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过13岁,请把“成绩”放一放,这5件事才是关键
发布时间:2025-09-15 15:08:46 浏览量:1
13岁那年,你发现了吗——
孩子开始悄悄关门了,说话变简短了,朋友圈设了权限。
你问他“今天学得怎么样”,他只回一句“还行”。
别急,这不是疏远,是成长。
从童年走向青春,他们内心正经历一场海啸:要独立,却还依赖;想做主,却又怕错。
这时候,只盯成绩,就像只修树枝却忘了浇根。
第一件事:学会“听”,而不只是“说”
孩子突然迷上动漫、想学街舞、甚至喜欢某个明星……
别急着否定。
试着问:“这个为什么吸引你?”
你愿意听,他才愿意讲。
青春期孩子的信任,是从“被理解”开始建立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件事:接住情绪,比纠正行为更重要
成绩突然下滑、不想上学、动不动发脾气……
这些不是“叛逆”,是孩子在呼救。
一句“你最近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
远比“你必须好好学习”更有用。
当他觉得你是“战友”,而不是“指挥官”,
才会对你敞开心扉。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三件事:找到他的“光”,而不是补他的“短”
有的孩子不爱数学,却能把小说写得动人;
不擅长演讲,却能在画板前坐一整天。
帮他发现热爱的事——
那份愿意废寝忘食去投入的“光”,
才是将来支撑他走很远的力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四件事:敢放手,孩子才敢成长
还每天帮他理书包、催起床、收房间?
孩子只会觉得:“反正你们不信任我”。
试着让他自己定计划、承担自然结果——
哪怕偶尔熬夜赶作业、忘带课本被老师说。
跌过跤的孩子,才学得会走路。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五件事:聊三观,胜过聊分数
“为什么要努力?”
“什么样的人值得尊重?”
“钱重要还是快乐重要?”
这些话题,比讨论“这次考第几”更有营养。
晚餐时、散步时,聊聊新闻、故事、身边事——
不是在说教,而是在一起寻找答案。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后想说:
青春期不是父母要熬过去的坎,
而是孩子送给我们第二次陪伴他成长的机会。
不是从他活成你要的样子,
而是你帮ta活成ta自己的样子。