他还记得,有一次,侨团成员们第一年回来的时候,高铁还在建设中,第二年再来,高铁已经通车了。

侨胞们把家乡发展日新月异的消息带回去,多年未返乡的侨胞们都表示“肯定在吹牛”,直到自己亲身到访,才发现所言非虚。

2024年8月,深圳市侨商智库研究院发起《百团千企万品出海联盟》倡议,杨经纬积极推动倡议落地和持续深化。在3天时间内,杨经纬通过线上专场活动,帮助侨交会联络对接了至少40个海外侨团。

“我是服务者的角色。”杨经纬如此定位自己。

办英歌舞队,开启文化连接

近年来随着英歌舞的火热“出圈”,杨经纬认为这个承载潮汕文化的的民俗艺术,也能成为华侨华人“寻根”的新连接。

他大力支持英歌舞文化的推广,在广州、深圳、揭阳等地成立了10支英歌舞队,并带领英歌舞队到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柬埔寨开展文化交流。

杨经纬和他的英歌舞队。受访者供图

今年4月,他协助马来西亚潮州公会联合会开展首个英歌舞培训班,带领教练到当地开展英歌舞文化渊源、化妆技巧及表演动作等培训。共有200余名马来西亚华裔青少年参加此次培训,也吸引了当地不少其他族裔的青少年参与,共同体验中华文化。

培训班为期一个月,时间紧任务重。学员普遍年龄小,最小的学员才一年级,记忆复杂的英歌舞动作十分困难。英歌舞动作有着严格的规范与节奏,可有限的学习时长里,他们往往刚记住一个动作,转眼间又忘了下一个,很难形成连贯且标准的动作记忆,这给教学推进带来了不小的阻碍。

为解决这一难题,杨经纬和教练们想了不少办法,比如将复杂的动作拆解成简单的模块逐一学习、利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演示来辅助记忆等,还增加了课间复习和课后练习的环节,让学员们在碎片时间里也能巩固所学动作。部分学员在今年的国际潮青年会上进行了演出,海内外嘉宾共同见证了培训班的训练成果。

杨经纬表示,他希望通过培训,让马来西亚青少年进一步了解英歌舞文化,进而对潮汕文化、中华文化感兴趣。

在推动英歌舞“走出去”、用动态表演唤起侨胞记忆的同时,杨经纬也在思考——如何能让潮汕文化传承下来,长久地被侨胞记住?

编《潮历》,用精神纽带连接侨胞

走访海外潮团时,他发现老一辈潮侨对家乡俗语、民俗的记忆正在模糊,而年轻的潮二代、潮三代对潮文化的了解更是空白。

这促使他催生出一个想法:编纂一本文化日历。他想把潮汕的俗语智慧、民俗故事、商道精神等,浓缩进365页纸里。

“让侨胞每天翻开日历,就好像能回到家乡,感受家乡的温度。”杨经纬说。

为了让潮历能更精准和全面地承载潮汕的民俗文化,杨经纬买来33本典籍精读,又从16000条常见的潮汕俗语里筛选出400条关于家教、商道智慧的放入潮历中;为了配图精准,他又跑遍潮汕老街、非遗工坊。从词条筛选到日历面世,杨经纬全程亲力亲为,甚至吃睡都在编辑室,经常工作到凌晨三点多,早晨六点多又起身接着干。

《潮历》审稿现场。受访者供图

每本潮历都精益求精,几易其稿。《潮历》每日呈现一句潮汕俗语。如“肚困胆就大””人在内,名在外”“生意细细会发家”等等;一幅幅美图蕴含着潮汕文化,四点金老厝、英歌舞、牛肉丸、雅姿娘、历史名人、乡村民宿、非遗文化、名胜古迹等等。

2025年,《潮历》印了20000本仍供不应求。国际潮团总会执行主席陈幼南评价《潮历》,称这是一本人情味浓浓的教科书,里面的家教智慧等内容对年轻一代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杨经纬对潮汕文化的执着来源于他的祖母。祖母是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从小,祖母就教育杨经纬:要勤奋读书,做个有抱负、有理想的人。

杨经纬把祖母的教诲牢牢记在心里,从小学到高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对潮汕文化格外入迷。

2000年,他以揭东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山大学。上学期间,他撰写的潮汕文化论文多次得奖。他利用课余开了网络博客,希望通过网络尽可能多地介绍潮汕地方风俗文化,尤其是希望能勾起海外潮侨对家乡的记忆,博客点击率在地方文化风情博客中排名常居第一。

杨经纬认为自己做这些事做得太迟了。“如果我祖母还在世,她老人家看到我做的这些事情应该会很快慰的吧?”杨经纬说。

责任编辑:马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