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与暴雨齐舞,高温强势反扑,新台风走向成谜
发布时间:2025-09-15 04:46:30 浏览量:1
最近,天气舞台就像一场热闹非凡又充满变数的大戏,台风、暴雨和高温你方唱罢我登场,把大家的生活搅得有些凌乱。尤其是新台风的发展态势和走向,充满了不确定性,让气象爱好者和沿海居民们都格外关注。
先来说说近期的天气变化。在过去一段时间,台风和冷涡联手对副热带高压发动了“攻击”,使得天气出现了三个显著变化:长江流域的高温明显减弱,长江沿江及以北地区不再酷热难耐,35度以上的高温范围大幅缩小。比如9月13日,受冷锋雨带影响,合肥、武汉、长沙的气温都降到了23度以下。与此同时,不管是北方还是南方,雷阵雨的活动变得频繁起来。北京在9月9日、13日两次遭遇狂风暴雨和冰雹天气,9月13日的冰雹甚至下到了市区南部,南郊观象台20分钟雨量就达到22.5毫米,十渡景区一小时降雨量也有29.5毫米。而上海、浙江等地出现了范围更大的雷阵雨,上海浦东1小时降雨量高达82毫米,达到短时特大暴雨量级。此外,河南、山东、苏北、皖北等地区还出现了9月少见的暴雨。在台风塔巴残涡、副高和冷空气的共同作用下,9月11日河南许昌等地出现大暴雨和局部短时特大暴雨,许昌国家站单日降水量达到181.3毫米,打破全年暴雨纪录。9月12日,安徽、河南、山东、湖北、四川等地也出现了暴雨到大暴雨,四川内江打破全年暴雨纪录,安徽淮南和宿州局部甚至出现特大暴雨,最大小时雨强高达151毫米。
不过,从这些暴雨数据也能看出,当前的副热带高压依旧非常强大。冷涡和台风这次联手,也没能从根本上削弱它。9月13日早晨,杭州最低气温26度,上海徐家汇高达28.7度,差点刷新上海9月最高夜温纪录(28.9度)。到了下午,浙江、福建最高气温都突破38度,云和38.5度位居全国第一,福州达到38.3度,超过今年7月、8月,创下2025年最高温。并且随着冷涡的减弱,9月14日起副高还有一次小加强。正因如此,接下来南方高温范围还将略微扩大,35度高温区域将从福建、浙江出发,先扩展到江西、湖南、广东,再蔓延到上海、江苏、安徽、湖北、广西。在冷空气锋前增温作用下,京津冀地区也会短暂变热,9月14日河北石家庄附近也可能升到35度左右。
要想让高温天气真正缓解,主要得看冷空气和台风的“脸色”。按照之前的预测,9月16 - 18日将有一股明显的冷空气南下,届时北方会变得凉意十足,除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外,南方大部的高温也有望逐步暂时缓解。但在冷空气到来之前,南方还会有一两天更热的天气。需要注意的是,这次冷空气仍然不能彻底削弱副高。9月18日西风槽走后,副热带高压还会再加强一波,南方可能又要热起来。
说到台风,目前菲律宾以东有一个台风胚胎98W正在发展,它即将进入我国南海,有可能加强为热带低压,还有30%的可能性加强为17号台风米娜。它的出现会给华南地区带去一些风雨,但对削弱副高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而到9月17日前后,菲律宾以东洋面还有可能出现一个更大更强的台风胚胎。对于这个台风胚胎的发展,目前超级计算机模式和人工智能模式出现了很大的分歧。超级计算机模式不太看好它的发展,认为它将以热带低压强度在我国台湾以东缓慢东移,逐步靠近我国台湾、福建一带;而人工智能模式则认为它将迅猛发展,加强为又大又强的台风,不排除成为超强台风,并快速向我国东南沿海移动。对于这个尚不明朗的台风胚胎,大家暂时不用过度关注。但如果下周形势逐渐清晰,东南沿海的朋友们一定要做好防台准备。
在天气如此多变的情况下,我们每个人都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根据天气变化及时调整生活和出行计划。高温时注意防暑降温,避免长时间在户外活动;台风来临时,提前做好防范措施,确保生命和财产安全。
最近,天气舞台就像一场热闹非凡又充满变数的大戏,台风、暴雨和高温你方唱罢我登场,把大家的生活搅得有些凌乱。尤其是新台风的发展态势和走向,充满了不确定性,让气象爱好者和沿海居民们都格外关注。
先来说说近期的天气变化。在过去一段时间,台风和冷涡联手对副热带高压发动了“攻击”,使得天气出现了三个显著变化:长江流域的高温明显减弱,长江沿江及以北地区不再酷热难耐,35度以上的高温范围大幅缩小。比如9月13日,受冷锋雨带影响,合肥、武汉、长沙的气温都降到了23度以下。与此同时,不管是北方还是南方,雷阵雨的活动变得频繁起来。北京在9月9日、13日两次遭遇狂风暴雨和冰雹天气,9月13日的冰雹甚至下到了市区南部,南郊观象台20分钟雨量就达到22.5毫米,十渡景区一小时降雨量也有29.5毫米。而上海、浙江等地出现了范围更大的雷阵雨,上海浦东1小时降雨量高达82毫米,达到短时特大暴雨量级。此外,河南、山东、苏北、皖北等地区还出现了9月少见的暴雨。在台风塔巴残涡、副高和冷空气的共同作用下,9月11日河南许昌等地出现大暴雨和局部短时特大暴雨,许昌国家站单日降水量达到181.3毫米,打破全年暴雨纪录。9月12日,安徽、河南、山东、湖北、四川等地也出现了暴雨到大暴雨,四川内江打破全年暴雨纪录,安徽淮南和宿州局部甚至出现特大暴雨,最大小时雨强高达151毫米。
不过,从这些暴雨数据也能看出,当前的副热带高压依旧非常强大。冷涡和台风这次联手,也没能从根本上削弱它。9月13日早晨,杭州最低气温26度,上海徐家汇高达28.7度,差点刷新上海9月最高夜温纪录(28.9度)。到了下午,浙江、福建最高气温都突破38度,云和38.5度位居全国第一,福州达到38.3度,超过今年7月、8月,创下2025年最高温。并且随着冷涡的减弱,9月14日起副高还有一次小加强。正因如此,接下来南方高温范围还将略微扩大,35度高温区域将从福建、浙江出发,先扩展到江西、湖南、广东,再蔓延到上海、江苏、安徽、湖北、广西。在冷空气锋前增温作用下,京津冀地区也会短暂变热,9月14日河北石家庄附近也可能升到35度左右。
要想让高温天气真正缓解,主要得看冷空气和台风的“脸色”。按照之前的预测,9月16 - 18日将有一股明显的冷空气南下,届时北方会变得凉意十足,除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外,南方大部的高温也有望逐步暂时缓解。但在冷空气到来之前,南方还会有一两天更热的天气。需要注意的是,这次冷空气仍然不能彻底削弱副高。9月18日西风槽走后,副热带高压还会再加强一波,南方可能又要热起来。
说到台风,目前菲律宾以东有一个台风胚胎98W正在发展,它即将进入我国南海,有可能加强为热带低压,还有30%的可能性加强为17号台风米娜。它的出现会给华南地区带去一些风雨,但对削弱副高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而到9月17日前后,菲律宾以东洋面还有可能出现一个更大更强的台风胚胎。对于这个台风胚胎的发展,目前超级计算机模式和人工智能模式出现了很大的分歧。超级计算机模式不太看好它的发展,认为它将以热带低压强度在我国台湾以东缓慢东移,逐步靠近我国台湾、福建一带;而人工智能模式则认为它将迅猛发展,加强为又大又强的台风,不排除成为超强台风,并快速向我国东南沿海移动。对于这个尚不明朗的台风胚胎,大家暂时不用过度关注。但如果下周形势逐渐清晰,东南沿海的朋友们一定要做好防台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